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军机处实际上要比内阁更具权威,对于满洲大臣来说,出任军机处的首席大臣,是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满族本来就是个崇尚武力的民族,更何况在军机处建立之初,是出于对西北用兵的需要,所以从军机处建立开始,就把是否懂得军事作为选拔军机处首席大臣的重要条件。
傅恒是乾隆时期长期担任军机处首席大臣的官员,他之所以能位极人臣二十一年,这同首战金川告捷以及在征讨缅甸的战役中不畏艰险有着直接关系。在傅恒之后被提升为军机处首席大臣的尹继善,也是一个屡立战功的人。实际上乾隆帝一直都在为和珅寻找立军功的机会,1781年甘肃苏四十三起义终于为和珅提供了一个驰骋沙场、一显身手的机会。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对于缺乏准备的人来说,只能留下失之交臂的无限遗憾。兰州之行留给和珅的就是这样苦涩的回忆。
1781年四月初一,乾隆皇帝命令和珅为钦差大臣前往兰州平叛。与此同时还任命了英勇善战的旗额驸拉旺多尔济以及极具谋略的都统海兰察和护军统领额森特协助和珅。不仅如此,乾隆还特意命令正在黄淮一带视察治河工地的阿桂火速前往兰州。从这里看,乾隆皇帝为了和珅的战功可谓煞费苦心。
然而和珅的表现实在令乾隆皇帝大失所望。毫无战斗经验的和珅在途中一再耽搁,以至于比晚接到命令、路程又远的阿桂只早到四天。由于和珅途中的耽搁,海兰察比钦差提前数日抵达兰州。海兰察一到前线就运筹帷幄,组织进攻,在龙尾山打败义军。海兰察的先期到达和首战告捷使和珅妒意大发,和珅匆忙部署第二次进攻。和珅既无临战经验又不肯向海兰察等前辈请教,使得这匆忙部署的第二次进攻受挫。义军虽然只有几千人,但也都拥有很强的战斗力,他们乘着清军受挫反击,并且在夜间袭击,扰乱清军。这使得一万多清军竟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尽管在交火中海兰察奋勇当先,歼灭大量敌人,但和珅还是把火气都发泄到海兰察身上。于是和珅在呈给皇帝的奏章中极力地诋毁海兰察。
和珅的狂妄、妒贤、文过饰非,使得他与其手下的诸位将领的关系急剧恶化。各路将领在经历了进军的挫折之后,就根本不把这个纸上谈兵的将领放在眼里。等到阿桂到达之后才改变了这种群龙无首的局面。此时的和珅在兰州已经成了一个多余的人。兰州之行充分暴露了和珅在军事上的无能,这大大超乎乾隆帝的意料,生于都统之家的和珅,其军事才能竟然比不上出身于世家子弟的福康安等人。这就使得乾隆为和珅设计的先立军功,进而入主军机处的计划全盘落空。
乾隆帝最终为和珅找到了一个摆脱窘境的体面借口——跟随皇帝去热河行宫,于是和珅便灰溜溜地从兰州起程,逃离了难以忍受的军旅生涯。然而和珅也因此失去了取代阿桂首席军机处大臣的机会。
阿桂是什么人呢?为什么他竟能比和珅还要得到皇帝的倚重,长期位极人臣呢?阿桂是满洲正蓝旗人,他的父亲是大学士阿克敦。然而阿桂并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因为文采出众得到重用,而是因为效命疆场、功勋卓著才得以重用的。阿桂是一位有胆识、有谋略的大将,在战争中他不畏艰险,能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审时度势,把握战机,不骄不躁,能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化险为夷,并最终取得胜利。因而屡屡获得军功,获得了福康安、海兰察等一批名将的钦佩。
阿桂在1781年开始担任宰辅。在此两年前,于敏中的去世使得阿桂升为军机处首席大臣,而李侍尧勒索属下的案子使得内阁首辅的位子也落到了阿桂的头上。阿桂老成持重,办事认真,每天天还没亮就入朝,端坐在值班房里等到天亮。阿桂对皇帝毕恭毕敬,而对属下们严中有宽,更重要的是他还能严于律己,所以在同僚中拥有很高的威望,而这又恰恰是和珅所不具备的。当阿桂接到前往兰州平定苏四十三起义的时候,他正闹皮肤病,浑身奇痒无比,但他全然不顾病痛的折磨,毅然起程西征。在这种情况下,乾隆帝断然否决了以和珅作为军机处首席大臣的想法,但皇上也极力满足和珅的虚荣,常常派阿桂外出,或监军,或视察河工,或查办地方大案,一旦阿桂外出,和珅就是事实上的宰辅。直到1797年,81岁的阿桂去世,和珅才当上军机首席大臣,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