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公务员之二度县长
859800000005

第5章 矛盾

余非不同意上海征远公司的合作条件,让吴益群感到不快,他真想向余非言明,那位上海客商是市长钟学林介绍过来的,但又怕钟市长不高兴。一次在市里开会后,吴益群到钟学林办公室,向他汇报了合作建桥的事,坦言与县长余非的意见存在分歧。不想钟学林听后轻松一笑:“我也只是向你们提供一个合作信息,顺便介绍认识一下,但能不能求得共赢,具体能不能合作,我是不作任何干预的,完全取决于你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吴益群点点头说:“我知道,不过我认为上海征远公司方面提出的合作条件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开发新城区才刚起步嘛,不让点利如何引来客商呢,可余县长他,唉……”

“余非的意见也不是没有道理,肯定有些人也会觉得吃亏,只不过,我们既想借助人家的资金谋求更大的发展,又不想让人家获得预期的商业利益,这不是有点一相情愿吗?”钟学林踱踱方步,问:“征远公司就不肯再让点步吗?”吴益群说:“县政府与他们谈过几次,我和余县长都有参加,最后征远公司总算退了一步,愿意减去100亩土地。可余县长他的意思是不能建收费大桥,与上海征远公司的计划相去甚远,实在谈不拢。”“哦。”钟学林示意吴益群喝茶,然后自己拿起茶杯,坐在他的对面。“他也许有更好的方案,岂不是更好?”钟学林说。吴益群摇摇头:“我至今没有听到他有什么好主意,他只会说大桥不能收费,土地用不着划拨那么多,而又没有更高明更可行的意见拿出来。”

钟学林品了一口茶,笑着说:“听你的口气,似乎对他有些不满了,不要这样嘛,在一起合作共事,要学会理解,要善于沟通。”然后却又微微叹了一口气,说:“你们在一起,我也知道是有些难为你了。余非的个性,我多少也是知道一点的,他当乡党委书记还有副县长时,就几次搞得前任县委书记游长江、还有县长李志高下不来台。但为什么他会被提拔,成为你的搭档呢,我想你是知道原因的。”吴益群说:“王晓慧书记一直看好他。”钟学林点点头,说:“是啊,我极力推荐了你接书记,王晓慧推荐他做县长。而省委都一一照准了。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省委对咱修州领导班子的信任,对咱修州工作的支持,那是百分之百的,你们梁木县当然包括在内。所以,我们不能有丝毫不团结的情况出现,你懂我的意思吗?”“明白。我们当然不会闹不团结,而且还颇有私交,只是目前意见还没有统一而已。”吴益群回答说,“您放心,我会耐心与他沟通好的。”

走时,钟学林硬要他带几盒茶叶回去,说:“这可是正宗的高品质的西湖龙井,有位朋友送我的,你带两盒,顺便也帮余非带两盒。”吴益群一再推辞,见钟市长拉下脸来了,便只好带上。不过对于上海征远公司投资建桥的事,吴益群觉得市长尽管不作任何指示,但可以肯定他是希望合作成功的,而自己多蒙他栽培提携,这点事都不能遂其意图,怎么着也是说不过去的。可是余非……吴益群一想到他,感觉有点头疼。其实他对余非,一向还是敬佩的,他和余非共事多年,深知其襟怀坦荡,性格直率,敢想敢干,少有私心,在领导干部中不多见。但不好的一面也正源于此,有时会显得很固执,以致一意孤行。“希望能够说服这小子。”吴益群苦笑地自言自语。

回到梁木县后,吴益群径直来到县长办公室,但门却是关着的。政府办主任何润田见书记来了,赶紧迎了过来。“余县长出去了是吗?”吴益群问。何润田笑脸答道:“是啊,下午上班时来了一下,然后就出去了,他没告诉我去哪里,要不我打他手机。”吴益群摇摇手:“不必,不必,我也是顺道过来看看,没什么事。”说完,转身离去了。

尽管吴益群不必让他打,但何润田还是拨通了余非的手机。“吴书记他找我有什么事吗?”余非在电话中问。“不知道,他来走了一下,又说没什么事。”何润田说。“哦,知道了。”余非挂掉手机,没有说是否赶回。此时的他正在梁木县母亲河边“微服私访”呢。

之所以冠之以“微服私访”,是因为他到梁河畔来,既没有通知辖区滨河街办的领导,也没有带主任、秘书之类的随行人员。他一路独行,观沿河街区的人来人往,看梁河中滔滔激流,望对岸那广阔的还未曾开发的新区,思绪万千。

余非来到一处渡口,只见两艘小渡轮正缓慢地在两岸来回接驳,一大群人焦急地守在两岸等待过渡,尤其是一辆辆货车排成长长的车队,司机们焦急地按着喇叭。余非问一位运煤到对岸的司机:“你们过渡经常要排这么长的队吗?”司机叹道:“是哦,今天还算好的,要是遇到天气不好,等上半天甚至取消航运也是常事。”余非又问:“你知道县里准备在这里建跨河大桥吗?”司机顿时来了精神,说:“当然知道,我们盼星星盼月亮,就是盼这一天早点到来,如果现在可以建桥,让我捐点钱都行。”

渡口边有位老同志一直在张望着河对岸,余非走过去套近乎:“老师傅好,在等船啊?”老同志点点头:“既等船也等人,今天我老姐要过来,她不认识我的新家,所以我到这里等她。”“看您的气质,是老干部吧。”余非说。老同志笑笑,提了提精神:“呵呵,在滨河街道办事处退的休。”余非问:“既然是老干部,那你肯定知道这里要建桥的事了。”老同志说:“不单是干部,老百姓们都听说这个消息了,这可是大好事啊,可以结束千百年来两岸人民只能靠渡船往来的历史,有利于促进两岸物资流通,彻底改变过去的生活用品和农副产品不能及时输送,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不便,且能够对河对岸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但我听说好像是建收费大桥,您怎么看?”“这个我就不太清楚。”老同志说,“我当然希望这桥是无障无碍的,车辆往来要交钱,恐怕对发展会有一定影响。”“可县里面好像拿不出这么一大笔钱,只能靠招商,而客商却要求建收费大桥。”余非叹道。“有全县人民啊!”老同志激动起来:“建桥是全县人民的百年梦想,我相信只要县里发个号召,老百姓那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说完,他上下打量起余非来。

“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老同志疑惑地说。余非笑而不语,随后告辞而去。“究竟是谁呢,知道的情况还不少。”望着余非离去的背影,老同志冥思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