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10671200000006

第6章 寻找忙碌中的“静”

转眼间,第四年的新学期开始了,毕业已经三年了。对一个教师来说,这三年是适应期,是把学校学的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摸索期,也是拜师学艺期。忙忙碌碌,是自己在这三年中说得最多的话语了。“忙”,成了我懒惰的借口,成了我上进的绊脚石,成了实现我的理想的障碍。

第一年,带着刚毕业的余温,兴奋地走上了渴望已久的三尺讲台。自己一下子成了一个大“忙”人,为一周的十六节课而忙,为教育局接连不断的各种形式的培训而忙,也为学校领导交给的临时性工作而忙,更为茶余饭后的“娱乐”而忙……总之,忙,成了工作的需要,也成了闲暇时间的表现形式。

第二年,在第一年“忙”的基础上,我开始了反思,我的收获是什么?我该怎样定位自己?该怎样规划自己?该怎样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成了我工作的“忙”之外的“忙”了。我调整了我的“忙”的对象,我依然是“忙人”,我忙出了成果,除了教学的成绩之外,我在这一年中,发表了十几篇文章,都是在省级以上的刊物上,而且,结识了一些“有分量”的朋友。

第三年,更“忙”了,三个年级的教学任务,九个教学班,一天教学下来,喉咙发痛。但是,我在闲暇时间不能“停”下来,还要去忙,忙读书,忙写文章。有时候,为了写一篇文章,忙到了一两点。当看到自己的思想变成了文字,疲倦和困乏全消了,到窗外看一看诱人的夜,轻松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颇有成就感。这一年,可能是自己文章发表多了的缘故,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通过书信、电脑及电话,交起了朋友,其中,有的还向我约稿。总之,这第三年,是我过去的三年中收获最大的一年,在省级以上的刊物上发表文章三十篇,加上大学期间发表的文章,已有80多篇文章了,参编教育书籍两部,主编一部(正在编),并且做了中国教研网的版主。

反思过去的三年,是为了规划下一个三年。现在第四年已经开始了,要充分利用和寻找忙碌中的“静”,做一个充实的不虚度年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