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老年医疗保健10000个为什么(下册)
9250300000033

第33章 养生篇(17)

睡前搓头对缓解失眠有不错的效果。中医认为,头为精明之府、诸阳之会,经络集中,穴位密布,与全身脏腑组织器官功能密切相关。所以,在中医针灸疗法中,有一种头针疗法,即通过在头皮上的特定穴位区,用针刺来治疗疾病。不过,头针疗法可以用针,也可以用手。

具体方法如下:患有失眠的老年人可在临睡前先用热水泡脚30分钟,擦干后,排除杂念静坐一会儿,然后洗净双手,用双手指腹,从头前发际起,边紧贴头皮按摩边向后推,也可用指甲面向后推进,重点集中在双发际鬓角附近。这种方法有点像用梳子自前向后梳头,对头皮穴位的刺激较好。每天最好早(起床前)、中(午睡后)、晚(睡前)各一次,每次做50遍。只要持之以恒,必会取得疗效。

8.怎么进行四季皆宜的搓脸健身法

搓脸健身具体方法是:先将两手搓热,然后用两手掌在面部上上下下揉搓,直到脸上发热为止。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3~5分钟。搓脸时,手掌和脸部皮肤互相摩擦,就会使血管遇热扩张变粗,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能力增强,供给面部皮肤更多的营养,皮肤就会逐渐变得红润、光滑,皱纹减少,从而使人显得年轻,有朝气。

此外,搓脸还会使人体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起到有效预防痤疮、疖子、痱子等作用。但是,脸部患有皮肤病者,比如疖肿、顽癣等,就不宜进行此项健身活动,以免病情加重。

9.为什么手心搓脚心有益肾作用

足底有一个肾经的穴位叫涌泉穴,手心上是劳宫穴。坐在床上,左右手交叉,用手心搓脚心,或者用手心拍打脚心,每回至脚发热,次数不限,有助于让肾发挥收藏的功能,把气往下引行,把上面的虚火拽下来,这样气就不会壅在上面。用手心搓脚心有利于疏通人体的气机,气机顺了,经脉通了,耳朵的病(耳鸣等)自然就会改善,而且这样做有利于改善睡眠,对高血压病人也非常有好处。

10.为什么揉腹可疗百疾

中医认为,腹为五脏六腑之宫城,腹为阴,背为阳。胃居上为阴中之阳,脾居下为阴中之阴,肝气升,肺气降,肠为腹中之空腔,有辅助吸收和排泄之功用。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协调阴阳之气机,又能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诸积。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揉腹可使胃肠及腹部肌肉强健,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增加肠蠕动功能,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揉腹,实际上就是对腹部的一种按摩。腹部的中心点是肚脐;在肚脐周围画出的一个圈,道家称之为丹田,被喻为人体生命的发动机。日本的汉医家说:“腹者,生之本,故为百病之根。”

实践表明,揉腹不但可防病,而且对消化、内分泌、心脑神经、呼吸诸系统疾病,特别是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糖尿病、肾炎、高血压、肺心病、冠心病等均有显著的辅助治疗效果。要注意的是揉腹之前必须排空小便,并且不宜在过饥或过饱的时候进行。

11.怎么进行有益长寿的腹部按揉法

中医认为,经常巧妙地按揉腹部,可以升清降浊,使气化正常,有助于健康长寿。

睡前和起床前,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全身放松,双膝屈曲,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顺时针方向绕肚脐按揉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接揉时思想集中,呼吸自然,用力适度,持之以恒,就会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腹部皮肤有化脓性感染或患有急性炎症(如肠炎、痢疾、阑尾炎等)时,不宜按揉,以免炎症扩散;腹部有癌症时也不宜按揉,以防癌症扩散或出血。揉腹时,出现腹内温热感、饥饿感,或产生肠鸣音、排气等,属于正常反应,不必担心。

