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探索改革(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9659300000041

第41章 继往开来——党的“十二大”(3)

报告回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战斗历程和各条战线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比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期间发生过的两次历史性转变提出:这一次转变,与过去那两次相比、历史条件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党已经是全国政权的领导核心,我们国家已经经过长时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人民的力量比过去革命战争时期强大得多。社会主义事业虽然由于“文化大革命”而受到巨大损失,但仍具有不可战胜的强大生命力,我们虽然失去了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刘少奇同志、朱德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但是还有同他们并肩战斗过的许多老革命家作为中流砥柱,还有受过革命战争考验的许多老同志和建国以后锻炼成长的大批中青年同志作为中坚力量。在党中央领导下,经过全党上下的紧张努力,经过全党同志同全国亿万人民的团结战斗,我们终于实现了又一次历史性的伟大转变。

报告提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这次代表大会到下次代表大会的5年间,我们要根据上述总任务的要求,从当前实际出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认真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争取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同时,我们要同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在内的全体爱国人民一道,努力促进祖国统一的大业。我们还要同全世界人民一道,继续为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而斗争。

报告从我国实际出发,围绕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方针政策。

报告指出:在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各项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建设继续推向前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000亿元左右。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重要的是解决农业问题、能源、交通问题和教育、科学问题,把它们作为战略重点。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把这些方面的问题解决好了,就可以促进消费品生产的较快增长,带动整个工业和其他各项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保障人民生活的改善。

为了实现20年的奋斗目标,在战略部署上要分两步走:前10年主要是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后10年要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这是党中央全面分析了我国经济情况和发展趋势之后做出的重要决策。在1981年到1985年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要集中力量进行各方面经济结构的调整,巩固和完善经济管理体制方面已经实行初步改革,抓紧制订改革的总体方案和实施步骤。在1986年至1990年的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要广泛进行企业的技术改造,逐步展开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完成企业组织结构和各方面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在80年代,还必须在能源、交通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必要的基本建设和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的“攻关”。只要我们切实做好上述各项工作,就可以把历史遗留的问题解决好,并且为后10年的经济增长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到90年代我国经济肯定会比80年代高得多,我国经济将全面进入高涨时期。

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在全部经济工作中,必须继续贯彻执行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10条经济建设方针,特别要注意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和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坚持国营活动的主导地位和发展多种经济形式,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坚持自力更生和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等重要方针原则问题。

报告从理论高度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和作用,提出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报告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都告诉我们,是否坚持这样的方针,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物质文明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建设不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保证它的正确的发展方向。两种文明的建设,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过去在讲到社会主义特征的时候,人们往往强调剥削制度的消灭和生产资料的公有,按劳分配,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以及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人们还强调,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也是它的特征。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但是还不足以完全包括社会主义的特征。社会主义还必须有一个特征,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这两方面又是互相渗透和互相促进的,文化建设指的是教育、科学、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教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它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思想建设决定着我们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性质,它的重要内容是工人阶级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理论,是共产主义的理论、信念和道德,是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适适应的主人翁思想和集体主义思想,是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是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和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是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等等。概括起来说,就是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纪律。我们全党和全社会的先进分子,一定要不断地传播先进思想,在实际行动中发挥模范作用,带动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今天尤其是这样。我们一定要用最大的努力,适应建设时期的新的条件和情况,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工作认真做好,用革命的思想和革命的精神振奋起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报告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出发,提出了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靠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保证和支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我们的国家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一方面保证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当家做主,另一方面保证对极少数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只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使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意志、利益和需要,使人民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才能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有效的专政,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报告强调,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继续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把社会主义民主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展各个企业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发展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并把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同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要进一步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十分谨慎地区别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既要防止重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又要对少数敌对分于实行有效的专政。

报告论述了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指出: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从来是我们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我们坚持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对外政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为基础的,是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它有长远的、全局的战略依据,决不迁就一时的事变,不受任何人的唆使和挑动。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永远不称霸。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坚持同第三世界国家一起为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而斗争。我们党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其它工人阶级政党的关系,各国党应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中国应当对世界有较大的贡献。

报告提出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为了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对十一大党章做了许多有根本意义的修改。修改党章的总的原则是,适应新时期的特点和需要对党员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新党章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左”的错误,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七大和八大党章的优点。

新党章在总纲中,对党的性质和党的指导思想,对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总任务,对党在国家生活中如何正确地发挥作用,都做了马克思主义的规定。

新党章对党员和党的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要求,比过去历次党章的规定都更加严格;新党章强调从中央到各级组织都必须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新党章对改善党的中央和地方组织的体制,对加强党的纪律和纪律检查机关,对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都做了许多新的规定。新党章规定,党中央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总书记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中央和省一级设顾问委员会、以发挥许多富有政治经验的老同志对党的事业的参谋作用;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由同级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重视党的建设,经常讨论和检查党的工作等。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新党章更加充实和完善,是党的历史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的依据和重要保证。

报告指出,为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当前必须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改善领导机构和干部制度,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同时加强党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工作,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用三年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整党,使党风根本好转。

胡耀邦的报告围绕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中心,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外交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勾画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蓝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许多重大问题,激起了各方面的强烈反响。9月2日至4日,代表们用了3天时间,进行热烈讨论,大家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心情舒畅,会议气氛十分活跃。

5日下午,大会主席团举行会议。大会副秘书长胡乔木就代表们在分组讨论中对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草案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以及据此对报告和党章草案进行修改的情况做了说明。会议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草案和《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决议草案,并且决定将这两个决议草案提请大会通过。会议还决定将主席团提出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候选人酝酿名单提交全体代表讨论,并通过了关于三个委员会的选举办法,提交大会审议。

6日下午,举行全体会议。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批准胡耀邦代表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所做的报告。大会的决议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正确的,工作是有成效的”。“报告提出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正确纲领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应当成为今后党的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大会还通过了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这个章程的决议。决议要求全党认真组织对于新党章的学习,努力使全体党员真正理解党章总纲和党章的各项规定,使所有党员,特别是所有干部党员的认识都能够得到提高,以便为全面整顿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做好充分准备。

在6日的大会上,叶剑英和陈云讲了话。叶剑英和陈云表示赞成邓小乎的开幕词和胡耀邦的政治报告及中国共产党章程,并着重讲了干部新老合作交替问题。

叶剑英说:“我们的党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党、经过这次大会,将有一批年富力强的同志,走上中央的领导岗位和其他领导岗位,这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我们老一辈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况,由衷地感到喜悦。”同时,他还引用唐朝诗人李商隐“雏风清于老风声”的诗句,赞扬年轻的同志,并且真诚地“希望新上来工作的年轻同志,同老同志亲密合作,挑起重担,奋勇前进”,后来居上,超过年老的同志;希望退下来的老同志思想不能退,要用实际行动写好自己晚年的历史,处处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着想,继续做力所能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