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富兰克林的故事
9559000000017

第17章 当选民兵上校(1)

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

——富兰克林

(一)

就在大英帝国及其所属的北美殖民地频频派遣官员谈判,企图以贿赂和拉拢的手段换取和平时,早已对北美殖民地垂涎三尺的法国人已经不宣而战,开始秘密行动了。

为了控制并最终夺取富裕辽阔的俄亥俄地区,法国人组织了多支远征军,并联络了一批印第安人部落,沿着俄亥俄河迅速向前推进,在俄亥俄河沿岸修筑工事,建立军事基地,并设置岗哨,军队一直推进到俄亥俄上游地区。与此同时,他们还在安大略湖装备了一支强大的舰队,随时准备顺流而下,为地面部队提供援助。

面对法国人的态势,英国人也不示弱,各殖民地都纷纷着手进行准备,尤其以弗吉尼亚的行动最为迅速。1754年春,弗吉尼亚总督丁韦迪派出一支300人的远征军前往俄亥俄流域,试图阻止法国人的侵略军。这支远征军的指挥官就是后来威震天下的大陆军总司令乔治·华盛顿,他率领着这支临时组建、装备简陋的地方武装在俄亥俄地区与法国正规军和勇猛凶悍的印第安武士进行了殊死搏斗,首战告捷。但在此后的困苦堡一战中,大陆军遭到敌军的重重围困,虽给敌人以重创,但终因寡不众敌而遭惨败。

远征军虽然失败了,但它标志着英法战争已经拉开序幕。此后,在北美、欧洲以及世界各地都相继出现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事。

1755年春,北美大地再次燃起战争的硝烟。困苦堡的失败与法国人在俄亥俄地区步步紧逼的态势引起了英国王室的高度关注,英国政府决定在北美地区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以彻底击溃法国人,登上世界霸主的宝座。

为了实现这一宏大的目标,英国政府委任经验丰富的沙场老将爱德华·布雷多克将军为这支军队的元帅,负责此次作战行动。

不久,布雷多克便率领两个团的精锐部队在一支皇家海军舰队的护送下开往北美大陆。2月,这支部队在弗吉尼亚的汉普敦登陆。展现在北美人民面前的,是一支纪律严明、军容威武的欧洲职业军队。行进在队伍最前列的是布雷多克等高级军官,他们都骑着高头大马,腰挎战刀,肩头和胸前佩戴着金光闪闪的各式军标和徽章,一个个肃穆庄严,威风凛凛。

随后跟着的是精锐的步兵团,士兵们也都是个个全副武装,排着整齐的队伍,昂首阔步行进着。

这可真是个令人惊心动魄的场景:军旗猎猎,战马萧萧,鼓乐齐鸣,刺刀和枪械在阳光下发出刺眼的光芒。此情此景,让千千万万北美人民感慨万千:这样的队伍,还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它们前进的步伐呢?

这支英国军队的战略意图十分明确:从新英格兰等地向北向西出击,将法国人从安大略湖和伊利湖之间的尼亚加拉地区及宾夕法尼亚和弗吉尼亚境内赶出去,并收复俄亥俄流域地区。

4月,布雷多克将军在亚历山德里亚同马萨诸塞、纽约、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和弗吉尼亚的总督进行会谈,以商议布雷多克军队的军需和运问题,最终决定由弗吉尼亚、马里兰和宾夕法尼亚3个州负责承担。弗吉尼亚招募了年轻的美洲士兵加入到布雷多克的部队当中与法军作战,宾夕法尼亚州则委派富兰克林为这支军队解决行军中的运输问题。

从表面看,人人都希望英军打胜仗,可当事情一触及到本地区或个人的切身利益时,就有人开始斤斤计较了,甚至流露出狭隘的地方主义或个人主义情绪。

比如,武装起来的民兵可以为保卫本乡本土战斗,但却拒绝为保护其他殖民地而战;各地议会可以为本地区作战的英军提供给养,但却不愿与在本土以外作战的其他行动中给予配合;业主们都希望军队可以保护他们领地的安全,但却不愿出资在其他地区进行军事行动;……

