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10651700000030

第30章 主题二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分析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大体可归结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其中,外部因素主要有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内部因素主要有来自学生和教师两方面。

在以上诸多因素中,影响课堂管理的首要因素是教师。详尽地说,是教师的学生观、质量观、教材观和发展观在课堂管理中的综合反映。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往往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不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变成了单向型,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分低能”的“人才”。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一个具有主体发展能力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应通过平等的对话,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望。

应试教育对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取决于他的教学成绩,导致教师把“学生每次考试的成绩”当作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尺。这种评价是单一的,不科学的。科学的质量观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多方位的,除了看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看学生的认知、思想品德、情感以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传统的教材观是“课本至上”,教学强调“依纲扣本”,教材有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在新课程改革中,基础教育课程追求的价值是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新课标只对教学方式、方法给出了框架和建议,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有充分的余地,教材只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所凭借的一个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并开发各种课程资源,除了知识、技能之外,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成果都可以作为教材的一部分。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倡“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用一种整体的观点来全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将其视为课程的根本目标。“要求教师只有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才能实现‘发展’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即发展乃是质的飞跃,而不是量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即教育乃是养成学生健全的个性或人格”。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

其次,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管理的对象,是构成师生两极关系中重要的一极。他们来自家庭,活动于社会。每个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习惯不可能是一张白纸或一朵晶莹剔透的雪花。所以说,在课堂教学中,各种违犯课堂秩序行为的发生和再现都是极其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这些行为,以科学的教育方法纠正这些行为。

提出群体动力理论的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心理、人的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当人的需求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而周围环境因素起着导火线的作用。人的行为动向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景力场(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内部力场的张力。从这一理论可以看出,遵守课堂秩序的学生是由于他们的内在需求得到了满足,违犯课堂秩序的学生是由于他们的内在需求未得到满足或部分未得到满足。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中积极的部分,控制或驱走其内在需求中的消极部分和不正当部分。

此外,影响课堂管理除了来自教师、学生这些内在因素外,还有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外在因素。

课堂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学校管理是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基本凭借,它直接制约和影响着课堂管理的方法和效果。课堂管理一般都是在学校管理的框架内进行。我们在进行学校管理时应始终坚持“科学、民主、规范、高效”的管理原则。

人们常说:家庭是学生的第一生活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确,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学校的分析评价,对教师的态度也都多多少少影响着教师的课堂管理。“校长打了学生一耳光,家长就要了校长的命”。这起今年11月11日发生在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灵昆中学的悲剧,不仅仅是一起个案,它凸现了挂在人们口头上的所谓的“尊师重教”是多么的虚假和不堪一击,对教师的课堂管理和学校的学生管理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将是长久而深远的。

众所周知,学生是社会中的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特殊保护的对象。它要求教师依法进行课堂管理,教育、惩戒未成年人的学生,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决不能做出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事情,应依法律己,依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