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祁连医录
9731200000035

第35章 温病透法初探

透法,是针对温病中存在的“郁热”病机,运用辛凉轻药的透达功能来宣郁透热,驱邪外出的一种治法。清代叶天士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方法,揭示了温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对温病的辨证施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他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人营犹可透热转气……。”吴鞠通说:“温病亦喜汗解。”蒲辅周说:“温病最怕表气郁闭,热不得越……治法总以透表宣隔,疏通理气不使热邪内陷和郁闭为要点……。”由此可见,透法在温病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法则。

一、透法运用的意义

温邪由口鼻而入,侵犯人体,深入传变,或受邪较重,或误治失治,以致邪陷入里,此为外因;表气郁闭,邪不得外越,致使体内脏腑之气郁滞不畅,则邪无外出或下泄之路,只得入里内传,此属内因。故邪陷内闭,病情恶化,症状加重。治疗通其郁闭,疏通气机,给邪以出路。才能使邪去病愈。运用透法可使病邪外达而不致内陷,郁闭得通而热邪外解。温病初期,见发热无汗或少汗,或明显恶寒者都是表气郁闭之象。叶天士说:“若无汗恶寒,卫偏胜也,辛凉泄卫,透汗为要。”治疗必须透表逐邪,使无汗者有汗,汗少者能透能畅,故能阻截传变。此法不仅用于卫分,疏泄腠理,透邪外出,亦可用于气分,能宣畅气机,达热出表,还可用于营分“透热转气”。

透法属于清泄邪热之剂,参入透发之品所在,它根据卫气营血之间的联系性,使里邪透达转外,截止温邪进一步发展,从而达到防止病情恶化,使邪除病愈。温病主要的证候是发热,在整个发病过程中都会出现持续发热,不仅耗伤津液,严重者会导致神昏痉厥,甚至危及生命。后人把高热,神昏,痉厥称为“温病三大关”,而高热为其中最重要一关。把住高热关,则神昏,痉厥就会防止。温病的发热,多属阳胜发热,少数在温病末期因热邪余留,气阴亏虚而致虚实相兼,重引阳胜发热,其病机在于表气郁闭,卫气不得发越,邪热无法从外泄。所以,除了直接清热是属于退热的基本法则外,透邪外达,亦不失为一个重要治则。

二、透法方药举例

邪入卫分证宜辛散透邪,如葱豉汤用葱豉,银翘散用荆芥、豆豉、薄荷;邪入气分证宜清气透邪,如麻杏石甘汤用麻黄、生石膏;邪入营分证宜滋阴透邪,如青蒿鳖甲散用青蒿、鳖甲、知母、丹皮:湿热留阻宜透热外泄,如藿朴夏苓汤用藿香、豆豉;蒿芩清胆汤用青蒿、黄芩。以上方药可说明透邪外达的实践依据。

三、辨证施治

1.邪入卫分

叶氏说:“在表初用辛凉轻剂。”吴氏说:“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故治以辛凉透泄,通其郁闭,祛邪外出主要方剂如银翘散。方虽以银翘取名,实以辛凉透表为其主要功用。因热以凉清泄之。这种辛散,虽为解表,实即开郁,这种清热,不用直折,只宜凉肃。病在上焦,意在轻扬,不犯中下。

2.邪入气分

治疗时不宜过早投入苦寒、辛寒、甘寒之剂,以免冰伏其邪,而应在辛寒清气之中,加入辛凉清透之品,因势利导,清气透热,使邪热从气分而清,从表而泄。邪热闭肺者,症见:热、咳、喘、舌苔微黄为主,治以清肺宣透为原则,方用麻杏石甘汤。如热邪郁阻胸膈,症见:心烦、懊恼,舌苔薄黄为主。治宜轻清透表,方用栀豉汤加瓜蒌皮、苇茎、竹叶等轻清宣气,透热外达。如病邪深入于中焦,即全入气分阶段,此时能否清透,须按其是否化火及结实而定。如胃肠结实者,则不宜清透,必须通腑泻热,方用大承气汤加味;如无结实,且未化火,则仍可清透,清阳明气热,方用白虎汤,本方不仅能大清气热,而且能使邪热从肌表外泄,故称为辛凉重剂。如果里热郁闭,气机不宣,郁而化火,治以苦寒清热,方用黄芩汤。由此可见,清、透合治法是“到气才可清气”的延伸,符合驱邪外出之宗旨。

3.邪人营分

“入营”是指温热邪气深入营分,消耗血中津液的阶段。邪入营分时,必须设法截止深入传变,转归气分而解。叶氏说:“人营犹可透热转气。”确属经验之谈。邪人营分的指证,是发热烦躁,神昏谵语,皮肤出现斑疹。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治以清营泄热,佐以透表,针对营热,阴耗,热郁的特点,可于清营养阴之中,佐以银花、连翘、竹叶等既能清热解毒,又能轻清宣透,使营分郁邪从气分宣泄而解。方用清营汤加味,如斑出肌肤,应取石膏、知母以清肺胃。疹出血络,需加丹皮、赤芍之类凉血。如有表证可酌加豆豉、薄荷、牛子之类透表。

4.邪入血分

“入血”是指温热邪气深入血分,损伤血液的病变,它是温热病的深重阶段。治法如叶氏指出:“直须凉血散血。”强调了血分证病情危重,除凉血散血外别无他法,启示后人应当机立断,切勿犹疑。耗血之证,是由热邪炽盛消耗阴血津液,热邪鼓动血液而导致出血,治必清热凉血,但是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的邪留阴分证,正如吴鞠通说:“邪热深伏阴分,混处气血之中,不能纯用养阴;又非壮火,更不得任用苦燥。”治以滋阴透邪,方用青蒿鳖甲汤,使留伏于阴分之余邪,透出阳分而解。

此外,疹、痦是温病的两个主要症候,其病机均有外透之势,因此,治疗上皆可乘机透达以助其外泄。疹,多由于风热炽盛于肺,内闭郁聚成毒,蒸逼营液而从血络外出所致,因此疹属营,其病变中心在肺,治疗则应宣肺达邪,清营透疹,吴鞠通主张用银翘散去豆豉加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治疗。痦,是温热外泄之象,由于温热之邪留恋气分,淹滞不解,郁蒸肌肤,汗出不透,邪无出路而成,治宜化湿透热宣畅气机,用薏苡竹叶散。秦伯未教授常用大豆卷、藿香、佩兰、滑石之类药物清表里之热,菖蒲、郁金等药调畅气机而散内湿,通草淡渗湿热,具有上下内外分消的作用。

透法是因势利导的一种治法,一般在病邪有外透的趋势时用之方为合拍。综上所述,邪在卫分,因其病轻浅,只宜用辛凉清解之法,开郁透邪,宣畅气机,使腠理通达营卫调和。邪到气分,应针对具体病情,或用辛寒清气,或用苦寒清热,或用苦寒攻下,总以寒凉清泄气分热邪为法。邪人营分,因其较血分尚为轻浅故除用清营养阴为治外,仍可配以透热转气之法,用宣透气机,清泄气热的药物,使营热有外达之机。邪气深入血分,则损伤血液,耗血动血,病势危笃,治疗亦应当机立断,径投凉血散血之品,以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注:本文1997年7月发表于《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第4卷第1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1997年12月在中国医药荟萃丛书编委会组织的全国医药优秀学术论文评比中获优秀论文奖。1999年经香港国际中西医学术交流及卫生教育新进展论坛大会组委会评选,荣获紫荆花医学科研奖,同年12月栽入《世界中西医结合论坛》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