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精典教育)
10617900000072

第72章 公平公正地对待孩子

在小斯宾塞上小学时,我们经常到德文特河畔散步。有一天,我问他:“你和班上的那些同学最想要什么东西呢?”小斯宾塞想了想说:“我们最想要教室的钥匙。”

我听了,感觉很难理解,就问他:“你平时很难进入教室吗?”

小斯宾塞摇摇头说:“不是这样的,教室的钥匙由班长拿着,每次我们一起上学时,就会看见钥匙挂在班长的脖子上,太让人羡慕了。”

停了一会儿,小斯宾塞又说:“其实,我有一次做梦,梦到老师让我保管钥匙呢。即使梦醒了,我也觉得很开心。”

一年以后,当我向小斯宾塞询问关于钥匙的事情时,小斯宾塞说:“现在,大家都很讨厌教室的钥匙了,因为永远轮不到我们拿钥匙。”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孩子所要面对的问题,绝对不是像拿钥匙那么简单。一个孩子欺负了另一个孩子,因为父母有权有势使得他免受惩罚;两个孩子的错误行为导致了一个恶果,一个孩子因为成绩好被轻易放过,另一个孩子因为成绩差被迫承担所有责任;两个孩子因为同一件事受到怀疑,成绩好的孩子会首先摆脱嫌疑,而成绩差的孩子则成为了重点嫌疑人;两个孩子都没有回答出一道题的答案,老师可能会安慰其中一个孩子说:“你最近实在是太累了。”却指责另一个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

在一个孩子众多的家庭里,母亲眼中总是一个孩子的缺点,并且对他不断地责骂。而与此同时,这位母亲却总能发现另一个孩子的长处,总是温柔地夸奖他,给他更多的关爱。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尽管导致各种事情发生的原因不一样,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很多孩子从小生活在被歧视的环境里。

这种歧视也产生在各种孩子之间,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孩子之间,富裕和贫困的孩子之间,父母有权力和无权力的孩子之间,温顺和调皮的孩子之间,甚至发生在长得漂亮和长得不漂亮的孩子之间。

难道,就因为孩子年幼、不谙世事,就可以被这样不公平地对待吗?这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如果有一个亲切的人和孩子交谈,他们很容易说出自己不被公平对待的例子。面对这种情绪,他们最直接的感受是,这对他们不公平。

在我们成人的生活中,当我们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尊敬时,首先会看他是不是公平、公正地对待人和物。公平非常重要,让所有人都有一样的机会,可以获得一样的尊重。但是,为什么孩子的世界里却充满了不公正与不公平呢?

这样做贻害无穷。一些孩子因为得不到公正的对待而被迫放弃,一些孩子则会因此产生消极、叛逆的情绪,变得越来越不快乐,虽然对学习没有兴趣,却离不开学校和老师,更加无可奈何。

或许,父母和老师这样做的本意是想刺激孩子,让孩子改邪归正。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实际上,只要看一个成人社会发生的事情,我们就能得出答案。

当受到不公正待遇后,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报复,而不是奉献他人、展示友好。在一个社会群体中,如果成员得不到尊重,那么他们所创造出的价值也会低于那些成员都受到尊重的社会群体。对孩子来说,他们并不具有排除这种消极影响的能力。

就教育的角度来说,如果想教育出恶人,用歧视的方法就能做到。但是,如果想要培养出有修养、有智慧、有创造力和热情的人,这么做无疑是自寻死路。

所以,我认为,父母和老师应该让孩子享受公正的待遇。这样一来,原本就很优秀的孩子就可以摆脱虚假的优越环境,获得真正的发展;而那些并不优秀的孩子,也能变得更具主动性和热情。他们会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家庭和集体。

想让一个成人爱上英国,不是让他出生在英国就可以的,英国首先要是一个值得爱的国家。他爱英国,不是因为英国让他感到耻辱和痛苦,而是因为英国给了他尊重。

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对非歧视、公正产生了极大的渴望。由于自身拥有生长和发育的力量,导致他们更加重视公正,并迫切渴望得到。只有那些对生活绝望、即将死去的人,才会不重视公正。因为对他们而言,公不公正已经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