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66个你所不知道的《聊斋志异》之谜:玩·聊斋
9643700000055

第55章 旁论杂说(7)

从︿卷四·促织﹀看中国民间的斗蟋蟀

蟋蟀也叫促织,北京俗称”蛐蛐儿”。斗蟋蟀是中国民间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而且还是一项很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动。在世界上,除了中国或华人聚集的地区外,还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喜欢斗蟋蟀。据记载,在苏、杭一带,斗蟋蟀一直都是非常流行的游戏,京华地区也非常盛行。到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专门的著作《促织经》。而在明朝崇祯年间出版的《帝京景物略》一书,还专门有一节用来描写永定门外胡家村出产的蟋蟀,并且对蟋蟀的名称、品种、搏斗情景、饲养方法等,都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从古至今,喜好斗蟋蟀的大有人在,以致在历史上竟然出现了好几位非常有名的”蟋蟀皇帝”和”蟋蟀宰相”,至于民间那些”蟋蟀迷”们,当然更是无法细数。

在︿卷四·促织﹀中,蒲松龄给我们叙述了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悲剧故事:明朝宣德的时候,因为皇帝喜欢斗蛐蛐,所以谄上欺下的县令和狡猾诡诈的乡吏,就把搜寻蛐蛐变成对广大老百姓的盘剥手段,把蛐蛐变成重要的赋税,摊派到老百姓头上,按期交纳,如果交不出就打板子。为了完成任务,忠厚老实的读书人成名只好放下书本,像孩子一样到处捉蛐蛐,又因为没有捉到好蛐蛐而被打得鲜血淋漓。在成名想要寻死的时候,幸亏妻子劝他,然后又出去问卜,才捉到了一头上好的蛐蛐。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们九岁的儿子因为好奇弄死了蛐蛐,又在害怕之下投井自尽……只为了满足皇帝斗蛐蛐的爱好,老百姓就得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为什么斗蛐蛐有如此巨大的魔力呢?

要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还需要认真了解一下蟋蟀的历史。

斗蟋蟀究竟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历史上并没有确切记载,我们当然也无从查找。但是人们为什么会对斗蟋蟀情有独锺呢?人们又是怎么发现蟋蟀善斗的本性呢?有几种主要的可能:首先,可能有人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看到雄性蟋蟀为争夺配偶而拚斗,因为自己也百无聊赖,所以就去捉来蟋蟀,把它们放在一起斗着玩,直到最终决出胜负。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斗蟋蟀的乐趣,于是这个活动也就流传了下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很可能是某几个小孩因为无聊而捉蟋蟀玩儿,并把它们放在笼子里饲养。直到有一天在偶然中发现,如果把两只蟋蟀放在同一个笼子里,它们就会像仇敌一样厮杀,于是斗蟋蟀就慢慢地流行起来。先是在孩子之中流传,以后逐渐被大人所接受,到后来更被那些达官贵人们所接受,因为他们有时间,也有财力玩斗蟋蟀。当然,也存在第三种可能,就是有人发现可以斗鸡,也可以斗鹌鹑,那为什么不尝试一下蟋蟀呢?经过一番试验之后他们发现,在所有的小动物、小昆虫中,蟋蟀是最善斗的,于是他们就把蟋蟀精心畜养起来。到后来,养蟋蟀之风又传到了宫里,于是就成为一种风行全国的游戏,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原因,有一个前提是肯定的,那就是人们从发现蟋蟀可以斗着玩,到最终的普及,其间并没有经过太长时间。其原因主要在于斗蟋蟀本身具有极强的娱乐性。此外,斗蟋蟀也非常简单,不需要什么设施,至少要比斗鸡简易得多。因此,这种既不需要多大财资,又不需要太耗费精力的游戏,就在民间推广开来。

如果只是单纯的斗蟋蟀,估计它也不能得到这样迅速的普及。在斗蟋蟀得以普及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刺激因素:赌博。春秋战国时期的田忌赛马,说的就是帝王和臣子之间的赌博,由此可见赌博风气之盛。据相关数据记载,在整个唐代,赌博之风也一直盛行,在当时,不仅斗鸡可以赢取金钱,赛马等活动同样也可以赢取金钱。在民间,一般的妇女和孩子甚至还曾经以蝉鸣时间的长短来比赛输赢。当人们发现以斗蟋蟀来赌博会更方便也更具刺激性的时候,斗蟋蟀之风顺利流行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事实也证明,从唐代到宋代只是短短的几百年时间,可是斗蟋蟀活动却已经获得迅速的普及和推广,并且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从那以后,斗蟋蟀就成了一种全国性的游戏,直至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