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精典教育)
10617900000077

第77章 多次的重复养成习惯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两句相同的谚语:“习惯是人的一种天性。”“教育孩子就是要养成好习惯。”

我认为,这两句话就概括了教育的一半内涵,要让教授给孩子的内容都变成一种习惯,并且在孩子心中固定下来,尤其是对自我教育有益的习惯。

要帮助孩子养成两种习惯,一种习惯是可以帮助孩子的心智发展、并且对孩子的自我教育也有帮助的习惯;另一种是能够帮助孩子勇于行动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知识的传播需要依靠书本的力量,而在孩子拥有自我教育能力之前,习惯的养成需要借助父母老师的力量。

我认为,那些,对孩子一生有益的习惯都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也就是说,不管孩子的素质如何,只要他能养成这些习惯,他的人生就会很不一样。

一种习惯的养成需要多次的重复。

有人做事喜欢用右手,因为他长时间不断地使用右手;有人喜欢快速走路,因为他一直都走路很快。

对习惯于使用右手的人来说,右手比左手的力量大,用右手对他来说比较方便,他就会越来越多地使用右手;对于习惯于快速走路的人来说,这样的步伐让他觉得很有力,又能让他快速到达目的地,所以他会一直这样走路,除非他会因此受到伤害。要知道,想要改变这种习惯,需要花费和养成这种习惯一样多的时间。

人自己养成了一种习惯,却又渐渐地被习惯所支配,这也正是习惯的神奇之处,好习惯或坏习惯都是如此。

习惯是在诱导下产生的。

为什么人会产生这种习惯而不是另一种习惯?为什么这种习惯能长时间存在,而另一种习惯则不复存在了?我想,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有没有某种诱导。

诱导是位厉害的老师,它知道人的本性是趋吉避凶,喜欢快乐的东西,排斥悲伤的东西;它知道奖惩能给人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它知道怎么把显露在外的目的和需求结合起来。

正是在诱导的作用下,人开始了第一次兴趣,并且因此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等。诱导也有成功和失败之分,成功的诱导能让人发自内心地认同自己。

有智慧的父母会非常认真地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并以此作为依据,确定最佳的诱导时机和内容。我想,这样做比父母说教一千次都更有效。

当我们在对快乐教育和自我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会发现诱导的操作过程其实很简单。

诱导,关键在于要让被诱导者感觉有趣。

一种习惯的养成必然是从某种兴趣开始的,随后才会被归到某个大的目标里。当作有趣的事情和实现目标是一回事时,做有趣的事情就会成为一种主动选择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