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清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文皇后
中国封建社会的后妃,总共有多少,认真说是无法记数的。赵孟祥主编的《中国后妃全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中,光是从秦初到清末的2200多年间就有546名后妃入书。这些人在她们所处的时代是个尊贵特殊的群体,其中虽有不少人因诸多原因或失宠、或遭贬被打入冷宫,甚至惨遭杀戮,但多数人要么靠姿色天赋、要么凭仁厚贤德、要么因通达干练、要么则是心毒手狠而取悦于帝王,甚至参与或驾驭朝政而享用终年。本文的主人公则集美貌、贤德、干练于一身,做出了一般女人做不出的成就,在宫廷的血腥斗争中,她巧妙地使用了至今人们也无法说清的办法,屡屡得胜。经由她的扶持,儿子、孙子都做了皇帝,而她自己没有做过正式皇后,却风风光光地登上了皇太后、太皇太后的尊位,成为史官们笔下的辉煌女人。这个人就是清朝入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的母亲、康熙的祖母孝庄皇太后。
一
孝庄皇太后不是满族。她的父亲是蒙古科尔沁部(今通辽)的贝勒塞桑——布和,纯正的蒙古贵族。
她姓博尔济吉特,名叫布木布泰,生于公元1613年7月8日。由于家庭背景显赫,本人天生丽质、聪慧豁达,十三岁(1625年)便嫁给了清朝的立国之君爱新觉罗﹒皇太极。当时蒙满联姻为一种国策,在她出嫁之前,她的姑姑博尔济吉特﹒哲哲已经与皇太极成婚,是为嫡妻。
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两年后即公元1627年他才临登汗位,改年号为天聪,很快封哲哲为太妃,称中宫大福晋;布木布泰受封为西侧妃,称西宫福晋。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她的姑姑,名列第二。
六年后,皇太极又娶了一名蒙古女子扎鲁特,并封为东侧妃,称东宫福晋,便挤占了后宫的第二把交椅,布木布泰降居为第三;又过了两年,即天聪八年,布木布泰的同胞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并得到了皇太极的特别宠爱。布木布泰在后宫的排名一再后移,竟至降为第五。
天聪九年即公元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市)称帝,是为清太宗,改年号为崇德。重又册封五宫后妃。布木布泰的姑姑哲哲封为皇后,居清宁宫;她的姐姐海兰珠封为东宫大福晋,称宸妃,居关雎宫,位居第二;以下还有西宫贵妃,次东宫淑妃,分别列为第三第四,而布木布泰则被封为次西宫,称庄妃,仍位居第五。在这五名后妃中她年纪最小,姿色也最为出众,可就是没有得到皇帝的专宠,名次一直排在最后。但她对这些毫无计较,处之泰然。对上述后妃们恭敬有加,凸显了她待人处世的大度与宽容。
清太宗皇太极最为宠爱的是宸妃海兰珠,当时的海兰珠有“宠冠后宫”之说。她受封三年后又喜得贵子,宫廷中向来母以子贵,虽然这时的皇太极已有七个儿子,但宸妃得子不同一般,皇帝给予她的关心和爱护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海兰珠太幸福了,这幸福不单单是因为自己做了母亲,更因为这八皇子很有可能就是大清王朝的皇储。她陶醉了,陶醉在对儿子的莫大希冀中。然而事出意外,这八皇子在人世间逗留了不足十天便夭折了,宸妃一下子从幸福的颠峰跌落到痛苦的深渊,她经不住这种打击,病倒了。具有戏剧性的是,她的妹妹庄妃却在八皇子离世几天后的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3月15日),为皇上生下了第九个儿子福临。这九皇子的降生,使得皇太极很快从八皇子的夭折和宸妃卧病的阴影中解脱出来,把再得皇子的喜悦完全送给了庄妃母子两人。但庄妃是个荣辱不惊的人,依然平静如水。崇德六年(1641)宸妃病故。她曾是皇太极的最爱,这对他自然是个不小的打击。两年后,即崇德八年(1643)他也猝然离世,这时皇九子福临才只有五岁。
皇太极生前一心想要亲手灭明进关称帝的,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的首要障碍便是蓟辽总督洪承畴。这位洪大总督曾为崇祯初年的兵部尚书,是一位在朝廷上下具有重大影响的军政要员。可就在崇德七年三月(1642年4月)在与清兵的松山会战中失利,被清兵俘获。皇太极闻讯大喜,便下令尽快把他押送盛京,并派汉臣范文程等人轮番劝降,而洪承畴则“引颈承刀,始终不屈”。这使得皇太极十分焦急。他深知,洪承畴的开口应降就等同山海关的大门开启了一大半,挥师进关指日可待。可怎么样才可以让他归顺呢?为此他食不甘味,夜不安眠。正当他一筹莫展、焦躁不安时,有人禀报说:“庄妃请见圣上。”皇太极本来不想召见,但一想,庄妃进宫以来,一直低调为人,从未主动要求过什么,现在突然要求进见,想必有重要事情,便答应了。庄妃见到皇太极跪拜道:“臣妾闻听松山会战中清兵俘获的明将洪承畴,冥顽不化,宁死不降。臣妾愿意亲去劝说,用不了几天,他就会降服于陛下的。”皇太极听了,甚为惊诧,觉得她似乎是在痴人说梦,便淡淡说道:“笑话,像他那样一位文武兼备、经多见广的明之重臣,哪是你一个女人可以说服的。”然后,一面摆手一面说:“下去吧。”庄妃仍复跪着说:“请圣上相信臣妾,臣妾不会让圣上失望的。”她的执著和自信,终于领取了皇太极的许可证。回到后宫她立即乔装打扮成一名侍女,带上一壶人参汤,独自到了洪承畴的住处,见了这位自负傲慢、目空一切、无所畏惧的洪大总督后,她微微施礼问候道:“将军可好?