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10671200000007

第7章 我的“压迫式”读书

读书,对于我这个农村出生的孩子来说,最初想法就是把学校发给我的书“读”好了,以便考个好成绩。当时,我读书的目的很简单,根本不像今天的孩子一上学就有考大学的目标。我的父母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纯文盲”,对于我的读书,他们的愿望就是我能学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没有给我一点压力。在我看来,没有压力是更大的压力。有一次,我放学回家,我的父亲微笑着对我说,遇到你的班主任了,他夸你学习用功。父亲的笑容,给了我很大的心灵震撼!当时我的心里产生了这样一个意识:用功读书竟然可以带给父母高兴。于是,这个观念竟然成了当时用功读书的唯一理由,一直使我考上高中。可以这样说,高中以前的读书,完全是一种无意识的读书,目的就是为了父母高兴。

上了高中以后,功课多了,视野开阔了,特别想读一些书。由于功课的压力,基本上无暇顾及课外的书。高中的三年生活,我是在紧张的“死读书”中度过的,除了书本知识,我很少去读课外书籍,很是害怕读其他的“杂书”,影响到考大学,影响到自己未来的前途。

当我顺利地考上了大学以后,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下来了。与高中紧张的生活相比,大学生活显得非常的轻松。我心理暗暗地说,我终于可以玩一玩了!以前想读课外书的念头,早就被我抛在九霄云外了!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承包了学校图书馆的一个楼层的管理,里面有近万册图书。开始,我是无意识去翻阅这些被我认为是“老古董”的书籍的,目的仅在于自己赚点钱,养活自己,减轻父母的负担。后来,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迫使我每天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呆在图书馆,特别是周末,其他同学都出去喝酒、跳舞、看电影,我很孤独地呆在空荡荡的图书馆,与少许的几个呆在图书馆学习的同学和那些发黄的书籍为伴。由于寂寞无聊,我只好把我的目光投向那些静静地躺在书架上的“古董”了,随手拿一本翻一翻。

这一看不要紧,它一下子改变了我的观念。我发现,那些发黄的书页,竟然写满了那么多深奥的道理,于是,我一有空,就找本书过来看,我好像找到了一个埋藏了许多金银财宝的宝库,欣喜若狂!这使我一下子转变了读书的观念,以前我读书都是被动的,大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说,看的书主要集中在课程学习这一范畴之内,很少涉猎课程以外的理论书籍。除了在学校正常上课的时间外,我天天呆在图书馆(包括节假日)边管理边看书边记笔记;学校放寒暑假,我就利用自己管理的优势,十几本、几十本的往家里带,开学再带回来。这样,三年半的时间(上大学的第一个学期被我玩掉了),我把我管理的近万册的社科类图书,有的详细读了,有的只是翻了翻,但是基本上都被我“看”过了。

在这期间,我收获最大的是我记下的几十本厚厚的笔记。这些笔记,在今天看来,是多么珍贵的一笔财富啊!而在当时,丝毫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纯粹是被逼迫出来的。

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大学期间养成的读书习惯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我每年都要通过书店、邮购等方式买几十本书。而且,以前读的那些书的效应也呈现出来了。每年发表二三十篇教育类文章,以及主编、参编、撰写教育的书籍,这都是我以前读书的结晶啊!以至于很多老师询问我有何诀窍时,我回答他们:我读故我在!

现在,读书、写作给我带来了充实和快乐,也给我带来了生命的存在价值,更给我带来了未来的曙光!我读故我在,我在故我读!将演绎我生命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