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你一定要知道的心理常识全集
9631600000017

第17章 个体心理常识(5)

管仲答道:“因为木料往往都是曲直混杂的。我们所选的木料直接关系到栅栏的整齐美观、结实耐用与否。只要其中有一根桩用了弯曲的木料,那么它之后的桩子也必须要用弯曲的木料。也就是说,如果要使栅栏整齐美观、结实耐用的话,就必须保证每一根木料都是笔直的。”

管仲借编栅栏建马棚的事,向齐桓公阐明了治理国家和用人的道理:一个错误的选择会顺势带来后续的错误,且很难纠正过来。

其实,管仲所阐述的现象,就是今天心理学家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被称为“路径依赖”的社会规律:人一旦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使人不能轻易回头,或打破这种惯性、走出它的影响。

“路径依赖”这个名词,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戴维在1975年提出的。他认为: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依赖的产生则是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使然。换言之,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地自我强化,沿着既定的路径,经济、政治、个人都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然而,如果一开始选择的路径就是错误的,那么就有可能沿着错误路径往下滑,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从而导致停滞,而想要从“锁定”状态脱身是十分困难的。

马屁股的影响是最足以说明“路径依赖”规律的。

我们都知道火车行驶的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为什么不是别的什么宽度,而要采用这个标准呢?原来,最早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设计的,而电车的标准轮距正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

那么,电车的轮距为什么要确定为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呢?这是因为最初的电车是由造马车的人设计的。

马车又为什么采用这个轮距标准呢?据说这是因为英国马路上的车辙痕迹的宽度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如果马车用其他轮距的话,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被撞坏。

这些辙迹的距离又是怎样决定的呢?这些古老的马路大都是由古罗马人为他的军队铺设的,而他们的战车的宽度就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而战车的宽度是由拉着战车的两匹马的屁股的宽度所决定的。

马屁股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就连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两旁的两个火箭推进器的距离也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

其实,所谓的“路径依赖”和马屁股影响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习惯”。

日常生活中,人们如果不断地重复某种行为,就会形成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即习惯性行为,它的长期积累便形成了思维和性格的固定倾向,最终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起着支配作用。

心理学研究指出,一个人的日常活动,90%已经通过不断地重复某个动作,在潜意识中转化为程序化的惯性。也就是说,不等你思考,它便自动运作了。这种自动运作的力量,即为习惯的力量。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以此来成就自我。

下坡容易定律

物理学中有一个现象:斜坡上端的小球,往下滑不费力,且越滑越快;反之,如果要使斜坡下端的小球往上,则要费去不少力气。“上坡”就是用积蓄能量,换取高度;而“下坡”是牺牲高度,释放能量,换取畅快。

人生同样遵循“下坡容易上坡难”的定律。比如:要让孩子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父母要做很多努力,有时甚至一次又一次地监督和强制,也完全不起作用;而一种坏的行为习惯,不用教,孩子可能一下子就会了。

人们常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也是一样的道理。

人要变好、要成功往往比较困难,但是,要变坏、要失败却是很容易的事情。心理学家把这个心理定律叫做“下坡容易定律”。

这种现象缘于人性中的本能、欲望的低级需求。

人类学家认为:人首先是自然的、动物性的人,然后才是社会性的人。

攻击、破坏、放纵、自私是动物的本能。为了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得以生存繁衍,动物必须以这些本能去适应。松散、贪心、懒惰、自私自利等坏的行为,恰恰是受人的生存驱动力的影响,是源于动物本能的低级需求,是对欲望的放纵,没有意志力的克制,就会自发地表现出来。

守纪律、讲信用、爱劳动、爱清洁、勤奋进取等优良素质,属于人的社会属性,需要长期培养才能形成。在培养的过程中,个体需要对自身的动物性本能加以克制和约束。即使形成以后,只要人过于放松警惕,那些源于动物天性的本能也非常容易将它替代。

比如,我们用完东西,一扔便了事,既方便、又无须约束,这是出自于人的动物本性中的自私和散漫;而将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无疑是与人类最原始的本能相违背的,需要有意志力和自控力。所以古人常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当一个人在不懈努力向上攀登的时候,当我们在艰难的环境中力求上进的时候,就是正在“上坡”。如果我们费半天劲、好不容易攀上了坡,如果不用力站稳,阻止自己下滑的力道,也会顷刻滑下。换言之,取得成功和维持卓越都是需要我们付出努力的,而失败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一个人选择了纵容自己,也就等同于选择了毁灭自己。

美国一家网站曾经采访了100名破产富豪,其中颇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康涅狄格州的48岁房地产富豪迈克?基塞尔,他因涉嫌一桩巨额商业诈骗案而被监禁。

迈克?基塞尔说:“我出生在一个农场主家庭,家里有一大片土地。大学毕业后,父母给了我一笔钱,我开始做起了房地产生意。那时,我的运气出奇的好,不用费什么大力气就能让银行账户上的数字飙升。虽然我从没有给人打过工,但是30岁不到,我就拥有了自己的豪华游艇和多辆保时捷名车。因为钱越来越多,我也就纵容自己的欲望,穿的是上万美元的名家定制的衣服,吃的也是顶级餐厅……后来,由于我投资股票失利了,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我产生了诈骗的念头,最终进了监狱。”

人往往倾向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做应该做的事情,很容易纵容自己。然而,人一旦纵容了自己的缺点,就如同把自己变成了自己的敌人,而这个敌人是最难以战胜的。

那么,纵容自己指的是什么?

1.纵容自己的怠惰。有人的怠惰属于特定条件下的,是可以理解的,例如长久工作后所产生的无力、无心再工作的心理性怠惰,以及高压力下所引起的反弹式怠惰。这是一种放松,一种自我治疗。但是天生怠惰则是我们必须克制的。这样的怠惰会让自身退化,同时给外敌以可乘之机。

2.纵容自己的弱点。弱点人人都有,有的是与生俱来的,无法矫正,比如个子矮;有的弱点却是可以矫正也必须矫正的,比如好色、好赌等致命性的弱点。

3.纵容自己贪图安逸。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然而,我们必须要明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纵容自己的欲望。人的欲望是个无底洞,永远不会有被填满的那天。纵容自己的欲望,只会催生自己的胆量,模糊人生的目标,从而让自己陷入沼泽之中。

5.纵容自己的情绪。放纵喜怒哀乐的情绪,会影响别人的情绪,同时还会给人以情绪化、不可靠的感觉,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也不利于事业成功。

事实上,那些能取得成功的人士,就因为他们永远不会纵容自己,他们总是自律且自制。所以,在社会中他们往往是胜利者。他们先战胜了自己,然后才征服了世界。托马斯?坎佩斯就曾说过:“掌握自己才能掌握一切。战胜自己才是最完美的胜利。”

掌握自己是至关重要的。对此,埃德蒙?希拉里深有体会,他正是凭借着自制成为了第一个征服珠穆朗玛峰的人。

雪崩、脱水、体温降低,以及29000英尺高的缺氧,还有生理和心理上的极度疲劳,在通往这座世界最高峰的路上障碍重重。在希拉里之前很多登山者都失败了,然而,希拉里成功了。他说:“我真正征服的不是一座山,而是我自己。因为我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所以我有机会把潜能发挥出来,并凭着它去改变自己的人生。”

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磨炼法则”训练自己、阻止自己堕落、推动自己成功、维持自己卓越的能力。而所谓“磨炼法则”是指每天都去做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或原本认为做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