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论集
9731100000033

第33章 道德篇(5)

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推动各项工作进展的充分条件,还在于政务干部的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取信于民。一方面,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是调整干群之间以及政务干部之间关系,使之团结、信实、负责的基本前提。否则,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就会流于表面文章或口头禅。在同级干部之间就会出现怀疑、猜忌、两面三刀、阳奉阴违等不良思想和行为。在上下级之间就会出现瞒上欺下,堂而皇之只做官样文章的腐败作风,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难以贯彻到底。另一方面,只有取信于民,才能动员和引导群众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各项任务。11世纪中国的改革家王安石说过:“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不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这正是对取信于民之威力的典型概括。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人制定和执行方针政策朝令夕改,建立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言而无信,变化莫测,这必然使自己在群众中失去权威,领导处于软弱无力状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的根本措施,就是强化政务干部表里如一、取信于民的道德意识。

十、量才就任,自明职分

处理政务须有一定的才德水平,否则,会贻误工作。所以,政务干部在被安排从事某项政务工作时,应切实度量自己的才德能否胜任,同时应自觉地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活动。如果发现自己才德不济,则应自责或让贤,不能“不吃凉粉占板凳”,不能以己之无能堵塞贤路,贻误人民事业。相传中国古代尧、舜、禹曾相互让贤。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曾因出师不利上表后主刘禅,要求自贬三级。现在有些政务干部,却成天为自己勾画着一幅“升官图”,千方百计找靠山、拉关系,以求提拔重用。为了炫耀自己的才德和政绩,竭泽而渔,故弄玄虚,到处吹牛皮。他们脑子里根本没有考虑过如何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也没有考虑过自己的才德能否担当重任;想的只是如何大权在握,并凭着权力捞油水、发横财,其道德意识与政务干部应有的品德格格不入。政务干部如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绝无特殊利益可追求,如能意识到自己仅仅只是社会公仆而已,那么,量才就任,自明职分就成为必然的了。

十一、勤奋学习,争当内行

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必须同时解决两个问题,即爱干和会干。爱干,就是有社会主义劳动态度,对本行业的工作勤于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以自己尽职尽责的劳动来取得报酬,不以权力为生存斗争工具进行弱肉强食。会干,就是善于运用客观规律驾驭本地、本行业工作,不断改进领导水平和管理水平。因此,政务干部必须勤奋学习,掌握各类科学文化知识,成为行家里手。否则,就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的形势,难以改变“外行领导内行”的状况,长期处于被动局面。毛泽东说过:“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要学习,即使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了解得比较多的人,也还是要再学习,要研究新事物,要解决新问题。”政务干部如能在不断研究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再学习,力求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使自己的才识朝着知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就会养成勤奋学习的积习,把用知识充实自己作为履行工作职责的第一需要,从而逐渐由外行变为内行。

十二、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政务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取得与群众关系的协调,就必然要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帮助群众,具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才能让群众把政务干部看作是自己的贴心人,从而紧紧地围绕在政务干部周围,一切听从调遣,以极大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忱实现人的本质。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出了这样的表率,因而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即使在封建社会也不乏深受群众爱戴的官吏,如宋代的范仲淹,身为丞相,生活相当节俭、朴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他首先提出,被共产党人引用来作为道德修养的。相反,政务干部如果不吃苦在群众之前。享乐在群众之后,思想感情就会与群众格格不入,从而逐渐脱离群众,蜕变为官老爷。只有把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始终确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道德意识,在现代化建设中身体力行,当好表率,才能从根本上铲除产生阶级对立的温床,使社会主义国家的官员永远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论社会主义商业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商业道德是一般道德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原则在商业活动中的具体化。它调整的是商业工作人员同顾客、个人同企业的关系。它是商业战线职工在商业活动中形成的共同志趣、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是从根本上强化商业责任感的切实保证。它由一系列行为规范组成:

