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杨力谈老年养生
9657100000027

第27章 用药安全篇--合理用药,治病而不是害命(2)

药,吃了就完了,但药物参与消化的所有过程,可能和你抽的那支烟、喝的那种果汁、吃的那种食物相互作用。因此,你有必要了解你正在服用的药物有哪些忌口,防止药效打折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服用降压药忌饮西柚汁。这是因为西柚汁中的柚皮素成分会影响肝脏中某种酶的功能,而这种酶与降压药的代谢有关,将造成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副作用大大增加。

服用滋补类中药忌吃萝卜。滋补类中药通过补气,进而滋补全身气血阴阳,而萝卜有破气作用,会大大减弱滋补功效,因此服用滋补类中药期间忌食萝卜。

服用阿司匹林药物忌饮酒、果汁。酒进入人体后需要被氧化成乙醛,再进一步被氧化成乙酸。阿司匹林妨碍乙醛氧化成乙酸,造成人体内乙醛蓄积,不仅加重发热和全身疼痛症状,还容易引起肝损伤。而果汁则会加剧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刺激,诱发胃出血。

服用黄连素忌喝茶。茶水中含有约10%鞣质,鞣质在人体内分解成鞣酸,鞣酸会沉淀黄连素中的生物碱,大大降低其药效。因此,服用黄连素前后2小时内不能饮茶。

服用布洛芬忌饮咖啡、可乐。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表明,三分之一因病而死的人,并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中国每年有8万人死于抗生素滥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布洛芬(芬必得)对胃黏膜有较大刺激性,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及可乐中含有的古柯碱都会刺激胃酸分泌,所以会加剧布洛芬对胃黏膜的毒副作用,甚至诱发胃出血、胃穿孔。

服用钙片忌吃菠菜。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钾,进入人体后电解出的草酸根离子会沉淀钙离子,不仅妨碍人体吸收钙,还容易生成草酸钙结石。专家建议服用钙片前后2小时内不要进食菠菜,或先将菠菜煮一下,待草酸钾溶解于水,将水倒掉后再食用。

服用抗过敏药忌吃奶酪、肉制品。这是因为组氨酸在人体内会转化为组织胺,而抗过敏药抑制组织胺分解,因此造成人体内组织胺蓄积,诱发头晕、头痛、心慌等不适症状。

服用止泻药忌喝牛奶。这是因为因为牛奶不仅降低止泻药药效,其含有的乳糖成分还容易加重腹泻症状。

服用苦味健胃药忌吃甜食。苦味健胃药依靠苦味刺激唾液、胃液等消化液分泌,促食欲、助消化。甜味成分一方面掩盖苦味、降低药效,另一方面还与健胃药中的很多成分发生络合反应,降低其有效成分含量。

服用利尿剂忌吃香蕉、橘子。服用利尿剂期间,钾会在血液中滞留。若同时再吃富含钾的香蕉、橘子,体内钾蓄积更加严重,易诱发心脏、血压方面的并发症。

服用维生素C前后2小时内不能吃虾。因为虾中含量丰富的铜会氧化维生素C,令其失效;同时,虾中的五价砷成分还会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具有毒性的“三价砷”。

杨力谈养生:

服用任何药物期间都不能吸烟

身体染恙服药期间,吸烟不但会影响治疗的效果,还可使某些药物在烟的作用下发生对身体有害的毒副作用,这并非危言耸听。

医学研究表明,吸烟能增加肝脏某些代谢酶的活力,从而加快了某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分解破坏。如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时,吸烟能降低血药的浓度,而影响疗效;高血压患者在服用心得安期间吸烟,会加快心得安在体内的分解代谢,并增加其清除率;每吸一支烟,大约要消耗掉体内25毫克的维生素C,因为维生素C具有分解尼古丁及乙醛的作用。故在服用维生素C期间,应停止吸烟;肾炎或水肿患者,在服用利尿药时吸烟,有降低利尿药药效的作用,因香烟中的尼古丁能分解、降低利尿药的药效。因此,在患病服药期间,请自觉遵从医嘱,停止吸烟,以使身体早日康复。