奴婢特来探视问候。”洪承畴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年轻女人来到自己身边,便乜斜着眼睛斥责道:“出去!甭想用这种下作办法来对付我。”他误认为是皇太极在使用美人计了。可转念一想,眼前这个女人,貌美倒是不假,可衣着简朴,面无粉黛,神态端庄,举止更无轻佻,不像是自己所猜度的。因此,便不再说什么,微闭双目养神了。庄妃见状,趋前一步说:“将军,您乃万历年间的进士,年少得志,胸藏伟业,曾在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为官,直至领兵数十万,镇守关隘,实为朱家王朝的忠臣、重臣和功臣,您已是‘知天命’之年的人了,又有着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实在应当心胸开阔、虑事周密,想得开,看得远,不应当死守什么毫无意义的名节不放。识时务者为俊杰。恕奴婢直言,明朝气数已尽,尽管崇祯皇帝克勤克俭,事必躬亲,想挽大厦于即倒,但那只是枉做努力,于败局无补。大清必胜,已成定局。您仔细想一想,还有必要为一个即将覆灭的王朝去殉职吗?”说完,没等对方做出回应,又双手端上那壶参汤,极为诚恳温婉地说:“奴婢刚才的话,也许惹得将军不高兴,但却是奴婢的肺腑之言,您慢慢就会认同的。将军的身体很虚弱,奴婢特意用长白山的陈年老参熬了汤汁,既能滋神补气,又能强健体力,奴婢说句不当说的话,您就是要与大清顽抗到底,往赴刑场时也得精神抖擞、昂首阔步,方能显出英雄本色呀。”洪承畴已有几天不吃不喝了,闻到参汁的味儿,已是垂涎欲滴,又听了这女人亦庄亦谐的话,便不想拒绝了。说了声:“拿与本官品尝。”就这样,她喂一口,他咽一口,不大工夫,一壶汤汁全被他喝光了。此后一连三四天都要乔装的庄妃,为洪承畴送吃送喝。他耷拉着脸吃喝,她笑意盈盈地劝说。渐渐地,这位曾决心为大明捐躯的南方汉子,终于被一名年仅二十九岁的女人拿下,心悦诚服地投到八旗子弟兵的麾下了。
劝降的成功,使得庄妃在皇太极心目中的地位,陡然提升。而她自己经过这番磨砺,政治上也成熟了许多。
这件事刚刚过去一年多,正当清军在松锦大战中又取得胜利、皇太极踌躇志满、进一步谋划如何继续取胜时,他竟突患脑溢血,暴崩于清宁宫,这时是崇德八年八月(1643年9月),庄妃布木布泰刚满三十岁。
二
封建王朝的帝王驾崩,往往要带来一场为争夺王位而展开的斗争。这种斗争激烈而残忍,常会带有浓浓的血腥味儿。这一次也不例外,并且把并不显赫的庄妃也推向了斗争的旋涡,因为她怀中有个皇九子福临。
当时,拥立谁为新的皇帝,基本上围绕两个人,分为两大派。其一是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时年三十四岁,曾多年跟随父亲征战南北,深得父亲镶黄旗、伯父代善镶红旗和堂叔济尔哈朗镶蓝旗的拥戴支持;其次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他当年三十二岁,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出色军事家,曾西征河套察哈尔林丹汗残部,获取了元朝的传国玺,归献皇太极,深得皇兄的信赖和倚重。拥立他为新帝的主要有英亲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和正镶两白旗的高级将领。这阵势一经摆开,双方便都气势汹汹、声嘶力竭的摇旗呐喊,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正镶黄、红、蓝旗一方的亲王和将领们结盟发誓:“宁可死做一处,坚决要立皇长子豪格”;而正、镶两白旗的干将们则坚决要多尔衮继承皇位,并刺激他说:“汝不即位,难道是畏惧正镶黄红蓝旗的那伙人吗?有我们做你的后盾,你什么也不用怕,大不了做最后一拼。”
双方都呈剑拔弩张之势,气愤十分紧张。
就在这时,一个女人悄悄出场,用着另外一种方式,为自己年仅六岁的儿子争取皇位了。她不争则已,争则必胜。
她的方式隐蔽而巧妙,竟然使得皇长子豪格自动退出了争夺的战场,甘心站在一旁看热闹。与此同时,皇十四弟多尔衮也改变了态度,声称:“既然豪格不想继承这皇位了,我这做叔叔的也愿意后退一步,就让皇九子福临继承这大位吧。可他现在年龄还太小,我们也不能坐视不顾。所以我决定由我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为左右辅政,待幼帝年长以后即行归政。”他的这种态度,得到了广泛认同。就这样,在化干戈为玉帛的和谐气氛中,六岁的福临坐上了大清朝皇帝的宝座,是为顺治帝。他的生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庄妃先受封为先帝皇太极的皇后,再尊称为皇太后,后来直至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则是她死后的谥号。
孝庄使用了什么办法既避免了为争夺帝位的流血斗争,又顺利地把自己的儿子推上了帝位呢?最为流行的说法是“太后下嫁(多尔衮)”。但此说法证据不足,清史学家们为此疑案争论了二三百年,各持己见。依著名学者孟森的说法,似乎可以论归一家,尘埃落定,他的意见是:“太后下嫁,史无记载,诸多传说,皆属臆度。”但有一个事实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多尔衮的专横和野心。为了独揽朝政,他首先击败了郑亲王哈尔济朗,罢免了他的摄政资格,然后他自己便由“皇叔摄政王升称为皇父摄政王”,以至朝廷上下只知有摄政王多尔衮而不知有顺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