12.怎么进行揉腹破肝郁法

第一先开带脉。在揉腹前先开带脉,就是把左手放在肚脐,右手放在后腰,沿着腰带一圈来回按摩腰部36下即可。双手摩热之后,还可以捂住腰眼,因为肝肾同源,护肾就是护肝。

第二揉腹。揉腹破郁法的关键是先泻后补。中医认为逆时针揉为泻法,顺时针揉为补法。先逆时针揉,把手掌上的劳宫穴对着自己的肚脐,女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男子反之;尽量大面积地揉腹,最好能揉到肝区部位(肝在右肋骨下面),逆时针揉完再顺时针揉。

每天晚上睡觉前一定要坚持这么揉,早晨起床前也可再加一次;揉的次数以36为基数,每次是36的倍数即可;揉的时间可以自己掌握。

13.怎么进行摩胸擦背的长寿保健法

中医认为,脊柱是督脉所在,脊柱两旁的足太阳膀胱经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联系。对脊背部进行摩擦,能刺激和增强经络之经气,促进气血流通,调和脏腑功能,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

摩胸擦背的具体做法是:摩胸,用右手掌按在右乳上方,手指斜向下,适度用力推至左下腹;然后再用左手从左乳上方斜推至右下腹,如此左右手交替进行,共推36次。擦背,两手按在背部(脊柱两旁)屈曲处,然后适度用力向下擦至尾骨,两手交替进行,一上一下为一次,共擦36次。每天可进行2~3遍。

14.怎么进行简便有效的防癌健身法

我国民间有一种古老的健身方法,即每天早、晚用干毛巾或手掌,自颈下至前胸剑突处来回摩擦100~200次,直到有发热的感觉。

我们的祖先在当时虽然不知癌是何种疾病,但从实践中已得出此法可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现代医学认为,胸腺是人体整个免疫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所分泌出来的某些物质,具有强大的防病和抗癌作用。当胸腺受到刺激后,所产生的抗癌物质要比平时增加几倍。因此,不断提高胸腺功能,人的免疫力将会大大增强。

15.怎么进行健身推腹法

推腹,顾名思义就是推肚子;用手指、手掌、拳头皆可,由心窝向下推到小腹。如果发现阻滞点(也许是一个硬块,也许是一个痛点,也许是一个“小槽”,也许是一个“气团”),就一定要赶紧将它推开揉散,因为那将来必定是个隐患;只要把它推开揉散,你就会发现你的慢性病也慢慢随之消失了。如长期睡眠不好或是浅睡易醒,会很容易在腹部找到阻滞点,细心将它揉散,坚持下去,就可以告别漫漫长夜忧愁枕,一觉睡过三竿了。推腹助睡眠,推腹推得想睡觉、眼睛酸,这是气血畅通的大好现象。

每天早上起床时推一次,晚上临睡前推一次,平常闲着时也可推推。有人一推就会打嗝放屁,那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效果最好。

16.为什么常揉“地筋”益肝

将足底面向自己,把足趾向上翻起,就会发现一条硬筋从足底浮现出来,这就是“地筋”。这根筋循行在肝经上,常按此筋可显著提高肝脏功能。

肝气不足、血不下行的人,揉该处的时候会感觉这根筋软弱无力,塌陷不起,这类人需要把这根筋揉出来才好。还有的人此筋很粗大,揉起来毫无感觉,也不坚韧,像是一根麻绳,一般50岁以上的男士较为常见;这类人通常年轻时脾气暴躁,肝功能较强,但由于酗酒、房劳、忧虑等诸多原因,现已肝气衰弱,需要常揉此筋。

17.怎么进行拍打健身法

通过拍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通经活络,强筋健骨,增强消化功能和机体免疫力,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1)拍打耳朵及面颊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两耳,反复多次;然后捂住耳朵,用手指轻弹耳后脑部,再轻轻拍打面部双颊。

