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同家长一起为孩子规定作息制度和饮食制度。从而做到了凡是由于身体全面虚弱致使思维过程迟缓并由此导致大脑皮层细胞的不活跃和易受抑制的那些孩子,在春、夏、秋三季都要露天睡眠,并得到富有维生素和植物菌素的食物。这些措施对孩子的健康和智力发展,都有特别显著的效果。
——摘自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第161页
这是真正的为孩子终身负责的做法,而不是只为学校负责。这种大教育观应辐射到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头脑中,因为一切教育现象都是相互关联体。教育的效果总是由无数的教育之点组成,再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体,就是孩子的未来。给孩子制订科学的作息时间,培养最好的生活习惯,给他们最恰当的饮食结构及配方,必将会促使孩子学习效率的提升。我很赞同每天让孩子喝一杯牛奶,或者吃上一个鸡蛋的做法。这样做,就能保证孩子一天生活学习所需的能量。虽然我校的条件还不能达到这一点,虽然统一购牛奶很难保证其健康而符合卫生标准,或者是让家长难以信任和理解,但这是我心中的一片情怀,是我的一个梦想。我会在不同的家长会上,将这一要求提出来,供家长参考借鉴。校长不是万能的,但校长也不是万万不能的。校长的想法,老师的想法,特别是科学的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想法,讲给相关的教育者,这是完全可能的。校长的便利在于,能将点滴之理念实施于教育教学行为管理之中。这样的想法以及做法,完全可以以游击战式的效果渗透到每个家庭,而让孩子受益。这里谈的是饮食方面的事情,家长或者学校可以共同尝试之。至于作息制度,也是非常关键的。我们明白,好的作息制度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但我们注意到,好的作息制度得不到落实的真正原因是,家长中普遍存在着过分的亲子疼爱,而不能让一个好习惯、好作息制度坚持下去。由教师出面去指导,去评价,让家校联手,这种效果才会显现出来。我曾遇到两名七年级的孩子,一位孩子晚上看书看到十二点,视力直线下降,现在戴一副眼镜。他的母亲感到很担忧并显出无奈之举,找我商量解决策略。而另一位,则是家长和教师都出现了无奈失望情绪。这个孩子的表现是,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想入非非。我想,面对这样的孩子以及家长与教师,校长的介入,是很有帮助的,且一定是及时有效的。校长在视野上有着天然的优势,这就是位置效应。也许在家长和教师这儿落实不了的教育措施,在校长这里,用同样的措施,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就会有相信、不相信、半信半疑三种结果,而校长则会让事情变得更好。这也是教育中的一种可能,我常常遇到。我们都是教育中人,也可以称得上是教育的理想主义者,为了使教育的方方面面都获得成功,我们有必要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