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祁连医录
9731200000034

第34章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辨证论治及“愈胃丹”的应用体会

一、对慢性胃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慢性胃炎在中医学中属“胃脘痛”范畴。现代医学根据胃粘膜的组织学改变,可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肥厚性胃炎。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饮食与情志所伤,两者又互为影响,而致胃痛。饮食所伤常由饮食不当,过饥过饱,姿食生冷,嗜好烟酒,偏食辛辣厚味,脾胃受损均可导致胃气失常,气滞不畅发生疼痛。再遇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致肝胃不和、肝郁气滞、郁而化火、肝胃郁热、火郁热蕴,又易伤胃阴,胃阴不足,失去润降;初病在气,久病入络,脉络受损,气血失和而致瘀血作痛,久病不愈,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或脾气素虚,又过食生冷,克伐中阳,转为脾胃虚寒之证。

二、分型与辨证论治

经临床治疗观察,常见病证可分为以下四型:

第一,脾胃虚寒型。患者具有脘胀满隐痛,食后加重,喜暖喜按,纳差,便溏,神疲懒言,舌质淡,苔薄,脉沉细无力。治宜温中补虚,和胃止痛为主,方选黄芪建中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全方具有健脾益气,温中散寒之效。

第二,肝胃不和型。患者具有胃脘胀痛,攻痛连肋,嗳气则松,每逢情志不畅后加重,苔薄微黄,脉弦。治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选柴胡疏肝散合黄鹤丹加减治疗。本方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功效,临床应用效果满意可靠。

第三,胃阴不足型。患者具有胃脘灼热不适,口干喜冷饮,但饥不欲食,五心烦热,夜寐不安,溲黄,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养阴益胃,方选叶氏养胃汤合复萎汤加减。本方具有养胃益气,生津润燥之功。

第四,气滞血瘀型。患者具有胃脘刺痛或胀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嗳气则舒,或有出血史,大便不畅或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选活络效灵丹合失笑散、金铃子散加减。全方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三、病案举例

例1:严某,男,36岁,农民。胃脘痛三年余,经常复发,曾多处治疗效果不佳,遇冷加重,喜暖喜按,纳食减少,便溏,神疲懒言,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辨证为脾胃虚寒型胃痛,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治以温中补虚,和胃止痛,方用黄芪建中汤和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处方:

黄芪18g 党参15g 白术12g 云苓10g

陈皮10g 半夏10 砂仁10g 木香6g

桂枝10g 白芍15g 甘草6g 生姜6g

大枣3枚

上方服10剂后疼痛明显缓解,继服1月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再按上方配制末药,巩固疗效。近期上犯风邪,前来就诊,追问病史再未复发。

例2:毛某,男,50岁,农民。胃脘胀痛半年余,时轻时重,每遇生气后疼痛加重,有时攻痛两肋,暖气则松,口苦,舌苔薄黄,脉弦。辨证为肝胃不和型胃痛,经胃镜检查,为重度萎缩性胃炎。治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合黄鹤丹加减。

处方:

柴胡10g 枳壳10g 白芍15g 半夏10g

陈皮10g 丹参15g 香附10g 元胡15g

砂仁10g 黄连6g 焦三仙各15g木香6g

甘草6g

上方服7剂后胃脘胀痛减轻,食欲增加有味,两肋部仍隐痛,继服20余剂后,上述症状大减。胃脘部仍有不适,再服前方加减30余剂后症状全部消失。上方配成末药,继续服用,病告痊愈。

例3:范某,女,20岁,待业青年。胃脘灼热疼痛三月余,因呕逆难以进食,口干喜饮,五心烦热,夜卧不安,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裂纹,少苔,脉细数。辨证为胃阴不足型胃痛,经胃镜检查,为浅表性胃炎,治以养阴益胃。方用叶氏养胃汤合复萎汤加减。

处方:

沙参12g 麦冬10g 玉竹10g 花粉10g

山药15g 石斛10g 山楂15g 蒲公英20g

内金10g 甘草6g

上方服5剂后,呕逆消失,能进食,又服12剂后胃脘灼热感消失,疼痛减轻,夜间入睡感觉口微渴,再服25剂后症状基本消失,大小便正常。舌微红,脉细弱,又服上方加减10余剂后痊愈,至今无复发。

例4:陈某,女,36岁,农民。胃脘刺痛一年余,痛处固定不移,暖气则舒,生气后疼痛加重,伴有两乳胀痛,大便不畅有黑色,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辨证为气滞血瘀型胃痛,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活络效灵丹合失笑散、金铃子散加味。

处方:

丹参15g 乳香6g 没药6g 当归10g

蒲黄10g 五灵脂10g 檀香6g 百合15g

川楝子10g 元胡15g 三七6g 白芨子15g

白芍15g 甘草6g

上方服6剂后胃脘刺痛大减,加重三七、白芨等药量后再服10剂,两乳胀痛消失,大便黑色消失,胃痛隐隐,再用上方加减,服20余剂后,诸症消失。再改用归脾汤调理脾胃,病告痊愈。

四、体会

慢性胃炎病人病程较长,以中老年为多见,属内伤疾患。诸因交错,虚实夹杂,证候繁多,临床上不能以一法一方统治诸症,应当按不同的病情,随症分析,灵活用药。治疗应从整体出发,注重脏腑问的生克制化规律,通过调整全身的机能活动来促进胃粘膜局部病变的好转。

五、“愈胃丹”的应用体会

慢性胃炎据国内外资料统计和临床观察,发病率占患内科病的65%以上,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为了方便患者服药和经济实惠,我在30余年的临床经验中,选用地道名贵中药材,研制出“愈胃丹”配方:

柴胡 枳壳 白芍 沙参 黄芪 丹参

当归 木香 元胡 蒲黄 乳香 没药

三七 香附 佛手 苏叶 黄连 砂仁

莪术 内金 甘草 五灵脂 九香虫 焦三仙

蒲公英 白花蛇舌草

上方通过传统医药的炮制加工,采用现代科学生产技术工艺提取中药之有效成分精制而成,或配制末药即可。该丹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养阴清热,健脾和胃等功效。经临床观察上万人次总有效率达96.8%左右,此丹贡献于广大同道,推广与发扬。

注:本文1997年6月发表于《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第10卷第12期(中国中医药学会、世界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并获优秀论文二等奖。1997年10月荣获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科技研讨会及展览会论著三等奖,并收入大会文集。1998年5月荣获第四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国际优秀成果奖,并收入大会获奖作品文选。1998年获国际中西医优秀成果交流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并收入大会论文集。1999年12月经世界传统卫生组织学术委员会评审获“WTHO圣塔莫尼卡”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收入《ATETC科学之塔文集(2000年卷)》。2000年参加第二届新世纪国际医药优秀学术论文颁奖大会,荣获名医成就奖。2000年5月经中国中医研究院特色医药合作中心等委员会评审,荣获中华名医世纪高新金杯奖一等,并载入《中华名医高新诊疗通鉴》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