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10651700000032

第32章 主题四 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作用

教师是课堂管理的主导者,在课堂管理中的作用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1.知识传授者

首先,上课要精心制定教学目标。教师要以夯实学生基础为前提,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其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编写课时教案要体现课题、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简化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自学能够理解、掌握的内容教师坚决不教,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教材语言表述繁杂,予以简化;让学生理解的内容,决不让学生识记。第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把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作为选择教法的依据,切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选择体现教材编排思路、学生认知思路、教师教学思路的特点,促使学生科学素质和认识能力全面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同时也是成功的课堂管理。

2.教学组织者

教师要跟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在心情舒畅的气氛中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大胆创新;给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3.课堂控制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非常微妙和重要的。教师的威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同一种要求,由有威信的教师提出,学生容易接受;由威信不高的教师提出,学生就不容易接受。所以说,教师的威信在课堂管理中有着很大的作用,能发挥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控制作用。

如何建立教师的个人威信?常言道:“欲正人必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凡事只有教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才能在学生当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有较高的威信。除此,教师要保持良好的风度仪表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要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等都是教师树立个人威信的有效做法。

4.交际合作者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表面看来是作为一对矛盾体而存在。但在课堂管理中,由于存在共同的认知目标,他们又可以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关键是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与教师的积极合作和学生之间彼此的合作。

5.条件创造者

按照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在他的《企业中人的方面》(1960)一书中所提出的Y理论,认为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如同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会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问题的的创造性。教师只要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使学生能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就能让学生充分地自我实现。

6.心理治疗者

中学时代是青少年心理上追求独立的时期,此时他们的独立性、自尊心、好胜心特别强,对父母和老师也不再言听计从了,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情绪波动极大,常为一点小事而大喜大悲,稍遇挫折便又马上垂头丧气,愁肠寸断,常会出现不易控制的、难以名状的冲动,使自己处于紧张、混乱、焦躁、忧虑之中,我们把这种心理叫做苦闷。苦闷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如性的冲动,成绩不理想,亲子关系或人际关系不和谐,父母离异,生活穷困和升学压力等。这种苦闷心理如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学生可能会通过打架、自残等过激方式释放压力,从而给个人、学校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教师应该做好疏导工作,帮学生走出这个心理的误区。其做法有:

(1)少批评,多激励——消除“苦闷”之源。

心理学家认为:适当的压力、挫折对人的成长是有利的,过度的挫折则会引起人们的恐惧和苦闷,处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更是如此。中国的父母和教师大多对孩子要求过高,不少孩子从小便在“你怎么这么笨”的刺激下长大,很可能会将这个负面评价内化为自我评价。试想,自认为“我很笨”的孩子,怎会不苦闷呢?面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教师和父母不该求全责备,要少一些批评,多一点鼓励,让孩子拥有自尊。

(2)自我疏导——让“苦闷”发泄。

上海心理研究所的专家姚老师,原来是一所中学的语文教师,他的一位女学生曾在作文中把自己暗恋异性的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姚老师指导她修改作文,并将文章推荐给一家杂志。不久,这篇名为《让幽兰悄悄开放》的习作发表了,女孩深受鼓舞,从此爱上了文学,后来成为一名编辑。她在给姚老师的信中写道:“您不仅让我走出了‘单相思’的苦闷,而且扶我走上了文学之路。”这件事也促使姚老师走上了心理研究的道路。他提醒教师要让学生把苦闷的心情及时发泄出去,让孩子学会宣泄。中学生心情苦闷时,可以去踢踢球,可以找个没人的地方叫喊,可以蹦迪、听音乐、看动画片或写日记,也可以通过写作让苦闷升华。

(3)换一种想法——把“苦闷”转移。

“非典”时期,由于长期封校,有的学生感觉紧张、焦躁不安,做出种种越轨的举动;也有学生曾扬言:再不让我出校门,我就从楼上跳下去!对此,我利用精神转移法来引导学生走出苦闷。我告诉学生:“挫折也是一种财富,会增加你的人生阅历,激励你的斗志。大家如果不把封校看作是一种纪律的约束,而把这个非常时期看作是人生的一段特殊经历,若干年后,你可以给后代描述此情此景,你不觉得它也是一种人生的资本吗?你难道想让后人知道你因不堪苦闷而做的傻事吗?”同学们在笑声中学会了自我解脱,极大地缓解了苦闷的心情。

(4)正确评价自己——自我补偿。

中学生的苦闷心理有多种,最常见的是由于缺乏自我认识造成的自卑自怜、自暴自弃和自负自傲。对此,我着重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补偿,不要拿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也别总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是这个道理。我告诉学生:“当你发现自己在某个方面不如人时,可以在另一个方面努力,争取超过别人,得到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