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10651700000031

第31章 主题三 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台湾有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叫王永庆,因家贫读不起书,16岁时就出去卖大米。20世纪30年代的台湾,卖的大米都比较脏。黑心的商人就在大米里再掺一些沙子去卖,而他白天卖大米,晚上不辞辛苦,不怕麻烦,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沙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出售。就这样,他比别人做的好了一点点,使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在卖米时,他发现来买米的大都是老年人和妇女,于是,他超出常规,主动送货上门,就这样,他又比别人做的好了一点点。他每次给新顾客送米,都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这家有多少人吃饭,有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他这样又比别人做的好了一点点。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的米店做成了他的台塑产业帝国。做生意、搞营销如此,其实,课堂管理也是如此。课堂管理的本质就是你要永远做得比别人好那么一点点。应该清楚,完美无缺的课堂管理无论何时都是不存在的。甚至可以说,那些表面上看去非常完美的课堂管理,事实上潜藏的问题最多。

怎样才能使课堂管理做到永远都比别人好那么一点点呢?应该遵守课堂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

1.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必须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白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和培养人才的要求,实现党和国家确定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方针确定了课堂管理的价值取向和方向。

2.服务性原则

在课堂管理中,教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管理者也好,被管理者也好,二者的人格尊严、社会地位以及在享受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方面是平等的。应该明白,“课堂管理的目的不是对人的支配、控制,不是扼杀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而应该是充分理解、尊重学生,充分张扬人性,以促使学生在获得更大的自由和彻底解放的基础上而进行自律。”这种关系决定了课堂管理的核心是“服务”,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和观念。

搞好课堂管理服务的前提是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的心理需要是多方面的。除了学习的需要外,还有安全需要、与人交往的需要和被尊重的需要等。“服务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各种需要,并尽最大努力创造机会、条件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说,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保证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3.指导性原则

指导性原则是指在课堂管理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贯彻这一原则,既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谓指导学生自我教育,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使学生对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养成文明习惯,进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教育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内部动力,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激励性原则

每一个教师都应明白,看守、压制、批评、训斥都是不含智慧的管理方法。体罚是一种粗暴、野蛮而且违法的管理方法。虽不能否认,这些管理方法自古而今都是人类教育的主要景观,依仗它们,教育的百花园里曾绽放出不计其数的奇花异葩。

但是,每一个教师更应该相信,鼓励、激励、表扬、奖励等教育方法永远是课堂管理的灵丹妙药。这么多的方法怎能搞不好课堂管理呢?

实施激励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坚持正面教育和正面积极评价为主,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即使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不良行为也要宽容对待,促使其自我反省,自我克服,自我矫正和自我完善。

5.预见性原则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人的行为也像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是有规律的。掌握了人的行为规律,就可以控制人的行为,预测人的行为。

所谓预见性原则,是指教师根据已掌握的学生行为规律,可以预见到在某种情况下他们或她们会如何行事。应该认识到,“这种预见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东西,人们凭日常经验也能进行预测。比如,我们在日常接触中了解到一个人脾气暴躁,当这个人受到某种挫折时,就会预测到他一定要大发雷霆。”

实施预见性原则,要求教师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多接触学生,掌握了他们的行为规律,才能有效地把它运用到课堂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