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老年医疗保健10000个为什么(下册)
9250300000047

第47章 养生篇(31)

老年人在由坐位、卧位、蹲位突然起立的片刻最易发生低血压,比如在用餐过后,因为血液积于内脏,使循环血量降低,若突然起立可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另外,热水浴之后,在体位变动时也容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22.为什么不吃早餐易得胆结石

人在早晨空腹时,胆囊内胆汁经过一夜大约12小时的贮存,可使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较高。

在正常吃早餐的情况下,由于胆囊收缩,使胆固醇随着胆汁排出,同时食物刺激胆汁分泌,造成胆囊内残存胆汁中的胆固醇饱和度降低,而使结石不易形成。如果不吃早餐,由于空腹时间过长,胆囊内胆汁贮存时间过久,可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饱和,进而引起胆固醇沉积,逐渐形成结石。

23.为什么睡前泡脚养生又健康

一年四季用热水泡脚都很受益,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暑湿可祛;秋天泡脚,肺润肠濡;冬天泡脚,丹田温灼。清代有位总督晚年有一养生秘诀:“晨起三百步,睡前一盆汤。”这使其健康地活到92岁才仙逝。晨起三百步,是指晨起去户外散步;睡前一盆汤,就是临睡前用热水泡脚。

用热水泡脚,不但可以防治感冒、气管炎、耳鸣耳聋、消化不良、便秘、脚部静脉曲张等,有消除疲劳、加深睡眠等功效,同时对去除脚臭,预防霉菌、细菌感染及皮肤皲裂都有较好的作用。

热水泡脚的水温以40~50℃为宜,要边泡边加热水以保持水温,一次约15分钟。

24.为什么热水泡脚时宜加点姜醋

中医认为,人的脚部有很多经络汇集,用热水泡脚,可以活血、畅通经络。一些肾脏虚弱的老年人或者体质较弱的人,用热水泡脚,可以达到温阳暖肾、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的效果。对一些失眠以及慢性疾病病人,用热水泡脚时,可配合使用生姜和米醋。

生姜辛温,有散寒、温胃、温肺等功效;米醋酸苦温,有散瘀、止血、解毒、杀虫等功效。热水泡脚时加姜醋,一则可通过皮肤吸收药物,二则可加强刺激足底部穴位,调节经络功能,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使心神得到气血的滋养而安定,从而改善睡眠。

25.为什么排便时宜握拳托腮

排便时导致危险发生的老年人有很多。为了降低这种危险,首先要了解导致危险发生的原因。对于有便秘的老年人来说,排便时通常要尽力使腹压增大,于是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容易出现头晕目眩、呼吸急促、大脑充血等症状。如果病人本身就有高血压或心脏病,那无异于雪上加霜。

所以建议老年人在排便时可尝试着变换姿势,比如坐在马桶上,双手攥紧拳头,或用双手托着两腮。因为双手攥紧时,力量集中于双手,会使腹腔周边的压力稍稍减轻,既有助于排便通畅,又不至于令腹压大幅增加;双手托腮时,头向上和向后倾,方便用力,并能减轻因血压升高造成的脑充血或眩晕等症状,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危险发生的概率。

26.怎么正确使用冷敷与热敷

冷敷与热敷都属于物理疗法,简便实用,效果明显,一般家庭均可采用。但冷敷与热敷的作用不同,如使用不当,往往会适得其反。

冷敷的作用主要是收缩血管,降低局部热量,消退早期炎症,防止皮肤、肌肉的血液滞留。如对于发热病人、早期的化脓症结、外伤的止血和止痛,都可采用冷敷。冷敷多用毛巾蘸冷水敷盖患处。也可将冰块装入塑料袋内,放在头部,此法适用于高热和中暑病人,以驱使体内余热得以散发,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

热敷的主要作用与冷敷正好相反,它用于扩张血管,加速血流速度,改变局部营养状况,恢复皮肤、肌肉的功能,多适用于疮疖晚期,缩小病灶范围,促使化脓,不使炎症继续扩大,减轻疼痛。热敷用于腹部肠痉挛引起的疼痛,可起到保暖、解痉、镇痛的作用。当皮下或肌内注射不易被人体吸收的药物时,使用热敷可扩张动静脉毛细血管,达到加速血流,促进药物吸收的目的。痔疮病人采用的坐浴也是一种热敷。热敷常用热水袋,或将毛巾蘸热水拧干后置于患处,还可用烧热的砖瓦、炒热的盐或沙子,效果都很好。

