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富兰克林的故事
9559000000018

第18章 当选民兵上校(2)

可是,布雷多克将军却对自己军队的战斗力充满自信。他告诉富兰克林说,他准备在攻下法军从弗吉尼亚手中夺去的迪凯纳堡垒后,直取尼亚加拉,然后进攻弗兰提纳克。他还说,有三四天内的时间便可攻下迪凯纳堡。

当富兰克林提醒他要注意印第安人的伏击战术时,布雷多克不屑地回答说:

“这些野蛮人对于你们未经训练的美洲殖民地民兵来说可能是强敌,但对于英王陛下那些训练有素的正规军来说,先生,他们是微不足道的。”

(三)

7月9日,布雷多克将军率领的部队渡过了莫诺加希尔河,进入一片茂密的山林,结果遭到一支法国人和印第安人组成的部队的突然袭击。由于布雷多克不听华盛顿的劝阻,坚持要用英国传统的作战方法,致使密集的部队完全暴露的敌人的火力之下,队伍很快便伤亡过半。布雷多克也深受重伤,几天后不治身亡。

对于这次战役的失败,富兰克林后来写道:

“这件事第一次使我们美洲殖民地人民想到:我们对于英国正规军的英勇无敌推崇备至,是毫无根据的。”

英军如此轻易地就被战败,让各个殖民地都开始纷纷组建和扩充自己的民兵武装,并有意识地加强殖民地之间的联络,试图依靠自己的力量保卫自己的家园。这就在客观上有力地推动了北美殖民地自治和联合的历史进程。

英国远征军的惨败助长了法军的嚣张气焰,他们几乎毫无阻拦地向东推进了100英里,并成功地利用印第安人各部落之间的矛盾,离间了他们的关系。曾经与殖民地签订友好协议的印第安人也纷纷倒戈,一些好斗的印第安部落还对英国殖民地的边境地区进行疯狂的掠杀。

这场边境危机也波及到了宾夕法尼亚境内。在法国人的怂恿下,一向与宾夕法尼亚友好相处的印第安德拉瓦尔部落开始对宾州的西部地区发动武装袭击,流血事件频频发生。居民不堪忍受这突如其来的灾祸,纷纷逃离家园。

边境居民们还纷纷谴责那些在议会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教友派议员,认为正是他们反对一切战争的教义和不抵抗政策导致边境地区出现此种无防御的状态。同时,他们也愤怒地抨击宾夕法尼亚的业主,认为是他们在西部的野蛮扩张惹怒了印第安人,才导致今天灾祸的发生。

在这场边境居民与议会的争斗中,富兰克林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他虽然不是教友派的教徒,不过一直与这些教友派议员关系融洽;但同时,他对边境居民的处境也深感忧虑。

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富兰克林认为,当务之急是应该马上制定一部关于建立地方武装的民兵法,旨在通过合法的征税和征兵,让有产者出钱,让青壮年服兵役,一起保卫宾夕法尼亚疆域的安全。

虽然该法案的提议遭到了许多批评甚至是咒骂,但面对愈加严峻的边境危机,富兰克林草拟的新《民兵法》还是获得了通过。

该法案规定:经总督和总司令的同意,宾夕法尼亚的自由民众可以合法地将自己组成连队并选举军官,再由连队军官推荐团队的军官,全体军官可以制定有约束力的军事法规,等等。

这部法令的意义在于:它使宾夕法尼亚州在不违背英王旨意和不超越殖民地权限的前提下,拥有了一支合法的地方武装力量,而且不必接受宗主国的统一指挥调遣,甚至不必依赖宗主国的资助,而是依靠本地的实际需要来决定征兵的数额、征兵的期限,以及合理地调配兵力等。

(四)

这时,边境的风声更加吃紧了。有消息传来称,一伙族印第安人袭击了位于费城西北部75英里纳登赫特,杀害了不少未来得及逃入森林的居民,并焚毁了那里的房屋。可见,加强边防已是刻不容缓。

为了招募足够的青壮年入伍,富兰克林在《宾夕法尼亚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关于宾夕法尼亚目前局势的三人对话》的文章,文中尽可能地提出了一切反对建立民兵自卫队的观点,然后逐一地加以反驳。

