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探索改革(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9659300000040

第40章 继往开来——党的“十二大”(2)

全会初步决定丫十二大的主要议程,规定出席十二大的代表名额为1600名。各选举单位按代表人数1/10的比例选举候补代表。由各省、市、自治区、中央直属机关、中央国家机关、解放军各总部、军兵种、大军区.分别召开党的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经过充分酝酿,采取差额选举办法,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全会认为,1980年全党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作任务将是十分繁重的,完成这些任务,将对胜利召开党的十二大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同全国人民在一起,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团结一心,紧张努力,在各条战线上创造出优异的成绩,来迎接党的十二大的召开。

为了认真做好党的十二大代表的选举工作,1980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又通过了《关于十二大代表选举工作的几点意见》。《意见》根据中共中央五中全会决议的精神,对有关代表选举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要求各地的党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必须自始至终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出席十二大的代表,都要经过充分酝酿,采取差额选举的办法,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要加强领导。开好县、市的党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同时,做好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经过充分酝酿,提出出席十二大代表候选人的预备名单。代表候选人预备名单,只作为领导掌握。整个选举工作,要充分体现多数代表的意见。各地区各单位的选举工作,应于11月底以前完成。中央政治局还对各方面代表的比例做出原则规定:妇女党员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5%左右;全国着名的劳动模范和战斗英雄可占6%左右;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专业人员可占15%左右;少数民族代表不少于5%。同时,还要求代表力求年轻化,55岁以下的代表力争做到不少于2/5等。

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还做出《关于丧失工作能力的老同志不当十二大代表和中央委员候选人的决定》。《决定》指出:为了使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和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有相当比例的年富力强的同志,使党的领导机构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繁重任务的需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长期连续性,保证党的集中领导和长期稳定性,根据许多老同志和党内外群众的建议,根据五中全会精神和新党章(草案)的原则,中央决定,凡属年事已高,丧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同志,不当党的十二大代表和中央委员候选人,这是废除实际上存在的干部职务终身制和逐步更新领导班子的一个重要步骤。

《决定》肯定“党内的老同志,几十年来,在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中,忠心耿耿,艰苦奋斗,为党和人民立下了功勋。他们是党的宝贵财富”。同时,赞扬了老同志服从党的决定,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干部制度的改革,再一次为全党同志做出榜样。

1980年5月18日、19日,在中央组织部召开的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工作座谈会上,胡耀邦就认真做好召开党代会的各项准备工作时指出,要力争使我们党的十二大成为建国以来开得最好的大会之一。他说要开成最好的代表大会,标准大体有三条:一、它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二、它选出的领导班子是有威望的,是全党绝大多数同志所满意和拥护的;三、它的方法是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是充分走群众路线的。在谈到如何使选出的代表真正有代表性时,他说,组织部门的同志,要在各级党委领导下,认真研究,仔细考察,够条件当代表的就当,不够条件的不要勉强。要充分酝酿,真正取得广大党员的同意,不要少数人圈定。名单没有什么保密的,可以提到党员中去酝酿讨论,不要怕变动。这也是辩证法。要通过召开党代会,进行一次发扬党内民主、健全党的生活,加强党的领导的生动教育。

遵照十一届五中全会决议和有关指示精神,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的党组织,先后分别召开了党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出席十二大的代表,按期完成了选举工作。

与此同时,修改党章的工作,也加紧进行。从1979年冬天开始,在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领导下,由中央各有关单位调集一批干部多次举行座谈,并到全国许多地方去进行调查,征求意见,拟出一个草稿。1980年1月,邓小平对党章的修改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在中央的领导下。专门成立了由邓小平、胡耀邦主持,胡乔木具体负责的党章修改小组,对原有草稿进行反复讨论和修改。形成了修改草案第一稿。1980年2月提交十一届五中全会讨论,又根据全会的讨论意见,做了第一次修改。4月由中央书记处发给全党讨论,并发给部分党外人士征求意见。1980年5月做了第二次较多的修改。同年6月,又发给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大军区党委,中央党政军各部门的党组织和全体十二大代表征求意见。7月又做了第三次修改。在上述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党中央政治局于1982年7月下旬在北京召开了扩大会议。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共130余人到会,会议进行了6天,讨论了有关十二大的一些重要问题,为党的十一届七中全会进行了准备。

1982年8月6日,党的十一届七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185人,中央候补委员112人,列席21人。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华国锋等主持了会议。这是一次为召开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准备的会议。

全会决定,今年9月1日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公开宣布,恢复中共八大那样把自己的代表大会完全公开在全国人民面前的好传统,摒弃中共九大那种秘密进行的做法。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央委员会同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草案)》,并决定将这两个文件提交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

