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精典教育)
10617900000073

第73章 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但凡是头脑清醒的人都会承认,让孩子拥有自尊心,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治能力的必备因素,是让孩子变得负责、积极、知荣辱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孩子自我认识的重要要求。

每一个人,从他刚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在智力、性格等方面会和别人有所不同。当他知道自己的独一无二后,他便会产生自尊。

从那以后,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变得与他相关。他会自己去体验、然后做出相应判断。他可能会获得成功,也可能会遭受失败。但是,不管父母和老师多爱护他、喜欢他,都不能代替他去经历。

自尊是什么,自尊是对自我的认同和肯定。自尊的人会为拥有灵巧的双手感到高兴,会为自己能正常表达感到欣喜,会为强大的弹跳能力感到自豪……正是对自己的肯定,让人永不满足,积极求索。

自尊是对自身的评价和体验,是一个人具有积极意义的品质,它与个人的自我价值有关。是维护自己的荣誉和地位的一种自我认知倾向。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也是密切相连的,是一种积极的个性品质,能够成为孩子前进动力的一种最敏锐的情感。

一个懂得自尊的孩子,会在生活中处处考虑到自己的言行是否合适,自己的行为是否优雅,做事情就容易考虑到社会规范,会做高尚的、有品味的、成功的、受人欢迎的人。自尊的孩子做事从自信心、成就感、荣誉感等方向出发,最后达到受人尊敬和自我满足的目的。

当然,有自尊的人也会犯错,但自尊心会提醒他,犯错只是偶然,自己不可能一直做不对的事。同时,他也为自己有勇气改正感到高兴。我们所实行的教育,不就是想达到这个目的吗?

可是,我们在进行教育时,却常常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当孩子高兴地说“我一定能超过某某”时,父母或老师的回答往往是“就凭你?别做梦了”;当孩子自信地说“我以后不会再做这样的蠢事了”,父母则会说:“你能做到才怪呢”;当孩子的考试成绩接连几次都很差时,父母或老师就会说“你这么笨,怎么不去死啊”。

如果这样就能把孩子教育成材,那我们就真要为这些父母和老师鼓掌了。可结果并不是这样。如果这么简单就能完成教育工作,那人类的智商和道德应该和昆虫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事实上,那些打击了孩子自尊心的教育措施,根本达不到想要的教育效果。

孩子都是有尊严的,他们不想被父母破坏。教育就是教给孩子独立自尊之道,并开拓躬行实践之法。

每个孩子都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就是在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和人格的前提下,以关切的心情和冷静的态度,适时适地运用适当的方法给孩子指出“过失”的危害性及改正的办法,并允许其有一个过程,使孩子认识到父母是值得信赖的人。

当孩子的自尊心受损后,他会感觉到很痛苦,有的会在心里反抗这样的教育方式,有的会看不起自己,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完成目标。

孩子会变得很自卑,无法抬起头来做人,即使是周围熟悉的人,也让他感觉很陌生。想要靠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来进行教育,就像让孩子把头埋在水里学游泳一样可笑。

我们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就可以发现,那些最让你难忘的事情,一种是让你得到关爱的事情,一种是让你的自尊心受到打击的事情。对于这两类事情,你会连细节都记得非常清楚。可见,这种错误的教育方法影响是多么深远。

孩子的自尊与生活中的快乐和成功密切相关,父母的关爱和科学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自尊心容易出现的误区有两种,一是孩子对自己估计不足而产生自卑的消极情绪;二是孩子对自己估计过高而导致自尊过剩,盲目自大。

父母要留意孩子的情感变化,及时纠正孩子不恰当的自尊,帮助孩子树立良好、健康的自尊心。父母既要教育孩子自尊,又要教给孩子学会尊重别人,把二者统一于做人做事中去。

我认为,父母和老师要努力维护孩子的自尊,在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大家应该给予鼓励而不是打击,要多说以下这些话:

“你胜过某某,这也不是不可能。但是,你永远要记住,你的使命不是胜过别人,而是成为独一无二的你自己。”

“不论多聪明的人,都会做上一两件愚蠢的事,所以你不用太自责。我看得出来,你认识到了错误所在,相信你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孩子,你一点都不笨,只是你还需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