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精典教育)
10617900000076

第76章 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

父母和老师都要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能代替孩子过完以后的人生吗?我能永远代替他做各种决定吗?”

答案只有一种:“不能!”

每个孩子都应该独立应对自己的生活,主动承担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各种结果,不管是好结果还是坏结果。与此同时,孩子面临的选择也会越来越多。

而我们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孩子学会选择:学会选择正确的方法,适合自己的专业;选择值得发展的爱好,放弃不良爱好等。这些都要由孩子自己做决定。

我认为,从孩子小时候起,父母和老师在一些事情上就要尊重孩子的决定。当孩子将自己的选择付诸实践时,即使遇到了困难,他也会努力想办法克服。而当他获得成功后,也更能体会到选择的乐趣。

在孩子进行选择时,父母应该将其中的有利或不利的因素指给孩子看,并且要让孩子知道,他既然做了选择,就要承担起这种选择造成的一切后果。

尊重孩子的选择是父母应该具备的教子素质之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意识,其突出表现是对身边的事物有了自己清晰的主观认识和有意识地选择。这是促进孩子进入社会化角色的积极因素。

父母存在为孩子做好一切,帮助孩子减少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扰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经验比孩子丰富,可以为孩子做出更加科学的选择,使孩子拥有更有前途、更加光明灿烂的人生。

在替孩子做选择时,很多父母都会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而忽略了对孩子最起码的尊重。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同时对于亲子关系的和谐也是没有好处的。

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选择,会扼杀孩子的自主性。任何孩子都会成才,但是前提是要发挥出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必须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和意愿。

遗憾的是,仍有一些孩子的选择权没有得到尊重,也仍有一些父母和老师没有注重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

比如,当一个孩子不喜欢学钢琴却喜欢踢足球时,虽然这两种活动都很好,但由于父母主观上认为弹钢琴更高雅些,便强迫孩子学习弹钢琴。

结果,孩子只好开始了痛苦的学琴之路,心中却永远对足球充满向往。我曾经看过一个报道,一个女孩为了躲避弹钢琴而故意弄伤了自己的手。

再比如,孩子计划上午出去玩,下午完成作业,但父母却要求他必须先写完作业,然后才能出去玩。迫于父母的压力,孩子照做了,但并不快乐;一个孩子想买红色的衣服,可父母觉得蓝色衣服更适合他,于是买了蓝色的,结果孩子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最初往往都体现在自主选择上,但是父母总是害怕孩子做错选择而不给孩子机会,也就是说,大多数的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选择。

其实大多数父母都不了解,孩子的选择是被父母尊重的表现,是孩子自信的开始,也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好机会。给孩子买衣服买玩具,让孩子自己去做决定,也许那件东西父母并不怎么喜欢,可是也不要随便地否定孩子的眼光,还孩子一个自主的权利,尊重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理解孩子的想法,珍视孩子的独立精神,并尽力将孩子引导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上来,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鼓励他们发挥孩子特有的创造力。

对于孩子不成熟的表现,不嘲笑挖苦,也不撒手不管,而是耐心地启发引导,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慢慢学会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争取把事情做得更完善。

有的孩子非常不幸,他们在一生中都得不到选择的机会,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被父母决定好了,孩子只能服从。在父母的绝对掌控下,很多人失去了努力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机会。

父母必须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利,并且努力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这是孩子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功课。而且,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树立独立思考的意识,增强判断能力。孩子会为了自己的选择而努力,也会承担选择造成的一切后果。

我这样说,并不是说父母和老师不能拒绝孩子。他们可以拒绝那些不合理甚至是有害的选择,也可以拒绝那些会造成连大人都无法承担的后果的选择。

父母和老师要尊重孩子做选择的权利,这样就等于尊重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也等于尊重了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