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在企业管理中新情况、新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有时候,旧瓶子还真是不能装新酒,为了保持企业的发展,改革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但新制度的推行,总是有很多的困难。古今中外,都存在类似的情况,怎样去做呢?看看商鞅的变法手段,也许可以得到些启示。
其实,商鞅在历史上并没有获得多少好的名声,司马迁对他的评价第一句就是,“商君,其天资刻薄之人也”,一点面子也没给他留。但商鞅的名气却大的很,因为他的变法太成功了,他变法中的很多方法是很值得我们管理人学习的。
话说,商鞅刚跑到秦国的那会儿也很郁闷,跟秦孝公讲了几次大道理,他竟然不愿意听,害得商鞅老是受到推荐人景监的埋怨,于是他脑瓜儿一转,开始跟秦孝公大谈富国强兵的方法,果然引起了秦孝公的兴趣,得到了重用。于是商鞅要开始变法,秦孝公有些犹豫,怕别人议论他,但在商鞅变法可使秦国“名扬天下”的诱惑之下,决意变法。这一点我们管理人要牢记,变法首先要得到最高决策者的支持,这是首要的前提。
之后,商鞅要做的事情就是说服那些反对派。其实并不一定能够真正说服,只要让他们没有话说就行了,这一步也是在鉴定最高决策者的改革信心。商鞅口才不错,一番唇枪舌剑之后,把变法会强盛,不变法会灭亡的利弊得失陈述得很清楚,秦孝公听罢,说了一个字,“善”,于是变法终于开始推行了。这一步告诉我们新制度的推行,肯定会遇到反对的,这时候,一定要坚定最高决策者的改革决心,开始实施改革措施,不要使改革胎死腹中。
新制度开始推行前,准备工作一定要到位。首先要制定完整的改革计划和改革方案,改革才能顺利地开展。变法之前,商鞅就和秦孝公制定好了改革的具体法度,设计了户口、赋税、农业、工商、宗室、军功、爵位等各个方面;还要做的一件事是要立信,让人们相信新的法度,从而能够自觉地遵从,于是便出现了城门立木的故事,当那个小伙子从南门将木头扛到北门而获得了五十金的时候,新的法度的可信性也就树立了。
新制度刚开始推行,是最困难的时候,这时候,由于破除了旧的习惯,人们会感到很不适应。秦国的百姓也是这样,变法开始的第一年,老百姓赶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的有成千上万人,而反对派也乘机而动,秦国的那些反对派竟鼓动太子触犯新法,向新制度提出挑战。这个时候,往往是成败的关键时刻,最高决策者的作用会发挥关键作用,秦孝公不愧为一代名君,他决意变法,放手让商鞅去做,得到这个支持之后,改革者必须有魄力,推动新制度的实行,于是商鞅将太子绳之以法,并让太子的老师代替太子受了惩罚,于是,国人不敢再违抗新法了。新法施行了10年,结果秦国大治,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为吞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现代企业的改革过程中,情况可能会更为复杂,可是只要改革者抓住问题的关键,方法得当,锐意进取,肯定会取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