一、服务生产,服务生活

商业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它的社会分工职责是组织商品流通,沟通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全国各地区、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实现社会消费资料的分配,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从事商业工作,首先要充分认识商业工作的社会分工职责,确立正确的经商观点,端正经营目的,改进经营方式,改善服务态度,不能把商业工作看成是纯粹赚钱的职业。当然,社会主义商业是要讲求盈利的,但在盈利中,作为上交国家的部分,是用于全社会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及其与社会消费之间的综合平衡。留给商业企业的部分,一是用于重复经营和扩大经营,二是用于支付职工工资和商业费用。所支付的职工工资,则是商业职工进行商业劳动获得劳动报酬的一般等价物,商业职工并不占有他人劳动成果。因此,社会主义商业的盈利与赚钱有本质的区别,如果混淆它们的区别,唯利是图,就会使商业工作背离正确的经营方向,背离它沟通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社会分工职责,产生有利就干、无利不干、小利小干、大利大干的经营倾向。这样以来,就会使工农业生产中某些急需的生产资料,人民生活中某些急需的小商品,因利小得不到及时供应;某些工农业产品,特别是某些农副产品,因无利可图得不到收购,从而缩小商品市场,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满足。

二、以经商为荣,以经商为乐

做好商业工作必须有对商业工作的无比热忱。因此,商业职工应消除传统的尊卑贵贱观念,把商业工作看成是无上光荣的职业,一心扑在商业工作上,乐于经商。因为,一切行业分工和职业分工都是社会生活中人们相互交换劳动的产物。商业工作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分工部门,本身绝没有尊卑贵贱之分。每项商业活动都是社会必需的劳动,都具有与其他行业和职业劳动同等的社会价值。任何行业和职业的人,都得通过商业服务,购置所需的商品。商业职工为其他行业和职业的人服务的同时,也要求其他行业和职业的人为自己服务,吃粮要农民种,穿衣服要工人织布,有病要医生医治。这种劳动的分工和交换所产生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也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伦理关系,彼此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商业职工勤于经商,乐于经商,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使商品流通渠道畅通,会大大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其他行业和职业的人们安居乐业,同时也使自己的社会价值得到体现。自己对他人提供一份服务,同时也从他人那里获得他人对自己的一份服务,使自己在为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相互服务中享受到生活美的愉悦。

三、方便群众,耐心周到

商业工作的职业特点,要求商业职工广开经商门路,多方疏通流通渠道,促进商品交换的发展,使工农业劳动者创造的使用价值尽快实现其价值,使人们的劳动成果通过交换的迂回渠道尽快实现社会分配。例如,为了把农副产品和工业用原料尽快收购来,应尽可能在农村多设收购网点,尽可能弄清国家急需的农副产品和工业用原料的品种、类型,尽可能扩大收购范围,增加收购种类;为了尽可能把一部分生产资料输送给生产部门,扩大工业品销售市场,应根据生产部门的需要和人们生活消费的需要,扩大订货范围,增加订货品种,尽可能增设销售网点,并组织工业品下乡。这些都要求商业职工确立方便群众、耐心周到的内心信念和工作习惯,特别对于边远山区,通过多设收购网点,组织工业品下乡,切实解决那里的群众买难卖难的问题,否则会降低农副产品销售量,缩小工业品市场,影响商业盈利。如果不靠方便群众、薄利多销来增加购销量,而靠贱买贵卖来赚取利润,无疑会伤害群众购销心理,减弱商业购销能力,减少盈利。所以,要搞好商业工作,方便群众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方便群众,商业职工应打破行业界限,扩大服务范围,一切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出发,勤于作调查研究,勤于了解市场行情,不怕麻烦。

四、公平信实。任挑任选

商品交换是等价交换,商业劳动只是商品生产劳动的延伸,即商品生产总过程中销售与生产的分工,商业部门不能独立地创造价值。因此,为了使工农业两大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通过商业的买卖,即通过商品交换和流通,实现其劳动价值,并获得与产品价值量相当的价值,商业职工应以诚实的态度,公平买卖,不弄虚作假,不短斤少两,不掩饰商品性能,以次充好。这就要求商业职工确立公平信实的道德观念。商业职工如果缺乏公平信实的道德观念,在商业买卖中,搞不公平的低进高出,使工农业生产者销售产品得到的货币低于自己生产产品的价值,购买生产和生活消费品付出的货币高于消费品的实际价值,就会使商业劳动与工农业生产劳动的劳动交换成为不等价交换。当然,任何商业经营都要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其间的差额就叫商业利润,其中包含着商业职工的劳动价值,如果没有这个差额,商业就无法存在,如果没有商业利润,商业就无人经营。所谓公平信实,是指在不弄虚作假、短斤少两、以次充好的前提下,使这个差额即商业利润趋于合理,其中除去上交国家部分、商业留成部分和支付商业经营的正常费用外,应与商业职工的劳动价值相当。