全会还讨论并通过了分别给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刘伯承、蔡畅的致敬信,肯定了他们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对党对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们年高久病、不再提任领导工作之际,以全会的名义表达全党同志对他们的亲切问候和致敬。

胡耀邦在全会闭幕时讲了话。他深情地指出:5年前,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同志们,把我们这些人推上了中国历史活动的前台。五年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同我们这个领导集体的工作和活动,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这段时间的功过是非,已经载人了党和国家的历史记录,印在广大党员和人民的心坎之中。公道自在人心。我们坚信历史是客观的公正的,坚信党和人民是以社会实践作为检验一切事物的标准的。人民将对我们这个领导集体,做出切合实际的评价。他接着说:几年来我们所以能够取得重大成就,是因为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正确的,这些决策的绝大多数,首先是由我们党的几位老革命家做出的,这就是剑英、小平、先念、陈云同志,特别是小平同志。还有徐帅、聂帅、彭真、颖超等几位老同志,虽然年事已高,也出过许多好主意,做了重大的贡献,他们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对我们这个领导集体确实起了卓越的带领作用。我们这个领导集体的300多位同志,除了极个别人之外,几年来也都以自己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做出了值得称道的贡献。对此,党是看见了的,广大党员和人民也都是不会忘记的。最后,胡耀邦针对当时干部新老交替中出现的一种思想动态尖锐指出:“在我们党内生活中,有两种长期没有得到澄清的错误舆论。一种是一个人被提拔了,特别是当上中委了,那末似乎他就会一下子变得特别能干,或者说他碰上了好运气,同某某人的关系好,等等。另一种是以为凡是不再当中委的,或者按其条件来说可以当中委而没有当上的,那一定是得罪了什么人,要永远倒霉了。这两种舆论,从根本上说,都是受了旧思想旧意识残余的影响。他引用毛泽东曾经多次说过的“当了中委的,不一定都比没确当上的强;没有当上的,或不再兰的,也不一定就比当上的差。我仃:应当坚定地确信,只要真正是七在人民,心在党,党是决不应当也决不许可嫌弃任何一个这样的同志的。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打破那种种涣散我们队伍的陈腐观念吧!让我们大家奋发努力,掌握好自己的命运吧!”

8月30日,党的十二大预备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确定了大会匹项议程,选出了由252人组成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胡耀邦在会上提出十二大的任务是:对粉碎“四人帮”六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釆买现的伟大历史性转折做出胜利的总结,同时将确定党在新时期的宏伟目标和战斗任务,使我们党能够以新的面貌和坚强的战斗力,率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预备会通过了《关于确认十一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增补中央委员的决定》。大会主席团选出由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华国锋、徐向前、聂荣臻、彭真、邓颖超等31人组成的主席团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宋任穷代表十二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所做的审查报告,通过了大会日程。至此,党的十二大各项筹备工作圆满完成。

十二大的召开和重要成果

一、邓小平与十二大开幕词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名,候补代表145名,代表着3900多万名党员。大会的主要议程有三项:

1.审议通过中央委员会的报告,确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

2.审议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3.按照新党章规定,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会议由大会主席团和主席团常务委员会主持。开幕式大会邀请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列席。

大会执行主席邓小乎致开幕词。

开幕词回顾了党的七大以来的历史,阐明了十二大的重要历史地位。他说党的七大是建党以后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那次大会总结了我国民主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那次代表大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党的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当时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和八大的时候相比较,现在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刻得多了,经验丰富得多了,贯彻执行我们的正确方针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大大加强了。我们有充分的根据相信,这次代表大会制定的正确的纲领,一定能够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使我们党兴旺发达,使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使我们的国家和各民族兴旺发达这次代表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一次最重要的会议。

开幕词中,邓小平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提出了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他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咸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个基本结论是开辟新道路的根本准则,也是创立新理论的主题。这个基本结论是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运用,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的集中表现。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是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取得巨大成功的。

在开幕词中,邓小平还审时度势,站在时代的潮头提出了80年代我国人民面临的三大任务。他指出:80年代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上的重要年代。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人民在80年代的三大任务。在这三大任务中,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今后一个长时期,至少是到本世纪末的近20年内,我们要抓紧抓好四件工作: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内破坏社会主义的犯罪活动;在认真学习新党章的基础上,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这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保证。

邓小平在开幕式上的致词,言简意赅、高屋建瓴,听后给人以力量,使人振奋,充分显示了邓小平这一伟人的魅力.开幕词的内容是十二大精神的高度概括,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政治报告

胡耀邦代表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政治报告。报告分六个部分:一、历史性的转变和新的伟大任务;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三、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四、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五、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六、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