(2)拍打胸背用左右双手一前一后从前胸到后背来回拍打,再将双手握拳向后拍打背部。

(3)拍打腰腹双手握拳,从腰部到腹部,再从腹部到腰部,一前一后转动拍打,再以双手握拳轻轻向后腰部敲击。

(4)拍打四肢用右手拍打左上肢,用左手拍打右上肢;再用右手拍打右下肢,用左手拍打左下肢,从上往下、从下向上反复拍打;然后双手握拳,在两下肢足三里穴处反复敲击多次。

以上各部位拍打的次数和轻重因人而异,应量力而行,以自我感觉轻松舒服为好,且贵在坚持。

18.为什么拍打四肢可护心脏

公园里,晨练的人们常会做一个动作,就是不停地拍打四肢。一般认为这也就是活动活动筋骨,其实它还能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因为通过反复拍打腿部和手臂,能刺激局部的肌肉组织改善代谢,有利于血液迅速流到各支血管及毛细血管中,使四肢各个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和温度,从而疏通筋骨,缓解四肢酸痛、抽筋等。同时,通过击打上肢的内关穴等,也能疏通经络,对心脏等器官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19.为什么“拍击足三里,胜吃老母鸡”?怎么进行

足三里穴位于膝关节髌骨下,髌骨韧带外侧凹陷中,即外膝眼直下四横指,然后向外一横指的地方。

足三里号称人体保健第一大要穴,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所重视。刺激足三里,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有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所以民间才有“肚腹三里留”的说法。

消化不良会导致气血不足,从而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现代人虽然摄入了很多营养物质,但如果消化吸收功能不好,即使吃再好的东西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在这种情形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常按足三里穴,坚持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揉上5~10分钟,或是敲打足三里穴,用手或者小按摩锤什么的都可以,尽量使穴位有一种酸胀、发热的感觉。坚持两个星期,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消化功能好了,饭量增加了,饭后也不会再有不舒服的感觉了,而且不会经常拉肚子或便秘了,脸色也有光泽了,整个人显得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所以说“拍击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不无道理。

20.怎么进行拍手健身

手上有数百个穴位,拍手时可以振荡气脉,而且能够把体内的阴寒和污秽之气从十个手指的尖端通过拍手排出去。拍手功可以预防和治疗许多急、慢性疾病,如感冒发热、头痛、鼻塞、流鼻涕、咽痛、咳嗽等。

(1)实心掌拍手功这种拍手功必须用最大的力量来拍手。方法是将十指张开,两手手掌对手掌、手指对手指用力拍击。它的优点是打击面最全、刺激性最大,所以治病强身的效果最好。

(2)空心掌拍手功将手掌弓起,拍手时手指仍应张开,拍下去时,只有拍到手指尖及手掌的边缘部分,第二指节、第三指节以及掌心部分拍不到。因为缩小打击面,所以效果会差一些。

拍手健身可选择多种姿势。坐姿拍手:适合在家里做。站姿拍手:适合在公园锻炼时做。边走边拍手:适合爬山或散步时做。原地踏步拍手:适合在家中及户外做。

21.为什么拍大腿可治口苦?怎么进行

有人常常感到口苦。口苦通常是由急性炎症引发的,比如肝、胆的炎症。炎症影响到胆汁正常的代谢,口中即感苦味。严重的口苦还常伴有头晕目眩、脸红眼赤、性急易怒、大便干结、脉象弦数等症状,长时间发展下去就会给健康带来不利。

口苦和胆是脱离不了关系的。如果你是个繁忙的人,那么一定要为自己计划出拍胆经的时间。胆经在人体侧面,从屁股开始一直向下拍即可。如果每天拍200~300下,对治疗胆部的病症是非常有利的。需要提醒你的是,在拍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胆经不通、外侧淤青的情况,千万不要害怕,以为是自己的操作失误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其实这是自然的反应,只要你接着拍,淤青很快就会消散。

虽然这是再平常不过的方法,却能起到神奇的疗效:一方面,拍打使胆经的活动加速,大腿外侧堆积在胆经上的垃圾废物顺利排出,减少了臀部和大腿外侧的脂肪;另一方面,胆经受到刺激,强迫胆汁分泌,提升了人体的吸收能力,提供了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充足材料。