27.老年人怎么健康旅游

老年人由于生理和代谢功能减退,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外出旅游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量力而行老年人体力较弱,精力不足,行程不宜过长,切忌“乐而忘返”。如出现肢体乏力、多汗、头晕、眼花、心悸等症状,应尽早休息,不可勉强坚持。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更应加强自我监护。

(2)防寒保暖老年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乍冷乍热,极易着凉感冒。我国各地温差悬殊,外出旅游要备足衣服,以防不测,并及时添减衣物。

(3)生活饮食老年人旅游时,生活应有规律,行车不可选择熬夜班车。饮食要保洁保鲜,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防止发生急性肠胃道疾病。食欲量要有所节制,切勿开怀畅饮或暴食,应以素淡为主。

(4)安全行走老年人反应能力较差,在旅游区要选择平坦、防滑的大路行走,少走崎岖或陡峭不平的小路,更不能独自一人在树林石壁中攀登,以防发生意外。登高时要量力而行,应缓慢、稳健,谨防急躁。

(5)卫生保健不少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或其他慢性疾病,外出旅游需随身携带药品,有备无患。

(6)旅游用品旅游鞋帽要考虑周全。帽子既要护头,又要能保暖、防暑、防尘;宜选用柔软、轻便、防滑的半新旧旅游鞋或运动鞋。旅途中可随身携带长度适宜的旅游手杖。

28.为什么妇女身体出现八大状况不容忽视

(1)腰痛进入冬季,一些老伤痛会乘机发作,而腰痛又是其中较为常见的症状。这可能是膀胱炎或附件炎引起的,应及时到医院验血、验尿;必要的话做膀胱镜、妇科检查。这时要多喝水,忌辛辣、含香料的食物。

(2)易怒因为一点儿琐事就哭泣,这或许与你的性格不符,此时需要检查甲状腺。中枢神经系统对甲状腺激素失调最为敏感,初期表现为容易激动、脾气暴躁、爱哭、失眠、月经紊乱,胃口虽好却日渐消瘦。

(3)头晕经常头晕应检查血压。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患低血压(好像高血压低血压都容易头晕,此题请郑老师核实!),女性通常在35~40岁出现血压波动。这时要调整饮食,选择一些对有益于调节血压的体育运动如游泳、跑步等。

(4)黑眼圈早上起来眼睛下面微肿,出现黑眼圈,很可能是长期疲劳的结果。如果水肿经常出现,那就要检查一下肾了。据统计,女性患肾结石的可能性是男性的1.5倍。

(5)腿肿晚上腿肿,知觉迟钝,这是静脉回流出现问题。这时需要多吃新鲜蔬菜,每天做几遍腿部保健操,以加强静脉回流的功能。

(6)抽筋手脚经常抽筋可能是缺乏钙和维生素D,两者决定了骨骼的硬度和肌肉的收缩力。这时要多吃奶类及奶制品、动物肝脏、海鲜等。

(7)多汗比往常出汗多可能是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如果应用普通的镇静剂不起作用,那就需要进一步治疗。

(8)口渴体重变化、经常口渴和想上厕所,这些症状有点像糖尿病,最好去做一下血糖检查。如果检查结果还算正常,也要少吃甜食和油腻的食物。

§§§第五节穴位养生

1.怎么快速找到穴位

穴位往往是在骨骼间(边)、肌肉间(边)的凹陷处。找准穴位的要点是严格依据取穴方法。一般是根据身体各部位的长度定位,如人体的前臂定为12寸(中医的“寸”不同于现代人关于“寸”的概念。寸是指本人中指屈曲时,中节桡侧两端横纹头之间的距离),内关穴在距离腕部2寸处,也就是说内关穴位于前臂靠近腕部的1/6处。另外,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四指的宽度即为3寸。所以说,中医取穴所用的“寸”这个单位是因人而异的,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寸”是不一样的。

另外,在有些穴位的找法中,会出现“一指宽”、“两指宽”等字眼。这里的“一指宽”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宽度;“两指宽”则是指食指与中指并列,第二关节(从指尖算起的第二个关节)部分所量的宽度。

找穴位时,如果按压到有明显酸胀或麻木或疼痛的感觉,即说明找准了穴位。

很多人认为穴位按摩是用来治病的,其实按摩穴位更大的好处在于及时纠正气血经络的不通,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因为穴位是体表经络气血输注身体外部的特殊位置,通过刺激穴位,能起到调整体内气血运行的目的。所以穴位按摩应该是养生必修课,每天都要做。

