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只做简单的事
10541900000007

第7章 中老年教师也要在变中求进

听一位中老年教师的课,感觉缺少些变化。

比如讲,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复习单词,用时长达十六分钟。这十六分钟,宝而贵之,本应效率多多。可事实呢?并不尽如人意。教师组织学生复习单词的形式大致为,让学生自读一遍,然后,教师纠正学生读中的错误发音,教师再领读一遍。看起来,学生、老师都在运动,但哪些单词真正被掌握,哪些学生又没有掌握哪些单词,教师心中没有数。如此下去,倘若节节如此复习,我想教师学生心中的单词账依然是一本糊涂账,效率何曾谈起?

所以说,复习,重在掌握。在如此多的时间里,教师不妨让学生自习一遍,然后就地听写之。发挥手脑心共用之特点,再让同桌互批之,教师再做综合,谁掌握多少,谁又是装腔作势,自然就会心知肚明了,以后自然就能做到对症下药了。

又比如讲,课堂里有小型多媒体设施,又有教学磁带及录音,教师只需要在课前动动手,便可在课堂上多一些刺激学生感官的手段。这样就比自己带着一根粉笔去写,凭着一声老腔调去读,学生可能要喜欢得多。

通常情况下,教师的出发点都是好的,认为只要自己苦口婆心,一片认真和真诚,学生总是能收获多多的。可还有一种事实是,学生也是人,是人就有弱点,就有恶习,是人就会有惰性。这一点,教师也必须认清,尔后才可去施教。不容置疑,标准的录音范读,动感的多媒体技术,加之变化的教学艺术和手段,肯定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是什么原因让中老年教师缺乏变化呢?

是惰性,是常年养成的教学习惯,是想当然的思想,是思想的固执,是对学生心理特点的疏于把握。

中老年教师们,多一些变通吧。只有变通,才能适应课堂内学生的快节奏的知识需求。就让我们在变化中求取更大的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