征兵工作在城镇中进行得很顺利,但在遥远的边陲却遇到了不少困难,而那里恰恰又是最需要派兵驻守的关键地区。于是,当局决定派出得力的官员到敌人骚乱最严重的西北边境地区,在那里招兵买马,整顿防务,维护当地的安全和社会秩序。有勇有谋的富兰克林承担了这一重任。

1755年12月18日,富兰克林率领50名骑兵和3辆宽轮大篷车,出发前往摩拉维亚教徒聚居地的中心城市伯利恒。与他同行的,还有儿子威廉,前州长、现任参事会参事的詹姆斯·汉密尔顿,以及议会计财委员会主席、教友会教徒约瑟夫·福克斯。

来到西北边陲后,富兰克林对这里的形势进行了周末的考察,结果令他十分震惊:如果不尽快设防的话,法国人和印第安人随时都可以从这里长驱直入,对宾夕法尼亚的内地和中心城市构成威胁。因此,富兰克林认为,必须马上在北起伊斯顿,经由北安普顿、伯利恒,南至雷丁一线进行层层设防,构建起一条牢固的军事防线,以遏制敌人可能发起的大规模进攻。

在到达伯利恒后,富兰克林一行发现那里的防务井然有序,十分令人满意,因此第二天便匆忙动身赶往伊斯顿。

同伯利恒相比,伊斯顿简直是一片混乱:食物储备已经耗尽,民众已准备放弃这里逃往费城。当看到富兰克林一行人到来后,当地人仿佛遇到了大救星一般,纷纷要求尽快组织队伍,保卫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

经过一番整顿,一支由大约200名精壮男子组成的民兵连队便成立起来了。富兰克林等人又组织他们挖壕筑堡,修建防御工事。10天后,伊斯顿的面貌发生了巨变,高垒深壕、层层工事构建成一道道坚固的防线,足以令敌人胆战心惊。

离开伊斯顿后,富兰克林一行又马不停蹄地前往里丁,到那里时已是1756年元旦的下午。宾夕法尼亚总督莫里斯正在那里等待他们共商同保持友好立场的印第安人签订条约以及防务措施等问题,然后同返费城。

然而,1月3日这天,一名通讯员前来告知说,设防不久的纳登赫特在元旦那天遭到印第安人袭击,守军中未战死者均被驱除。边防线上最薄弱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再次暴露在敌人的攻击面前。

正在会谈的总督决定马上派遣一名巡视官返回纳登赫特,重新对那里的堡垒进行修筑。富兰克林被选中去执行这一危险而艰巨的任务

出发后,富兰克林在伯利恒逗留了一个星期,一边安抚民心,一边征召民兵一同前往纳登赫特。15日,富兰克林率领征召到的士兵向纳登赫特行进。

在行进途中,队伍的两翼都派出侦察兵在山林中慢慢搜索前进,以防敌人的袭击。在这艰苦的行军途中,富兰克林度过了他的50岁生日。

1月18日,富兰克林率领的民兵抵达纳登赫特。5天后,堡垒再次被修筑完成。整个堡垒长达8米,宽17米。要防御没有火炮的印第安人,这样简陋却坚实的堡垒足够了。

一周后,他们升旗鸣枪,用州首席法官的名字将这堡垒命名为“艾伦堡”。

后来,富兰克林又带领大家筑起了两座木堡:艾伦堡以东15英里处的诺利斯(州议会议长的名字)堡和以东同样距离处的富兰克林堡。在此期间,富兰克林还在诺桑普敦县组织了13个联队共计500人左右的国民自卫队,分布在从纳登赫特到伊斯顿之间的防线上,并解决了这支军队的装备、供给和相互联络等相关问题。

2月1日,议会开会的通知被送到富兰克林手中,开会的日期是2月3日。因此,富兰克林与儿子马上出发,在2月5日夜里赶回了费城。

富兰克林干练的办事作风、卓越的领导才华以及公正无私的献身精神给将士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将士们都一致推举富兰克林为民兵部队的上校指挥官,但富兰克林却谦虚地将这一职务委托给来自新英格兰的军人克拉彭先生。

但边境民众始终忘不了富兰克林为保卫当地安全所做出的贡献,请功信像雪片一般飞往费城。不知是由于军情需要紧急,还是被民众的热情所打动,1756年2月24日,总督莫里斯正式任命富兰克林为上校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