对“药害”要提高警惕

生活中,很多老年人最大的烦恼就是常常集数病于一身,无奈只好同时服用几种甚至十几种药物。这样下去,不但药物不良反应增多,而且还容易导致各种药源性疾病(药害)发生。

药害在临床上有多种类型,老年人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过敏性。轻度的过敏可出现发热、皮疹、浮肿、嗜酸性细胞增多;严重者则表现为过敏性休克,甚至致死。最常引起过敏的药物除抗生素(青霉素最多见)外,还有磺胺类、保泰松、消炎痛、炎痛喜康等。

功能性。有的药物可促使造血功能、肝肾功能发生障碍。造血功能不良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例如氯霉素、头孢菌素、氟尿嘧啶等,可引起造血功能障碍;四环素、利福平可导致肝肾功能障碍;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可造成肾功能不全等。

感染性。滥用抗生素或抗生素并用激素,容易导致双重感染,或引起多菌性败血症。癌变。有些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诱发癌症。诸如蛋白同化剂可诱发肝癌,雌性激素可能诱发子宫内膜癌等。

大多数药源性疾病在停药后可逐渐自愈,但也有少数严重反应比原发病更凶险。如链霉素引起的药源性耳聋,庆大霉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要想减少与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掌握用药原则,能少用或不用药的尽量少用或不用。

老年人虽然身体疾患多,但有些“病”其实是一种随肌体老化而产生的“自然现象”,如骨质疏松、腰腿痛、食欲减退、失眠等。对此,若能注意自我保健调节,通过饮食调理,合理参加体育运动,控制生活节奏,理疗和心理治疗等,是可以不用服药而改善症状的。

常见的一些老年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彼此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对此,要抓住主要矛盾积极治疗,不可多种药物一拥而上。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并辅以积极的非药物疗法,这些病是可以只用少数药物就可以控制的。

注射用药对老年人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较其他方式严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只有在危、重、急和无法选择口服药等情况下,才宜选择注射用药。

杨力谈养生:

老年人病情复杂,宜少用药或不用药

《易经》之“勿药有喜”,“药之治病。”无非是以毒解毒,以毒攻毒,补偏重救弊病。若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容易造成新的阴阳不平衡,反而有害。

由于老年病多为慢性病,老年人五脏虚损,往往气血阴阳者虚错复杂,宜少用药或不用药较为有益。有些疾病缠绵不愈,病势不重者,宜选用丸剂、膏剂等剂型。其次,用药的种类勿太杂乱,中药药味不宜过多,应注意配伍禁忌。

合理用药的5种方法

先食疗,后用药。每种药物都有副作用,所以,治病时能用食疗的应先用食疗。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患便秘可食菠菜粥。食疗后仍不见效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再用药物治疗。

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老年人多患慢性病或有老病根,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进行调理。

先外用,后内服。为了减轻药物对机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如皮肤病、扭伤等,尽量用外用药,最好不要内服消炎药。

先用内服,后用注射 有些中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剂病好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先用成药,后用新药 近年来,新药、特药不断涌现,一般地说它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较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被人们认识,经不起时间考验而最终被淘汰的新药屡见不鲜。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特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杨力谈养生:

家庭用药如何选用OTC

OTC(非处方药,即不用医生开方的药)本着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的原则进行遴选。在我国第一批公布的OTC目录中,遴选了23类165个品种西药,60种中成药品,可供家庭药箱选择备用。OTC的说明书内容用语科学、易懂、详细,消费者仔细阅读后即可自行判断、选择和使用。OTC虽然比较安全,但凡是药品总有一定的副反应,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更要谨慎地使用,应根据老年人用药原则及自身健康状况,可以在看病时征求医师的意见,并请其推荐适合老年人的OTC,也可去药房购买OTC时,取得专业药师的指导意见。

不应完全依赖药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解毒、排泄和抵抗药物副作用的能力大大降低,服用药物易在机体内积蓄中毒。所以,老年人除必须用药治疗的疾病外,一般应采用饮食疗法、体育疗法、针灸按摩等方法对疾病进行辅助治疗,并加强医疗保健,而不应完全依赖药物。

患病期间,需要药物治疗时,对有毒性或副作用大的药物,除非万不得已,应尽量少用或改用其他较为安全的药物。例如,老年人易患慢性腰、腿、肩、背和四肢关节疼痛,应当避免服用保泰松和水火痛。即使是其他解热止痛类药物,也应适当减量,防止大量出汗而虚脱。

老年人容易便秘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对此可采用饮食疗法、注意生活规律、多活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等方法解决,而不要长期应用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