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只做简单的事
10541900000069

第69章 “自主发展”是发展之母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不具备信任文化的校园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往往不高,校长习惯用严格的制度和手段来促进教师工作;教师的创新意愿不高,往往是校长推一步,自己前进一步,害怕犯错,害怕失败。从表面看,校长的领导得到执行,但实际上,这样的领导是疲软的,没有力量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摘自《人民教育》2010年第22期之《对校长领导力的反思与重建》一文

我想,对于发展而言,最好的发展,是自主性的发展。校长的倡导是一方面,自己的努力是另一方面。从长远的发展看,自主的发展更具有连续性、前瞻性、有效性。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没有与校长的提倡无关,而采取自主发展的人呢?

有,有一批呢。

教师A,校长讲不讲,提不提要求,我都要做最好的自己。从哪里改?从哪里进步?从哪里找到感觉?课堂也。他首先从课堂改起。课堂从哪里改呢?从学生改起。小组合作学习式,他基本节节坚持,雷打不动,雨浇不散。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用长时间来说话。有人议论有人非,他自岿然不动。别人说“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不适应,水土不服。他则说好,说这种模式确实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让学困生乐学。既然学困生都乐学,谁说这种方法不好呢?他是这样看待新事物的。这一见解,已经证明了他是新潮的,是敢于接纳新事物。而这一点,恰恰是一名创新教师所必备的素质。

教师A,是好样的。

教师B,点子多,方法多,热情多。一日,我与其学生偶遇。学生说,在他班的教师群体中,他们喜欢教师B。我问理由,孩子说,第一条理由是他每周都要在班上评选周之星。我说,那有什么稀罕?孩子说,同学们可喜欢呢。我问理由,他说是每周评选的周之星,名额不限,要看同学们一周的综合表现,既有学校的,又有家里的,大家都有机会被选上。这下我服了,全面评价学生,大家喜欢。这是一条经验。第二呢,他说,我们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很美的名字。我说怎么个美法?他说,由同学们从网上查的,名字都很有特点。大家都为自己的小组名骄傲呢。我懂了,孩子们乐于自己的创新,而且享受。教师的成功就是敢于让孩子们自己想象,自己创造,自己成功,自己快乐,自己享受。最后,更重要的是,教师也得到了享受。

教师B,是好样的。

教师C,在学新课文时,将全班分成若干组,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改编情节及对话。小组内人人都有目标,人人都有任务。我享受于在小组内人人有事做、人人乐做事的氛围。特别当我看到那些暂时落伍者,那么投入,那么自信,那么认真,那么负责,我深深地被感化了,想参与其中,但又不入其里。更可贵的是,每个小组都要上主席台向全班展示。小组是一个集体,在互帮互助中完成一个项目,接受全班的检阅。这个构想和实践是成功的。全班各小组都要展示,哪一组都不能放过。这样的尝试,是教师主动作为的产物,必然促使教师向更广阔的未知的教育场景迈进。这种主动求进的意识,是一个教师前进成长永葆青春活力的最可贵的品质。这种思考力及进步的幅度,在若干年后就将教师的差距拉开。

教师C,是好样的。

学校的管理呢,也是一样。摸索、探索适合自己的,适合本校教师特点的,总结现有文化基础上的发展模式,让其成为学校成长的基石。再借鉴、吸纳、吸收、改进、反思、糅和外来的新思想,新举措,新成果,就能使学校不断壮大,并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这大概就是学校的自主发展模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