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打不骂教孩子的100种方法
9785200000047

第47章 细节47

学会和孩子沟通,并理解孩子

遇到孩子叛逆的态度时,很多父母都会摇头叹息说:“弄不明白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由此可见,家长要想打开孩子的心门,探一探孩子的内心世界,就要学会和孩子沟通,这也是为人父母者必修的课题。

怎样才能和孩子有效交流呢?

首先,要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这就是说家长可以通过培养与孩子共同的爱好,达到与孩子沟通与交流的目的。比如与孩子一起下棋,听音乐或者游泳等。

其次,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如果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就会让孩子体会到关爱和温馨,从而对父母更加亲近与尊敬。这有利于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长,也有利于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正确的指导。

再次,要多和孩子亲近,共享欢乐。在节假日或者下班的时候,要主动地亲近孩子。只有被孩子认为是最亲近的人,他才愿意毫无顾忌地向你敞开心扉。

最后,要取得孩子的信任,首先家长必须要相信孩子,要让孩子知道你是信任他的。平时可以与孩子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进行朋友式的谈心与游乐,也可以偶尔和孩子打闹和开玩笑,让家庭充满幽默和温暖的气氛。与孩子说话时,家长应当散发一种亲切感,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信任,这样孩子说话时就会自然而然地看着你。

强强是个6岁的孩子,刚从奶奶家回到父母身边,此前强强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有一天,强强的妈妈炒了一盘鸡蛋。妈妈把鸡蛋端到桌子上,接着进厨房继续炒菜。等妈妈再次端菜出来时,发现强强已经把鸡蛋吃光了。

妈妈并未责骂他,只对他说:“你为什么不等爸爸妈妈一起吃,就自己把鸡蛋都吃光了呢?”

强强不吭声,坐在一旁默默地哭起来。

妈妈说:“你这孩子是怎么了?妈妈又没训斥你,你为什么要哭?”

在妈妈耐心的询问下,后来强强说,他在奶奶家里住时吃得越多,奶奶越高兴。如果他多吃点,奶奶还表扬他。奶奶从没有告诉过他,在别人还没吃的时候,不能自己一个人把东西都吃完。

妈妈耐心地告诉强强,做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就要知道谦让别人。自那以后,妈妈发现强强再也没有这样做过。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切不可妄下结论,轻视或嘲笑他,而是应该认真倾听他的想法,与他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犯了错误,父母要懂得让孩子先找出自己的错误,然后再加以评论与引导,进行一些得失利害的分析,鼓励他自己去面对困难。

总之,家长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就要做到以下几步:

第一步:常陪孩子聊天

现在的父母一般都很忙。很多上班的父母在家里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催孩子赶快洗澡,赶快吃饭,赶快写功课,赶快上床睡觉等。

但事实上,要想做合格的父母,就必须做到无论再忙也得找时间和孩子聊天。因为只有多听孩子的想法,才会对孩子的成长方向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在倾听孩子的时候也可以多跟孩子讲道理,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第二步:学习倾听孩子的话语

大多数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总是在不停地说,他们所要的就是让孩子听自己的话,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可是,家长有没有想过,自己不能适当地听孩子说,怎么能了解孩子?又怎么能以正确的方法管教他们呢?所以说,父母要想让孩子听自己的话,要先弄明白孩子的想法。

孩子在向父母叙述一件事时,父母尽量不要打岔。你们要做的就是不时点头,微笑,或以简单的言语鼓励他说下去就可以了。当孩子发现父母有兴趣听他说,他一定会很高兴。

第三步:鼓励和说理代替责骂和唠叨

之所以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和自己的孩子难以沟通,是因为也许孩子很喜欢和父母聊天,可是他才刚开口,就被说成无理取闹,思想幼稚,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想说了。因此,家长不要责骂孩子,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