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10671200000043

第43章 教师末位淘汰制是把双刃剑

教育兴则国兴,教师兴则教育兴。因此,有人把21世纪称为教育时代,许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改变以往旧的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制度,我们国家也不例外。教师末位淘汰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那么,什么是教师末位淘汰制呢?教师末位淘汰制是指学校根据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教师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得分靠后的教师进行淘汰的绩效管理制度。“末位淘汰制”作为一种压力管理方式,它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种激励机制,让教师们树立起强烈的竞争意识,从而不断地从各方面完善和提高自己,这样教育教学的质量才会越来越高,教育才会越来越兴。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末位淘汰制是把双刃剑。

教师末位淘汰制的推行,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效果,它能给教师以压力,能在教师之间产生竞争气氛,强化竞争意识,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同时它打破了“铁饭碗”,改变了干好干坏一个样、不求进取的现状,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教师工作产生一定的动力,有力地避免了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不良状态,优化了教师队伍,促进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从这个角度说,它相对于传统的人事制度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但是,我们在看到其积极一面的时候,也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首先,从法律的角度讲,教师末位淘汰制有违法的可能性。根据《教师法》及关于教师的相关规定,教师上岗是要符合一定条件的,既然能当教师,那么就有了上岗的资格,是合格的教师,既然合格就不应使用“末位淘汰制”。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师行业欠妥,因为教师不是竞争行业。用人单位引入新的制度时,要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能损害广大教师的利益。

其次,教师末位淘汰制是一种典型的强势管理,它营造的环境是紧张的,在这种环境下员工的心理压力很大,每日惶惶不安,同事关系也很紧张,团队精神差。因而,它不符合人本管理的思想,不能够很好发挥团队精神。

第三,教师末位淘汰制欠科学。我们知道,在实际的生活中,由于众多人为因素,会造成“末位不末”“首位不首”等不该发生的事情出现。而末位淘汰制本身存在这方面的缺憾。

另外,教师末位淘汰制有损人格尊严。我们知道,人和人总是有差别的,作为管理者必须正视这种差别,包容这种差别,给予教师以机会。而末位淘汰制从人格的角度来讲,过于残酷,对人的尊严是一种侮辱。

笔者认为,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尽可能不采用教师末位淘汰制,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性化的关怀和人文精神。如果我们必须采用教师末位淘汰制,那么,我们一定要慎之又慎,尽量发挥出其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