所有的这一切,让准备与法军主力决战的布雷多克将军非常焦急。他急需大批民兵与之协同行动,更需要各个殖民地能给予部队支持和配合。

(二)

当布雷多克将军正为殖民地的人们不配合作战的情况发愁时,富兰克林正在纽约。不久,富兰克林就接到费城议会要他速归的急信。

富兰克林很清楚,这场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交战双方军事力量强弱和战略水平的高下,更取决于两个强国之间的综合实力。因此,单靠这些远道而来的少数英国正规军来打胜仗是很难的,还需要各个殖民地民兵武装的全力配合,更需要各地提供充足的经费和军用物资来支援这场战争。

然而,当时的北美殖民地虽然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地域辽阔、人口分散,资金长期匮乏,再加上各地区及北美与宗主国之间日渐复杂的矛盾,要想在短时间内调集各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配合英军作战,还是相当困难的。

不过,富兰克林在接到急信后,还是马上动身返回费城。在费城,富兰克林详细地了解了州议会成员的意见,然后决定亲自到马里兰的弗雷德里克面见布雷多克将军。

当富兰克林和儿子威廉在弗雷德里克找到布雷多克将军时,布雷多克正在焦急地等待着他的副官们征集运货车辆的消息。

富兰克林父子在这里住了下来,每天设法与将军见面,一起进餐交谈,以便消除将军对各个州议会的成见与误解,并表示愿意协助将军作战。

富兰克林告诉布雷多克将军,在他到达北美之前,宾夕法尼亚议会已经为防务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花费了不少钱财,并且愿意随时为布雷多克将军的部队服务。同时,他还将自己为布雷多克设计的一套与各自总督联络的最佳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

就在这时,布雷多克派出去征集马车的报告返回来了:副官们只征集到区区25辆货车,其中还包括一些破旧不堪、根本无法使用的车辆。这一消息让布雷多克大惊失色,并开始埋怨英国政府命令他的军队在缺乏运输工具的地区登陆,这将对战争毫无益处。副官们也纷纷议论,认为这次远征必败无疑。

这时,富兰克林插话说:

“如果将军愿意在宾夕法尼亚登陆的话,那里每一家农户都可以提供运货的马车。”

布雷多克将军听了,马上请富兰克林帮他们设法征用马车。于是,在商定好给车主的报酬后,富兰克林父子返回宾夕法尼亚。

随后,富兰克林在兰卡斯特、坎伯兰和约克等地登了多则广告,以切身利害关系,实际上也利用自己的号召力,为英军征集了150辆四马货车和200多匹驮货的马,并亲自担保:车马若有损失,照价赔偿。

不久,富兰克林又为军中的军官设法解决了一些日用品。其后,富兰克林应布雷多克之请,继续为军队采办军粮。

6月初,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开始了。英军各路人马在坎伯兰集中后奉命出发,随行前往的还有华盛顿率领的几百名弗吉尼亚民兵,以及由克罗根首领的100多名印第安武士。依照英国军方的部署,这次行动的目标是迪凯纳堡。

布雷多克将军有着40多年的从军经验,可谓指挥果断,带兵有方。但是,他的经验仅仅限于在欧洲统帅雇佣军作战,缺乏在北美环境当中与地方武装及印第安部落协同作战的经验,对北美地区的风土人情更是缺乏了解。

而且,他对美洲殖民地人民和印第安人的作用也估计得过低,因此在这些民兵和印第安武士面前,总是表现出一副傲气十足的样子。尤其是对军中随行的100多名印第安人态度冷淡强硬,轻蔑无理,这大大地挫伤了印第安人的自尊心。结果刚刚行军不久,这些本可以作为向导、侦察兵的印第安人就纷纷离去。

不久,随军的华盛顿又突然病倒了,这让这支失去印第安人帮助和华盛顿辅佐的军队犹如盲人瞎马一般,在危机四伏的地带缓缓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