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打不骂教孩子的100种方法
9785200000046

第46章 细节46

让孩子说出他要说的话

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孩子也不例外。家长要想想,自己给孩子说话的权利了吗?在你批评他的时候,他如果辩驳或者解释,你是不是会说,“你不用再解释了,我不相信”,“你又在说谎”,“别再找理由了,我不会相信你的话了”……此时的你就像一个独断的法官,不给孩子任何申诉的权利,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做法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你在孩子的眼中变得独断专横,孩子也不会再跟你讲出他心里的话。其实让孩子说出他要说的话是对他的一种尊重,孩子是需要被尊重的。

王女士带着儿子去饭店吃饭。她看见服务员端上来的鱼很新鲜,就赶紧用筷子夹了一块向儿子的口里塞,边塞边说:“早上你就没有好好地吃饭,这么好的鱼,快点吃一块。”

儿子扭过脸去嚷嚷着:“不吃,不吃。”

王女士夹着鱼肉说:“不吃?这么好的鱼你不吃?”说着又把筷子上的鱼递到儿子嘴边。

孩子“哇哇”哭起来,王女士仍然不罢休地说:“你今天非把这块鱼吃下去不可。”就差没有把孩子的嘴巴撬开了。

同桌的人都劝她说:“算了吧,孩子不吃就不要硬逼着他吃了。”但是,王女士还是和儿子僵持着。最后,王女士虽然把鱼肉塞进了孩子的嘴巴里,但是孩子又把鱼肉吐了出来。

其实,王女士完全可以不这样做。桌子上有那么多道菜,孩子可以吃别的,不是说一顿不吃那块鱼肉就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她需要做的是搞清楚孩子不想吃的原因,而不是强行塞到孩子嘴里。她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仅让孩子在吃饭时感到不愉快,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这种伤害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非爱行为”。家长常常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家长会压制孩子的意见,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孩子自贬和羞耻的感觉。

索尔仁尼琴说:“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6岁的维维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他很喜欢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唱歌。

每当小朋友聚在一起玩耍的时候,维维就建议大家听他唱歌,可是小朋友们都觉得维维的歌唱得一点儿也不好听。

这一天,维维又要给小朋友唱歌。一个小孩立刻站起来反对说:“你不要唱了,你唱得太难听了。”孩子们听见有人这样说也开始纷纷响应。

维维觉得很委屈,就大声哭起来,并且拿起桌子上的玩具就朝那个反对他的小朋友丢去。

晚上放学的时候,维维的妈妈来接他放学,听见幼儿园的老师说起了这件事情。回到家里,维维的妈妈并没有责怪维维,她轻轻地问维维:

“儿子,能跟妈妈详细地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维维摇摇头。

妈妈对儿子说:“没关系,即使是你的错误妈妈也要弄明白你错在哪里。”

维维看着妈妈一会儿,然后说:“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喜欢听我唱歌。”

妈妈点点头说:“为什么呢?”

维维说:“因为他们觉得我唱歌很难听。”“所以你就拿玩具扔向小朋友吗?”

“我很生气。”维维皱着眉头说。

维维妈妈耐心地跟儿子说:“那么别的小朋友在听你唱歌的时候就不生气吗?他们不喜欢听,可是你还要勉强别人听。”

维维不出声。

妈妈又问:“你还有什么没和妈妈说吗?”

维维想了想,然后摇摇头说:“没有了。”

维维妈妈以民主的态度向维维了解了事情的经过,然后她又耐心劝导儿子,说:“如果小朋友不爱听你唱歌,你就回来唱歌给妈妈听,因为勉强人是不好的。比如,你不喜欢吃菠萝,如果妈妈勉强你吃的话,你也不会高兴。还有,你不应该拿玩具打小朋友,明天去和小朋友道歉。”维维点点头,同意了妈妈的要求。

给予孩子充分的发言权,让孩子发表意见,讲讲所思所感,会使孩子变得善于思考,自主意识增强。

父母让孩子“住口”,这种行为说明父母不够重视孩子的意见。他们让孩子住口,而自己却整天唠叨不止。长期这样下去,孩子会变得不愿和父母说话,常常是父母喋喋不休,孩子充耳不闻。成功的父母不要把孩子的嘴堵上。

古印度有这样一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在孩子犯错时,家长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不要盲目指责孩子。要耐心听完孩子的解释,也许孩子已经不止一次犯这个错误了,但是家长仍然要耐心把孩子的错误指出来,并帮助他改正。

(2)要相信孩子。不要轻易说出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要对孩子循循善诱,这样才能督促和引导孩子进步。

有时家长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都会给孩子一个示范,所以要给孩子正面的引导。如果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能够理解自己,是个讲道理的人,那么孩子也会讲道理,性格也会变得坦诚,豁达,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