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论集
9731100000028

第28章 社科篇(7)

三是正确区分局部与整体,进而把局部与整体辩证地统一起来,在局部与整体的紧密联系上把社会结构的相对无序变为有序。社会形态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诸要素构成的巨大系统。这些要素及其内部的诸要素是普遍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它们的相互作用引起社会形态内部的矛盾运动和变化,即发展。联系和发展又使社会形态表现出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动态性。它们的结构有序时,会相互协同,促进社会形态的发展成熟,结构无序时,则相互影响,延缓社会发展进程。改革开放正是通过自觉变革,调整社会形态的内在结构,使之由无序变为有序,使诸要素相互的不适合、不协调变为相互适合和协调。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整体或首要层次上说,四项基本原则是适合我国生产力状况和进一步发展客观要求的,相互之间是一种有序结构。但从局部或较深的层次上说,又存在一些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存在一些无序结构。层次越深,有序与无序越交织,从而减弱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功能。然而社会主义社会较之其他社会形态,毕竟是最进步的。其所以进步,就是因为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本质体现,它从主体上把握了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所以,改革开放不是背离四项基本原则,把基本的适合变为不适合,把整体的有序变为无序,而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完善社会形态的主体框架,在越来越深的层次上把部分的不适合变为适合,把局部的无序变为有序,从而把局部与整体辩证地统一起来,使整体结构在越来越深的层次上有序化,系统化。例如,公有制基础上的宏观经济调控从宏观上把握了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有序性,它统得过多过死的部分,使微观范围的企业生产和经营缺乏活力。为了增强企业活力,变局部的无序为有序,必须通过改革开放,运用市场调节机制,使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调节不能以局部利益妨害整体利益,使整体的有序变为无序,必须使市场调节自觉置于整体有序的前提下,从而把微观搞活与宏观控制辩证地统一起来。生产关系其他方面和上层建筑领域内的改革也是如此。

用系统一辩证观点深刻理解党的基本纲领

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为了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我们要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应深刻理解党的基本纲领的丰富内涵,特别是深刻理解党的基本纲领的有机统一。

一、党的基本纲领统一体的系统统一

党的基本纲领,是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党的基本纲领的有机统一首先表现为系统的统一,即具有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

一是整体性。基本纲领是由相互联系着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构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无论哪一方面都不能替代整体,离开任何一方面都会影响整体的存在和发展;无论哪一方面都不能孤立存在和发展;无论哪一方面的存在和发展都要受到整体和其他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二是层次性。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它的首要层次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一层说,每一方面又是内部的各个方面构成的系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是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等方面构成的系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是由共产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会主义法制等方面构成的系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由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社会主义文艺、科技教育等方面构成的系统。这些方面(或称构成要素),又是由内部更深的层面构成的系统。这些不同层次的系统构成了基本纲领的系统整体,处于不同层次的系统层面既有系统整体运动的共通的运动规律,又有不同层面运动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三是结构性。总体上说,它是各个组成部分按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制度与社会意识形态相互适合的方式构成的有序结构,四项基本原则是它的主体框架。具体地说,构成整体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又是它内部各个要素(或称方面)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比例组成的有序结构。在经济结构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相适合,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合。在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中,不是公有制与非公有制、按劳分配与非按劳分配相互对等,平分秋色,构成混合经济,而是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在政治结构中,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与发展人民民主相适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不是各种党派力量均衡、自由竞争,形成西方社会的多党制和议会民主,而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在文化结构中,繁荣学术和文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是各种观点和流派自由鸣放,形成自由化局面,而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四是动态性。构成基本纲领的各个层面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基本纲领在规定各个层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时,始终把坚持与完善并提,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等。坚持是坚持基本原则,完善是完善具体构成。坚持与完善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坚持和完善就是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实践的不断检验,改革具体构成中的不合理成分,补充、丰富合理成分,使具体构成愈来愈完善。换言之,坚持和完善就是在坚持中完善,在完善中坚持,坚持和完善是动态的。

二、党的基本纲领诸方面的辩证统一

党的基本纲领的有机统一,同时又表现为构成基本纲领统一体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

一是决定方面与被决定方面的辩证统一。遵循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由此决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此相适应,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由此决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形态即思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状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当然,被决定的方面不是消极的,它对于决定的方面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所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正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所以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正是为了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是为了服从和服务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

二是基本目标与基本政策的辩证统一。党的基本纲领的具体内容,有的属于基本目标,有的属于基本政策。基本目标与基本政策是相互适合、辩证统一的,基本政策是为了实现基本目标而制定的。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基本政策,是为了逐步实现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标;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基本政策,是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基本目标;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坚持“双百”方针,坚持“两为”方向,是为了繁荣学术和文艺。

三、党的基本纲领有关制度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客观事物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党的基本纲领有关社会制度的规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其中有的属于社会制度的内容,有的属于社会制度的形式。制度的内容与形式是有机统一的,这是党的基本纲领有机统一的又一重表现。具体体现在:

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有机统一。基本经济制度属于经济制度的内容,经济体制属于经济制度的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者的有机统一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有机统一。基本政治制度属于政治制度的内容,政治体制属于政治制度的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这些属于基本政治制度。领导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属于政治体制。基本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公民素质与各项文化事业的有机统一。公民素质属于文化建设的内容,各项文化事业属于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是提高公民素质,即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这些内容和形式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制度的内容与形式中,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决定具体制度或体制,具体制度或体制体现基本制度。所以,为了坚持基本制度,应探求具体制度,完善体制,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愈来愈具体化。党的基本纲领规定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这些基本目标与基本政策的具体化是实现党的基本纲领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党的基本纲领有关制度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阐明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原理,在愈来愈深的层次上探求与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相适合的具体目标和具体政策,完善具体制度或体制,探求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例如,在政治方面,如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的,“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在经济方面,探求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以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具体途径。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四、党的基本纲领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由不成熟到成熟,由初级向高级发展的。它的发展过程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同时又是一个系统过程。党的基本纲领也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阶段性体现在党的基本纲领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相适合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状况总体上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因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民主,健全法制,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等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连续性体现在党的基本纲领是与社会主义更高发展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密切相连的,是为实现更高发展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级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将来条件具备,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但这个更高的发展阶段,我们建设的仍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更高发展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密切相连、循序渐进的,是连续的。

连续性还体现在党的基本纲领与党的最高纲领的统一,实现基本纲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最高纲领。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党章规定,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终目标就是党的最高纲领,也是我们的远大理想。实现基本纲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最高纲领即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总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社会主义更高发展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三者相互联结、循序渐进,构成党的纲领的有机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