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校长解决实际问题,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创立了诸如校长“非正式会晤”,主要探讨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取长补短;还有的地区则建立了官方的、正式的“校长求助通道”,以解决很多校长在遇到问题时很难获得正式、专业的帮助,又害怕直接反映给上级会造成上级对自己能力的误解,所以宁愿自己化解掉压力很大的问题。
——摘自《人民教育》2010年第22期《对校长领导力的反思与重建》
据我的理解和实践,这种“非正式会晤”机制很有必要,其形式有点像沙龙的感觉。我们学校已举办了四届读书沙龙。喜欢读书的教师聚集在一起,共同诵读名人格言,交流分享彼此读书的心得体会、名言、警句与名篇,大家在谈感受的过程中分享快乐,激发兴趣,督促提高。这种看似松散的来自民间的沙龙形式,对教师思想的激活是很有帮助的。校长呢?在管理中亦会有很多困惑,或者是有许多点滴的成功需要输出和分享。像环太平洋地区APC领导人会议一样,让校长不定期地聚集在一起,是一种提高管理智慧的有效选择。前几天,我与兄弟学校的校长因去参加一个活动而聚集在一起,大家在饭桌上不自觉地将话题转移到学校的管理上来。前几天正逢河南西峡“三疑三探”模式讲师团来我局讲学,我们便以此话题展开讨论,如:“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现实性很强,易于操作,教师必须着眼于现状,学习尝试,选择应用。教师即使是选用局部的理念,如“三讲三不讲”的原则,都是很有必要的。大家还一致认为,赵老师的反思意识是很强的,这样的反思必将促使教师带来大成功、大解放、大成长。我们还就其他话题展开讨论,在交流中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信心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