对商品的任挑任选是人们的普遍心理,每个顾客都会认为自己购进的商品应与付出的货币量相当,诚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因此,商业经营,应在讲求公平信实的基础上,让顾客对商品任挑任选。否则,顾客虽然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心里仍会产生不适之感,总觉得不满意。久而久之,会使商业信誉降低,门面冷落,进而降低商品销售量,影响商业盈利。

五、勤奋耐劳,克己奉公

商业工作的职责之一是通过商品的购销活动,回笼货币,为现代化建设积累资金。为了尽到职责,商业职工就必须努力改善商业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为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同时,商业职工也要不断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但这只能靠商业职工多投入商业劳动,广开经商门路,公平买卖,提高工作效率来实现,而不能靠不等价交换,损害消费者利益,搞歪门邪道来赚取。如果搞歪门邪道,例如农副产品购销,在收购中压级压价,在销售中又抬级抬价,在工业品销售中玩弄市场行情,哄抬物价,尽管可能赚取高额利润,增加企业和个人收入,但这种生意的实质,是攫取工农业生产部门劳动者和广大消费者的劳动成果,少劳多获,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相容。要提高商业经营的经济效益,增加商业收入,只能依靠商业职工勤奋劳动,广开经商门路,多劳多得。因此,商业职工应从内心信念上确立勤奋耐劳的品德,克己奉公,时时处处为消费者着想,为大多数人着想,不做损害生产者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事。

六、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商业工作的尽职尽责,要有对商业工作极端负责的责任心。负责具有两重含义:一重是交给我的我一定负责,没交给我的我不管;另一重是对整体负责,即没交给我的,我也要管。前者的负责是低级的,后者是高级的。商业工作的尽职尽责也有两重含义:一重是按商业工作的一般要求做好商业工作,另一重是根据整个社会需要创造性地做好商业工作。前者是低级的,后者是高级的。要尽可能做到高级的尽职尽责,一是商业职工应消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雇佣思想及其按酬付劳的错误观念,确立社会主义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各尽所能,想国家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从整个社会需要出发,多做工作。二是商业职工应努力钻研商业业务,精益求精,不断增强业务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因为,在商业工作中,无论从收购到推销,从批发到零售,乃至于其他各种岗位,都与具体的业务打交道,都具有很强的业务性。无论从事哪一种分工岗位的工作,都需要有丰富的业务知识,不仅爱干,而且会干。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商业工作的行家里手。

七、团结互助,通力协作

商业工作量大、面宽,战线很长,要把整个商业工作做得井然有序,必须实行部门与部门,岗位与岗位,柜台与柜台之间的分工。按商品类别,有百货、农副产品、食品、燃料、糖烟酒的购销分工;按产品来源方向,有收购与供销的分工;在各个公司内部有批发与零售的分工;在零售部门,又有布匹、针织、鞋袜、日杂货、文化用品、五金交电等分工。这些分工对落实岗位责任,实行经济核算,提高工作效率起着决定作用。但分工不是分家,各个分工部门和岗位都是商业工作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门市部就是一个小集体,一个公司是一个大集体,整个商业战线则是一个更大的集体。尽管商业工作的分工并不像工厂里的车间之间、班组之间的分工那样,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但相互之间的联系仍然是紧密的。因此,要搞好商业工作,必须打破壁垒森严的分工界限,在分工基础上搞好协作,特别是搞好两方面的分工协作,维护整体利益。一是商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二是部门内部岗位与岗位、柜台与柜台之间的分工协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商业工作井然有序,职责分明,浑然一体。为此,商业职工应确立集体主义观念,相互关心、友爱、团结、帮助,维护整体利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使商业工作自觉履行社会分工职责。如果缺乏通力协作、维护整体利益的观念,“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甚至唯利是图,以邻为壑,就会影响全局工作,自己本职职责也难以正常履行。

八、待人热情,举止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