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的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几位少年走向城外的田野,他们要在这里进行一场比武,而他们共同的对手是一位身材魁梧的少年。比武开始了,几位挑战者一拥而上,少年却并不惊慌,而是沉着应对,英勇无比,用他有力的手臂回击来犯之人,几招过后,便把其他几位少年放翻在地。这位英勇的少年便是王杰,后来因其神勇善战而被人称之为“万人敌”。
自古英雄出少年
王杰本名王文达,后改名为王杰。身处乱世之中的王杰,自小便喜欢听英雄建功立业的故事,他对此很是仰慕。所以少年时便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希望以后能驰骋沙场,英勇杀敌,建立一番男儿伟业。
有了人生追求的王杰,闻鸡起舞,勤练武功。当同龄人在嬉戏玩闹时,练功场上却有王杰挥汗如雨的身影,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努力,王杰练就了一身的好武艺,尤其是善于骑射,盘马弯弓甚是了得,而且臂力过人,成为金城小有名气的少年英雄。
王杰虽年少有为,但却从不张狂。对于习武,他谦虚谨慎,认真对待,虚心向老师学习,还曾向多人探求习武之道,勤学好问,刻苦练习。因其勤奋好学,他的老师曾发感慨道:“孺子可教也”,料定他将来必定有所成就。对桑梓父老,王杰总是谦和有礼,从不欺凌弱小,而且还能行侠仗义,如遇不平之事,总能拔刀相助,又能扶助乡里,深受家乡父老的喜爱。
男儿建功立业时
北魏末年,统治集团不稳,内部矛盾重重,迫于多方面的压力,魏孝武帝西迁,后来他的后代元宝炬继位,建立西魏政权,任命宇文泰为大丞相,辅佐皇帝治理朝政。为了巩固新建立的政权,加强经济、政治地位,宇文泰上任之后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宇文泰审时度势,意识到关陇地主的实力不可小视,应尽力争取他们的支持,并依靠他们,便使用苏绰、卢辩等人,在政治方面改革官制;同时在经济方面颁行均田制;在军事方面,收编了关陇豪族武装为十二军,由八柱国统率,创立了府兵制。在宇文泰的改革下,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起到了巩固政权、对抗外敌的作用。
其中在宇文泰收编的关陇武装集团内部就有一员猛将,因其作战勇猛而受到宇文泰的重用,并擢授扬烈将军、羽林监,此人便是王杰。宇文泰的慧眼识英才给王杰提供了更大的施展抱负的空间。他也不负重望,在收复潼关、攻打沙苑(今陕西省大荔县境内)等战争中屡立战功,为西魏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宇文泰曾在诸位大将面前这样说过:“王杰万人敌也。”
公元543年,面对与之相对抗的东魏政权,宇文泰亲率军队前去攻打,双方交战于邙山(今河南省洛阳境内),但宇文泰却出师未捷,兵败而归。战争失利,大多数将领因无战功而未获得封赏,然而三个关西人却受到封赏,其中一位就是王杰。为了表彰他,宇文泰赐他宇文之姓,改名为杰,进入名门之列,这种赏赐在封建社会是极为荣耀的,同时还任命他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他自此进入名将行列。
公元554年,宇文泰派于谨、王杰率兵攻打江陵(今江苏省南京市)。江陵是当时南朝梁的京都,守备十分坚固,易守难攻。西魏军兵临城下,却无法进城,于是搭起云梯,欲爬上城墙,打开城门,攻入城中。但江陵城守备森严,当西魏军登城时,处在城头上的梁军用长矛刺杀魏军,魏军攻城不下,死伤惨重,其景惨不忍睹。于谨、王杰一筹莫展。正当他们无计可施之时,于谨突然想起,王杰善射,可谓百发百中,又因其臂力过人,可以远距离射击。于谨决定再次攻城,命王杰射击城上梁军守卫,配合其他将士登城。果不出于谨所料,王杰用弓箭射杀守城梁军,箭无虚发,梁兵纷纷中箭倒下,此时魏军趁机登城而入,里应外合,江陵城破,梁元帝被俘,魏军大胜而归。江陵之战后,众位将领封官加爵,于谨、王杰都因立下大功而获得封赏,说起江陵之战的胜利,于谨曾感慨地说到:“济我大事者,在公此箭也。”
这就是王杰,怀着建功立业的少年志向,经历了几十年金戈铁马的战斗生涯,由一个陇中小小的士卒,成长为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实现了男儿建功立业的抱负。
赢得生前身后名
王杰作战英勇,深受宇文泰的赏识,在宇文泰的东征西讨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其手下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又因王杰忠诚不二,深得宇文泰的信任。
556年,宇文泰驾崩。第二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取代西魏自立,建立了北周政权,史称闵帝。宇文觉称帝后并没有忘记这位战功显赫的大将,称帝不久就封王杰为张掖公,任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州)刺史,后又进位大将军、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总管,在北周官吏中广有威名。
王杰自年轻便投身军旅,一生戎马倥偬。在战场上他勇猛无比,对敌人决不手软,而对百姓却是宽厚仁爱。为官方面,他虽不习吏事,但所历州府,他都“以忠恕为治”。王杰为官期间,能体察民生疾苦,解民之所困,全力为民做实事。如果他的治下有人犯了错误,而又没造成恶劣后果,他从不严刑以待,而是进行训导,使其改正错误,弥补过失。王杰这种忠恕为官的治理之道,体现了他的仁厚爱民,深受民众欢迎,为其他官员树立了仁政的榜样。
后来宣帝即位,王杰被拜为上柱国,他死后,赐谥号曰威。王杰用他一生的赤胆忠心,赢得了生前身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