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精典教育)
10617900000071

第71章 把“话语权”还给孩子

每一个人都有话语权,然而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这种权利,尤其是孩子,当他遭受责备,想要辩解一下时,却常常被大人的话打断:

“事到如今,你就不要再狡辩了”

“告诉你,你说什么都没用”

“闭嘴,我不想听你说”

“我可不想听到你的谎言”

类似的话我们听到过很多次,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大家都习以为常。然而,不允许一个受到责备的人辩解,这像话吗?我想,不管是从法律上还是道德上,都说不通。

在受到责备却不能辩解时,孩子必然会感觉很委屈,甚至会因此心生怨恨。如果这种情形发生在课堂上,孩子便无心听课;如果发生在家里,他就会想办法发泄情绪,或者借助其他好玩的事情得以解脱。苦了就吃点甜的东西,这是动物都会具备的本能。

如果施加这种行为的人是个孩子并不尊重的陌生人,孩子就会非常愤怒,但是也会很快就忘记;如果施加者是孩子敬重并且愿意亲近的人,孩子就会非常伤心,也会变得不自信。我想,这是任何一位父母或老师想要看到的。

相反,如果在孩子想要进行辩解时,虽然时机不恰当,但父母或老师仍然愿意给他机会,只是把辩解的时间推迟。父母或老师可能会说:“我现在很忙,待会再听你说行吗?”或者“我们现在要上课,你可以在课后对我说明真相”。

如果父母或老师愿意这么做,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他不仅不会感到委屈,反而会感觉很自信。甚至,他会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感觉委屈的人不会去反省自己的过失,因为他的心里充满了愤怒和不满。但是,当孩子深受感动时,内心的勇气也会大增。

而实际上,当孩子长大遇到相同情况时,恐怕没有一位父母或老师希望孩子不去辩解。恐怕,做母亲的会冲着孩子大叫:“你怎么不去辩解?”

当孩子的权利得到尊重时,他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也会得到很大的加强。他会关注自己是不是尊重了别人的权利,从而增强自己的自治能力。

看一看我们成人的世界,很容易认识到,仇恨只能产生仇恨,暴力也只能造就暴力。在封建社会,坚持“不让受罚的人申辩”的政权或许能暂时存在,但是在当今社会,这个政权必然无法存在,会受到众人的强烈反抗。

我承认,法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我们必须要尊重孩子的话语权。但是,在教育的道德领域,我想每个人都认为应该如此。正如法律没有规定我们必须爱别人,但是道德却促使这种爱的产生。

反对这种看法的人,只会提出一个可笑的理由,孩子只是什么都不懂的孩子。而在同意这种看法的人眼中,孩子是未来社会的主人。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适应未来的生活,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

我想。所有的父母和老师都应该亲切地对孩子说一句“你有话语权”。这会是多么动人的话语呀。这样一来,你就会发现孩子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不管孩子的成绩好坏,性格是顺从还是顽皮。

如果你愿意对没有教养的孩子说出这句话,那么,也就意味着教育的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