2.为什么一定要知道养生保健的九个穴位

(1)保健心脏的内关穴伸开手掌,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2寸的两条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治疗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因为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时,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用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2)补血养肝的血海穴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也可用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拇指端下面便是此穴。

古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瘀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瘀血的病证。它不仅能祛瘀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每天上午9~11点,如果你有时间,那么最好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即可。每侧3分钟,掌握好力道,不宜用大力,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就可以了。

(3)补肺益肾的列缺穴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对于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也都具有调节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偶感风寒而引起难以名状的头痛,这时就可以通过按揉列缺穴来疏风解表,还可以结合热毛巾敷额头的方式一起进行。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4)增强胃动力的天枢穴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在肚脐旁2寸处,左右各有一穴。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对于内外病邪的侵犯,天枢穴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穴正好对应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具体按揉时,可以采用大拇指按揉的方法,力度稍大,以产生酸胀感为佳。

(5)防止失眠的神门穴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选用的穴位之一,对于心慌、失眠等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因此只要想起来,我们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6)散热去痛的尺泽穴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因此对于肺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肌腱,而肱二头肌的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痉挛。

(7)舒服腹背的委中穴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会出现横纹,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

对于委中穴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8)人体长寿第一大穴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然后向外旁开一横指的地方。它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而胃经多气多血,刺激胃经的合穴可以补益全身气血。用艾草熏灸足三里穴使之发泡,可以明显提升人体免疫力。

(9)补益肝肾的阳陵泉阳陵泉是胆经的下合穴,位于膝盖下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刺激此穴可以疏通肝胆经气血,补益肝气,缓解老年人普遍出现的气机不通、肝肾亏虚等问题。

3.怎么进行足底的对症按摩

人体脏器在足底有不同的反射区。

选准相关部位后用力按压,持续五六分钟,直到按压处微微发红、发热为止。常用处方如下:

(1)头痛取2~5趾额窦、头部、三叉神经、耳、淋巴腺、肾脏、失眠点反射区。

(2)失眠取失眠点、心脏、胃、脾反射区。

(3)痛经取生殖腺反射区。

(4)胃痛取胃、胰、十二指肠、肝脏反射区。

(5)便秘取胃、十二指肠、小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肛门反射区。

(6)糖尿病取肾上腺、胃、胰、十二指肠、脾反射区。

(7)支气管炎与哮喘取甲状腺、肾上腺、淋巴腺、肺、气管反射区。

(8)前列腺疾病取肾脏、输尿管、膀胱、生殖腺反射区。

4.为什么中老年人要经常活动手腕和脚踝?怎么进行

55岁以上男性和50岁以上女性一般都有五脏亏虚的表现,尤其是心、肝、肾功能下降,气血不足,容易出现失眠、便秘、腰腿痛、视力下降、耳鸣耳聋、记忆力减退、反应力下降,以及各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等。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该年龄人群应重点强化心、肝、肾功能及补益气血,同时疏通经络上的气血淤滞。

手腕关节与脚踝关节附近聚集了身体的“原穴”,也就是脏腑经络气血发出的源泉,从这里发出人体内脏功能的原动力。所以刺激原穴,能够起到激活脏腑功能的作用。

活动手腕的方法是:先将两手掌心相对,然后用两手腕部相互撞击,再将两手手背相互撞击,不限次数,可以起到激活心包、肺、大肠、三焦以及小肠功能的效果。

活动脚踝的方法是:可以在平躺时用自己的双脚画圈,左右脚画圈的方向相反,左脚画逆时针方向时右脚画顺时针,然后左脚画顺时针方向时右脚画逆时针。

5.手腕痛、惧冷症为什么可以按摩阳池穴

很多人都有手腕关节痛的经历,特别是常干家务的女性和常年写作的人,这是常犯的毛病。有一个穴位对于消除腕关节痛很有效果,这就是阳池穴。将手背向上翘起,在手腕出现的皱褶中,有一个最靠近手背的皱褶,在其正中央有个压痛点——阳池穴。阳池是囤聚太阳热能的意思,而阳池穴是三焦经的主要穴位,其中上焦支配心脏、中焦支配消化器官、下焦支配泌尿器官,所以刺激阳池穴就等于将热能传至全身,改善三焦经的功能。

阳池穴不仅可以消除腕关节疼痛,还可以治疗惧冷症,调节内脏器官的正常功能,对感冒、气喘、胃肠病等疾病均有益处。

6.辅助降压怎么按摩桥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