书城文化历史名人(兰州历史文化)
10758900000016

第16章 黄谏:才高八斗的金城探花

兰州有一个地名叫“黄家园”(现中央广场东侧),那里曾经有明代金榜探花郎黄谏的旧居。他与邹应龙、郝璧合称“皋兰三兰”(邹应龙号“兰谷”,郝璧号“兰石”,黄谏号“兰坡”)。几百年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才高八斗的知名学者,将这个地名保留了下来,至今,他的故事还在家乡父老的口中流传着。

金榜探花

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对于金城兰州来讲,是喜庆的一年,是鼓舞人心的一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在这一年京城举行的科举殿试中,夺得一甲第三名的金榜探花是甘肃兰州人,他的名字叫黄谏,字廷臣。

黄谏的高中不仅使得一个家族声名显赫,更重要的是,他的夺第表明了明代兰州文教事业已达到相当水平。兰州自古便是丝路重镇,经过数代的繁衍发展,到了明朝,更是良田肥沃,文化教育事业也高度发达。这里文风兴盛,举业兴旺,共出过26名进士,而黄谏所取得的名次是最好的。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金榜题名的喜悦自不待言,但在这背后,却是莘莘学子数十年的寒窗苦读。已到三更天了,可华林寺的一间小屋却亮着如豆的灯光,灯下的少年便是未来的金榜探花郎,他的面前摊开的是史书《春秋》。他眉头紧锁,似有什么解不开的难题。先生白天所讲的那一部分他已了然于心,但是,温故而知新,他对夫子的微言大义有着与先生不同的见解,“学而不思则罔”,他将自己的见解记在了纸上……这是一个勤奋而胸怀大志的少年,经过了无数这样的日日夜夜,他的思想在无限的时空中游走,而他自己,也从故乡走到了京城,走进了皇帝的金銮殿,走向那遥远的远方。

剑胆琴心

依照惯例,明代科举考试的前三名要授予翰林院编修、编撰之职。因此,黄谏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累官侍读学士,兼任尚宝卿之职。在京都为官期间,他数次被派出使安南(今越南)。路途遥远,关山万里,他要从京都出发,穿越千难万险,低走极南之地。明朝对外交往频繁,郑和下西洋,黄谏出使安南,还有许许多多人,他们要出发,走向四面八方,走向世界。中国文化在明朝并不故步自封。黄谏的使命也正在于此,他必须跋山涉水,历尽千幸万苦,他代表的是15世纪的大明帝国。幸好,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于是,剑胆琴心的黄谏出发了,他并没有叶公好龙、无病呻吟,他有足够的意志力、毅力和体力。作为诗人,能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是幸运的。到达后,他帮助安南官员议定迎诏坐次及“卻赆”(外交上互增礼物)等礼仪,获得了他们的称赞。

他才华横溢,学富五车,读书出经入史,广泛涉猎,著作等身。有《书经集解》、《诗经集解》、《月令通纂》各四卷,《从古正文》六卷,《亢仓子音释》、《补辑帝王纪年纂要》、《兰县志》、《使南稿》、《兰坡集》、《黄学士诗册》等,内容涉及经学、史学、音韵学、方志学等,真可谓博古通今!

诗情逐浪

他还擅诗词,诗作中有一首《铙歌鼓吹》,以史诗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记述了明初兰州守将坚守金城以及明信国公徐达与蒙古将军王保保定西之战的历史。其中“势如山压卵,宵遁留空雷,兰州古金城,守将真雄伟”四句读之气势不凡,慨然之气油然而生。而他还有许多与之风格迥异的咏山吟水之作,其中妙语颇多,如:

水结禅林左右连,萧萧古木带寒烟。共夸城外新兰若,自是人间小洞天。(《游五泉山》)佛寺尚存金错落,宝珠常映日月明。乱山横峙水回萦,石洞深藏岁月更。(《游山寺》)

为了寄寓深切的故园之情,他写就《黄河赋》:“噫嘻!浩浩乎廓矣哉!黄河之水邀兮,吾不知所从来。填兮若万骑之赴;倏忽若起蛰之雷。……咏者谓(黄河)自天而来,其必有得乎?……”体现出一种宇宙无限无垠的时空意识。这篇《黄河赋》笔意酣畅淋漓,表现了人应该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有所作为的儒家入世思想。在作品中,黄谏虚构出无荒子与老翁两个人物,他们仰视天空,俯视大地,纵论历史上的众多人物:张骞“盛言汗血之驹,邛竹之杖与身毒(印度)之蜀布,启天子拓远之心,”致使“蜀夫罢困死于暑湿”。他又盛赞大禹为民治水,功在千秋。在这篇赋的结尾,流露出诗人对天下百姓苍生的无限关爱之情,对太平盛世的无限向往之怀,真是气势不凡,妙笔生花。

他还撰写了《金城关记》、《兰州卫哨马营堡记》等文,请同朝为官的刘俨撰写《重修(兰州)学宫记》,这些都为兰州地区方志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石。

但是,命运多舛,他的仕途之路并不畅。明忠国公石亨获罪,因同为老乡,他也被牵扯进了这个案子,被贬为广州府通判。当时的广州文化教育事业还是十分不发达,在广州任职期间,他兴办书院,讲授诗书,提倡文教,弟子遍布广州。当地的百姓都对这位才学渊博、为民办事的清官十分敬重。在他的躬身实践之下,广州文风大盛,有志于学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但是,清正廉洁的官吏总是会被那些见不得光的小人所陷害,他又一次受到了莫名其妙的诬陷,被押送回北京。但是,他的脚步在半路上便永远地停止了,他最终没有能够回到京城,回到家乡。

他的一生最终在路途中划上了句号,这位精神的游子一生都在行走: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行走,在思想的漫漫长路上行走……因为走便是价值,走便是希望。他不愧为一代名士、一代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