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年级孩子上国学课,剩下最后一组格言,我背着手,在教室的过道里边走边领大家读。靠后门的一位小女孩,却心不在焉似的乱动。我走到她近前,只见她在一张作业纸上画着不成规则的线条。我毫不犹豫便将其收起来。
小姑娘并不惊讶,瞅着我笑了一笑,便开始跟着大家读起来。
下课音乐响起的时候,大家争着要当志愿者,替我拿书,有几个孩子已经挤到了讲台前。我说,看看大家谁坐得好,便让谁当志愿者。
大家规矩地坐好,等着我点自己的名。这下可难为了我,叫谁呢?都坐得好。一下子又没了主意。都怪自己,太在意对志愿者的表扬。孩子们争着来抢,出发点是好的,但你争我抢,岂不是留下安全隐患?上课前,浩宣就在二楼的过道里“守楼待书”。拿到讲义后,他一路小跑,就将后面追来的孩子落在身后。来到教室时,浩宣坐在第一排的第二个位置,眼睛里放着幸福的光芒。其他有二十几位孩子早已坐得周正,用激昂的背诵迎接我的到来。我走上讲台,伸出大拇指,一一检阅并夸奖他们,孩子们幸福无尽。我复走下讲台,一一同他们握手。上课的音乐响起来。第一讲,便是表扬大家,浩宣自然在列。为了加强印象,我还将浩宣的字写在黑板的正中央。领读格言时,时时强调看看黑板上的字,提醒大家向浩宣学习,此刻,浩宣就是班上的英雄和明星,大家羡慕无比,浩宣开心得很。没想到,这一强调,便为下课时的乱埋下了伏笔。
唉,这些孩子,你下雨,他们就跟着下雨。
看着大家都期待的样子,我说,闭上眼睛,咱们评选“幸运之星”。哪位同学被我摸了他的头,他就是幸运之星,就当志愿者。说完,我便到了后门前面画线儿的女生跟前,她便拿着我的书飞快地跑出教室。
大家这才醒悟过来,有些失望。有四五个还跟着那女生跑了。
我来到办公室,那女生、浩宣及其他人便围了一屋子。我让大家离去,大家只是笑着看着我,想说什么,但又不知要表达什么。
我看着他们淘气的样子,便说,是不是想知道我为什么选她为志愿者吗?
我指了指站在我旁边的小女生说,好,大家猜一猜。
大家的意见基本一致,是说她坐得好。
我再看看那个不听话的小女生,眼里湿湿的,泪在眼眶里打转。
我明白,此刻的她,已是羞涩与自责。通过这一折腾,教育的效果已是有了。
随后,我拿出没收到的小纸张,问她道:你画的这是什么呢?
她无语。我将纸张交给她,让她以后好好听讲。
大家跑了,四散而去。片刻后,浩宣冲了进来,说,校长,她说她画的是学校的地图。
那分明是几条相交的且无规律的线嘛,弯弯曲曲的。但在孩子眼中,这就是校园的真实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