22.怎么拍打按揉治疗手脚冰凉

(1)拍打足三里穴(外膝眼直下四横指,然后向外一横指的地方),每日早晚各100余下,接着拍打小腿100余下,然后拍打膝盖32下、揉搓膝盖32下、左右转膝各32圈,最后微压膝,左右膝各压32次。

(2)先用右手掌快速搓揉左脚心(涌泉穴),再用左手掌快速搓揉右脚心,以搓到有热感为宜;接着搓各个脚趾,每个脚趾搓32下,特别是拇趾第二节有几根毫毛的地方,叫“三毛穴”,此穴要多搓揉,还要用力捏“三毛穴”3~5次。每日2遍。

(3)按揉心俞穴(左右肩胛骨下部中间,脊柱骨两侧)36下。

(4)按揉肾俞穴(即两边腰眼)36下。

(5)按揉气冲穴(大腿根里侧,此穴下边有一根跳动的动脉,即腹股沟动脉处),然后再按揉动脉,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止。

另外,经常活动四肢,促进上下肢的血液循环,也有利于手脚冰凉症状的改善;同时,每天用温热水浸泡手足,并进行四肢的按揉,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锻炼要经常化,才能收到明显的疗效。

23.怎么进行捶打健身

唐代《千金备急要方——老子按摩法》中指出:“捶打可以行气活血,舒筋通络。”中医认为,气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它们靠经络运行全身。

(1)头颈捶打法站立或坐于椅子上,双眼平视前方,全身松弛,然后举起双臂,用手掌同时捶打头颈部,左手捶打左侧,右手捶打右侧。先从后颈部开始,逐渐向上捶打,一直捶打到前额部,再从前额部向后捶打,直到后颈部,如此反复5~8次。久之可防治头部疾病,如头痛、头晕、头部不适等。同时,由于捶打促进了头颈部血液循环,因而可以收到健脑和增强记忆的功效。

(2)胸背捶打法取站立姿势,全身自然放松(冬天应脱掉棉衣)。双手半握拳,先用左手捶打右胸,再用右手捶打左胸,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左右胸各打150~200次。捶打完胸部捶打背部,每侧各捶打100次左右。如果有人协助捶打背部,效果会更好。经常捶打胸背部,对呼吸道及心血管病症状有减轻作用,而且能够促进局部肌肉发育。但要切记,不可用力过大。

(3)四肢捶打法用左手捶打右上肢,用右手捶打左上肢,每侧捶打100次左右。长期坚持可防治肢体麻木,促进肌肉发育,解除上肢酸痛。捶打下肢时宜采取坐姿,先捶打左腿,然后再捶右腿,一般各捶打150次左右。捶打时双手从上到下,从里向外,再从下到上,从外向里,由大腿到小腿轻轻捶打。

总之,捶打时要全身放松,排除杂念,用力要均匀,要持之以恒。

24.为什么要锻炼手的握力?怎么进行

中医理论认为,人手的握力与肝经有重要关系,如果我们想长寿,就应经常锻炼手的握力。

(1)揉核桃法日常生活中我们没事时要多活动手指。过去老人们有个很好的锻炼方法——揉核桃,就是把两个核桃放在手心里揉来揉去。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活动到每根手指,而且核桃在手心当中正好形成了一个太极之象,所以也叫做太极球。

(2)十指相敲法十指相敲法是种很好的锻炼方法,就是让我们双手的十指相对,互相敲击。中医认为,这种方法既能锻炼手的灵活性,也能练肝气,对大脑的养生也有好处。手脚冰凉的人一定要经常十指相敲,这样血脉可通到四肢末梢。

(3)握杠悬垂这也是极好的一个方法,且越早练越好。其方法很简单,只要握住杠,脚离地即可。力量强的可增加点难度,如做摆动动作,以增加脊柱伸展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