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9559200000018

第18章 德国的和平主义者(2)

爱因斯坦在“国际知识分子合作委员会”共任职8年,这期间他断断续续地出席过一些会议,也作过许多发言。他呼吁改革中小学教育,因为当时的教育散布误解和仇恨的种子,将战争美化为一种高尚的事业;他倡议成立世界政府,因为超越国界之上的世界政府可以防止国与国之间发生冲突。

然而,爱因斯坦的这一切善良的愿望最终都化为泡影,因为他太天真、太善良了,以为世界上所有人都与他一样。他不明白,世界上还有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殖民地与宗主国之分。

(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爱因斯坦在一个时期内访问了许多国家。他出访这些国家的主要目的,正如他在1932年用电报回答德国莱奥博尔特皇家科学院院长的一份有九大问题的履历表中所说的那样:

……偶尔去法国、日本、阿根廷、英国、美国等地讲学,除去帕萨迪纳(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洛杉矶东部的一所卫星城市)之外,这些出访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科研工作。

既然不是为了科研工作,那又是为了什么呢?

是为了恢复和加深德国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谅解,为了团结一切进步人士反对战争、反对种族歧视和迫害、争取和平而活动。

当然,世界各国也都热情地邀请爱因斯坦去讲学。对此,爱因斯坦对伊丽莎说:

“我很乐意前往,至少我成了民间交流的大使,我将访问讲学当成一种和平的使命。”

1920年夏天,爱因斯坦访问了斯科的纳维亚半岛。10月,他又成为荷兰莱顿大学的特邀教授,同时他还发表了论文《以太和相对论》。

1921年1月,他访问了布拉格和维也纳,又在普鲁士科学院作了《几何学和经验》的学术报告。

刚刚从维也纳回来不久,爱因斯坦就要妻子伊丽莎收拾行李,因为他准备进行一次较长的旅行——到美国去,为希伯来大学筹募基金。

在这几年,爱因斯坦对希伯来大学很感兴趣。根据自身的观察与体验,他知道一个来自东欧的犹太学生想要进入一所大学,是相当困难的。许多这类年轻人,不论他们多么努力或者多么有才华,当他们竭尽所能地来到柏林后,竟然发现柏林的着名大学都对他们关起了大门。

而希伯来大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根据爱因斯坦的说法,这所大学可以作为连接东西方世界的桥梁。

英国化学家、多年来担任犹太主义党领袖的威兹曼,亲自来到柏林,要求爱因斯坦陪他一起前往美国筹募资金。威兹曼募款活动有两个目的,一是希望募到金钱,在巴勒斯坦购买土地,让更多的犹太人可以在当地的农场和社区工作;另一个目的,就是打算请求资助希伯来大学。爱因斯坦很愿意帮他的这个忙。

爱因斯坦很清楚,由于他与日俱增的声望,美国人会了乐于参加有他演讲的任何犹太人会议,甚至只要他坐在讲台上就可以了。虽然他感觉这种热诚的活动有些愚蠢,但能够替希伯来大学募集捐款,也是值得的。同时,他也很想看看美国。

1921年4月,爱因斯坦到达了美国纽约。当鹿特丹号远洋轮驶入纽约港时,盛大的欢迎仪式随即开始。

记者们都纷纷采访爱因斯坦。这时,其中的一位大胡子记者大声问道:

“您为什么主张和平?请回答我,教授先生!”

“您问得好,先生。”爱因斯坦脸色严峻起来说,“我主张和平,是一种视觉,是一种人类的基本情感,因为杀害生命是一种卑劣的行为。我的态度不是从理论来的,而是基于对人类残酷和憎恶心理深切的反感。也许,在某一天,我会将这种反感理论化,但这已经是次要的事情了。”

美国总统哈代在白宫亲自接见了爱因斯坦,并给予他国宾级的礼遇。在隆重的仪式上,哥伦比亚大学授予爱因斯坦巴纳德勋章;普林斯顿大学则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每一位德裔美国人都对这位来自祖国的访客所获得的荣耀充满骄傲,美国的犹太人更是感激他为祖国同胞所争得的荣誉。

在美国期间,爱因斯坦不仅在几个大学发表了演说,还陪威兹曼到波斯顿等地方出席宴会,倡议募捐。爱因斯坦基本都是听威兹曼去做,自己很少说话,但他巨大的声誉和影响却帮助了犹太复国主义的大忙。人们纷纷慷慨解囊,使这次募捐就像爱因斯坦在美国受欢迎那样,获得了远超预料的效果。

后来,爱因斯坦根据自己的感受,向即将赴美旅行的朋友索洛文建议:

“在美国,你必须主动抛头露面,否则挣不到钱,也不会受人注目。”

5月底,爱因斯坦在回国的途中,接受了英国的邀请,决定直接出访英国。

(四)

爱因斯坦与夫人到达英国后,汤姆逊与卢瑟福亲自到利物浦码头去迎接他们。紧接着,英国皇家学会在三一学院、牛顿居住和工作的寓所里举行了欢迎仪式。

在访问期间,爱因斯坦在伦敦和曼彻斯特等地作了学术报告。一般学者对这位来自敌国的大科学家的态度要比他们的会长审慎得多,所以在演讲开始时,他甚至没有得到欢迎的掌声。

在演讲中,爱因斯坦阐述了科学的国际意义以及学者们的交流与合作等,讲到了英国人民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也讲到了牛顿。他感谢英国同行,如果没有他们,他也许不能看到自己理论得到最重要的证明。

爱因斯坦在伦敦大学讲了整整一个小时,全场始终都鸦雀无声,仿佛被某种伟大的神秘力量给震慑住了。但报告一结束,全场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们为这位牛顿伟大的继承者实事求是的精彩演讲而感到由衷地欢呼。爱因斯坦有关科学无国界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不仅从根本上扭转了听众的情绪,也大大扭转了英国科学界的情绪。

1922年,爱因斯坦又被邀请到法国巴黎演讲。与英国一样,法国也仍然因为战争而对德国怀有敌意。当爱因斯坦来巴黎时,有许多人表示反对。几位前往比利时边界迎接爱因斯坦的法国科学家听到谣言,说某些团体成员正计划在巴黎火车站对付他们“最近的敌人”。为了安全,他们只好先行下车,把爱因斯坦送到旅馆。

尽管有些法国科学家因为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而敌视他,甚至对他故意冷漠,但爱因斯坦却觉得多数人都很和善。许多见过他照片的人,都会很容易地从他那蓬乱的灰白色头发恶化深陷的眼睛中认出他。他十分感动地发现,当他在巴黎乘坐公交车时,车上的工人彼此都会以肘互相轻触,面带微笑,友好地看着他。爱因斯坦评价说:

“在美国就不是这样了。在那里,每个人都会很用力地与你握手,同时把他的名字告诉你。我很快就忘掉了他们的名字,而‘握手’累积下来的效果却存留在你的手指头上。”

由于爱因斯坦的请求,他去参观了曾经遭受德军侵略的偏远地区。他们一群人在一处军人公墓前停了下来,爱因斯坦摘下他那顶没有形状的软帽子,伤感地凝视着那些似乎没有止境的木十字架——黑色代表德国军人,白色代表法国军人。

爱因斯坦轻声说:

“我们应该把德国所有的学生及全世界所有的学生都带到这里来看看,让他们看清战争的丑恶。”

在巴黎期间,爱因斯坦还见到了他的老朋友、自己始终很尊重的居里夫人。他很钦佩居里夫人的人格力量,就像钢铁那样宁折不弯的意志。1935年,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写道:

她一生当中最大的科学家成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将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大胆的直觉,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与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他还说: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