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10671200000005

第5章 一 次课改实验

反观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教法单一死板,语言枯燥无味,教学手法陈旧,教师知识贫乏、情绪冷漠,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粗放型”教学方式。难道我们就不能改一改吗?走一条“集约化”之路吗?我在认真地思考着这个棘手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决定拿出两个班级试验一下,一个用传统的方式,一个用新的方式。传统方式授课的那个班级命名为A班,新方式授课的班级命名为B班。

在A班上课,上课地点在原班级,以讲授为主。在我的课讲完以后,留下一段时间给学生背书,接着是做练习巩固。这就是一节完整的传统课模式。

而我在B班上课,授课方式是,不再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我辅之以录像、小品、诗歌、新闻等等多媒体方式。课堂上留有一定时间学生自由讨论,用讨论取代了背书,用课后思考取代了练习巩固。上课地点我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不在原教室上课,充分利用现代的音响、因特网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

在B班的课堂上,我努力做到,能用画面取代说教的,尽量用画面;能用音响的尽量用音响;能用案例教学的尽量用案例教学;能让学生主导的尽量让学生主导。总之,在课堂上,我尽一切手段,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学生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能够想象。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后,两个班级的学生差别很大。A班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而B班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具有很浓的兴趣,希望多上政治课,等着上政治课。而且,在期末考试中,B班的成绩也要优于A班的成绩,另外,学生在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方面也存在明显差距。

从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需要,教师要从教学思想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带着这样的意识,第二学期,我在两个班级里使用同样素材、同样教室上课,但是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不一样,在A班,我扮演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角色,言语严厉,纪律严明,表情严肃,不去深入研究学生能否消化吸收课本知识和补充的影视资料,只是把任务完成就行。而在B班,我则用与A班相反的教师角色,言语幽默,总是以商量、引导的口气与学生沟通,而且对播放的影视资料进行背景介绍、解说等。

通过对比,两个班级的差距也是很明显的。比如我在让他们两个班级观看同一段从影片《南京大屠杀》中剪接的影视资料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在A班放映时,我只说了“请大家看这段镜头,你会有何感想?”马上就打开了多媒体,这时候还有一些同学在做小动作,心不在焉。他们看到日本军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场景时,很多学生笑了起来。对他们的笑,我当时非常气愤,狠狠地骂了他们一通,并对他们的这种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然而,在B班,我采取了稍微与A班不同的方式,即在播放这个片段之前,我扼要地介绍了南京大屠杀的背景及危害,学生是带着情绪来观看《南京大屠杀》的,当他们看到日军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场景时,不少学生流下了眼泪。其中一位同学,猛地站起来喊了一句:“打倒日本,振兴中华1于是,很多男生“刷”的站了起来,齐声高呼,就像马上奔赴前线的战士。我的情绪也受到了他们的感染!

同样的素材,不同的教授方法,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从结果看,这两种教学方式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通过实验,我得出了如下结论:

(1)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生为本,突出课堂中学生的主角地位。教师要多研究学生的心理,多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等。

(2)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如何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探索和运用激发兴趣的规律是走出困境的突破口。充分利用情境教学、音乐、录像、小品以及语言、故事、游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但是,要注意适当运用,不可滥用。如果是既放录像,又听录音、看小品,学生缺少独立阅读和思考的机会,虽然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对理论知识的吸收、阅读能力及习惯的培养等却相对削弱,那就本末倒置了。

(3)坚持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不动遥课堂教学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途径。而诸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的实践环节,肯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它既扩展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的舞台,又为学生获取感性认识拓宽了渠道。但是,我们不能把这当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这只是“外围”。

最后,我根据自己的这次实践,提出了《建立思想政治课专用教室的设想》,文章一出,褒贬不一,一片哗然!不管结果如何,这次实践,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沉甸甸的果实,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长处,这将激励我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