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精典教育)
10617900000070

第70章 孩子天生拥有各种权利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把我称作“教育学家”。在最初听到这个称号时,我感觉浑身都不自在。但是,作为老师的那段时间,我的生活确实充满了各种乐趣,这些时间让我终生难忘。

我记得,在安静的校园里,梧桐树下满是浓密的树影,高大的院墙上布满长春藤,学生们的脸蛋红扑扑的,稚气未脱,一个个小脑袋装满了各种疑惑……

在我由伦敦回到家乡的第二年,我父亲的朋友,在德比公立学校担任校长职务的马泽先生邀请我去学校任教,为孩子们授课。

他担心我会拒绝,便请求我的父亲代为写信邀请。事实上,我非常乐意这么做。在我们家,我的祖父、父亲以及两个叔叔都是老师,我很高兴自己也能成为老师。

在马泽先生的支持下,我用自己的快乐教育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我很高兴,孩子很高兴上我的课,他们对我说:“斯宾塞先生,我们最期待听您讲几何课和阅读课。”

感谢上帝,我没有让马泽先生和各位学生、同事失望。几年后,德比中学成了英国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学校之一,有很多学生在科学、公共管理、艺术和医学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甚至有一些家住伦敦的父母,不远千里送孩子来这里学习。

尊重孩子的各种权利,同时利用快乐教育法进行教育,我想,这是我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上帝给予每个人幸福的可能,但想要获得幸福,一个人就必须拥有爱心和相应的能力。于是,上帝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发展和完善自我,这是一种人人都有的特殊权利,只要这种权利不损害他人发展和完善自我的权利。

那么,孩子也有这样的权利吗?答案是肯定的。在很多父母眼中,给予儿童权利是个非常陌生的议题,而且非常荒唐可笑。但是,不能因为父母感觉陌生就否定孩子的权利。

在封建社会,普通大众是没有自己的权利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权利,并且因此充满喜悦,认为一切是理所应当的。

我眼中的教育,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它们都有教授知识和培养道德品质的使命。但是除此之外,实施教育者必须尊重孩子的权利。如果不明白这一点,那么不管实行什么样的教育,最终都会面临失败的结局。

如果我提出一个问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想,不管我询问的对象是乡村女教师还是大教育家,答案都是一样的。

教育是要帮助孩子获得强壮的身体,让孩子的心智和道德能够适应以后的社会需要。可是,要适应未来的生活,需要孩子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我想,除了要求孩子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以及高水平的自制和判断能力,做一个能够自治的人。与所有能力一样,获得这种自治能力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而教育的过程就是不断锻炼和发展这种能力的过程。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特征,在每个时代都有顺应时代要求,并且生活得很好的人。仔细观察这些人的人生,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

如果一个孩子长大后需要生活在君主的专制统治下,那么在孩子年幼的时候,父母就要教会他顺从,压制他的自治以及判断能力。这样一来,孩子长大后就能生活得很好。

但是,如果孩子长大后面对的是一个充满自由与竞争的时代,父母仍然无视孩子的各种权利,希望他顺从、听话,那就会带给孩子极大的伤害。

英国的很多教育观念正处在这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随着时代的改变,社会越来越需要那些拥有创造力、能公正做事的人才。但是另一方面,老旧的教育方法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控制力。

这实在是非常可笑的。一方面,社会急需拥有创造力的人才,如航海家、资本家、科学家等;但是另一方面,教育却想要把孩子培养成忠实的奴仆。

这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权利,是封建教育思想的残渣。英国的社会制度虽然已经越来越文明,但教育制度却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

法律必须保障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保证孩子不受虐待,可以在父母的抚养下长大。而教育,则要保证孩子在精神和心智上的权利不受损害。

教育方法野蛮,却想要培养出讲礼仪的绅士,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同样的道理,想要用强迫和专制的手段培养出开明、民主的人,也是不可能的。

如果一个人的权利从来没有受到过别人的尊重,那么他也会变得不尊重别人的权利;如果一个人很少受到别人善意的关怀,那他在遇到相同情况时,可能会变得更加邪恶。

教育孩子,就要先尊重孩子。尊重孩子什么呢?我想很简单,只要我们扪心自问:别人要尊重我们的哪些权利?然后,答案也就出来了。

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这些权利,这样才能促使孩子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获得自治能力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