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8526700000089

第89章 终生紧握橄榄枝的“三娘子”(1)

三娘子是她婚嫁以后的称谓,她原名叫乌纳楚,公元1550年生于塞北草原鄂尔多斯一个蒙古族鞑靼部落的贵族家庭。她虽然生长在风沙弥漫的北国,看着牛马群羊长大,却天生丽质,秀美之气胜过江南女孩。再加上她自幼受着本民族能歌善舞的熏陶、接受者广袤草原自然气息的哺养,她的性格豁达开朗、活泼善良,歌声甜美,舞姿优雅,是个受人喜欢的好姑娘。

她在家中很得宠,父母亲朋都很爱她。从她呱呱坠地起便过着娇生惯养、衣食富足的生活。普通牧民的女孩长到十来岁,便要逐水草去放牧,接受者冷暖风沙的锻炼。她完全可以不受这样的磨练,可她偏偏不图享受,却很羡慕那种与牛羊为伴、风吹日晒的游牧生活。所以她经常跟随着牧民的孩子,学习她们如何放牧牛羊。她的母亲见她如此喜欢草原生活,便依着她的性子经常带她到野外观赏。一次,母亲带她到了“昭君墓”,这里风景更为秀美,绿草更加茂密。那位躺在墓中的汉族女子,已经离世一千多年了。但几乎每年都有人前来凭吊。母亲向她讲述了汉家女儿王昭君,为了汉朝和匈奴友好,而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的故事。她听得很出神,并暗暗佩服这位古代的汉家女人。从此,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便萌发了自己也要为蒙汉友好做些事情的念头。以后,每逢春风吹绿草原的季节,她都要跃马扬鞭与牧民女孩们,结伴到昭君墓前鞠躬祭拜。

她二十岁了,已经是一位亭亭玉立、风姿秀逸的大姑娘。这一天,她又骑着心爱的枣红马,与几个友好女孩到草原深处欣赏春光。忽然,一队人马奔驰而来。坐在一头鞍辔华贵、高头大马上的是一位精神矍铄、目光如炬的老人。他见几个女孩子当中,有一个长相、穿着、马匹都不同于一般的一个女孩,便上前询问她的家室和姓名。那女孩不卑不亢,微笑着回答了他的问题。老人听了哈哈大笑,这个女孩原来是他的嫡亲外孙女。

而这位老人身份更为不凡,他就是当时蒙古族鞑靼部落的最高首领俺答汗。当时蒙古族称最高统治者为“汗”,与汉人的皇帝等同。俺答汗的正妻克哈屯所生长女,便是这个女孩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就特别喜欢她,她也很尊爱外祖父。她懂事以后,从母亲嘴里知道,外祖父是个明达事理、统治有方,在鞑靼诸多部落中威望最高的人。他人又长的高大魁梧、神采飞扬,不怒而威,上下都很尊崇他。因此,她除了尊爱他,还多了一份仰慕。她与外祖父有十几年没见面了,现在两人在这天色湛蓝、绿草如茵、白色羊群远近蠕动、美丽如画的环境中相逢,格外喜悦。老俺答已经不认识外孙女,竟意外地见到了这个容貌昳丽、穿着华贵,就连她的枣红马都显得非常奇骏的她,异常高兴。就在这兴奋的瞬间,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要娶她。

外祖父婚娶外孙女,这在汉人看来是乱伦、是野蛮。但在蒙古族的婚俗中,这并不违背伦理道德。俺答汗回宫以后,便派人向女儿家求婚,但遭到了拒绝。因为,他的这位以美丽善良而名扬草原的外孙女,已经接受了鞑靼另一部落首领都司袄儿的聘礼,而且很快就要结婚了。

老俺答汗要娶外孙女做第三房妻子的决心,不可动摇。他说:“这事好办,袄儿是我管辖部落的首领,我再找一个女孩嫁他就行了。”

袄儿本人不敢违背俺答汗的决定,但这件事却使老俺答自己的后院着了火。原来,他给袄儿另找的姑娘,也早已“心许他人”,这个人恰好就是老俺答的嫡孙——把汗那吉。这把汗那吉的父亲早亡,是祖母克哈屯把他养大。从小骄纵,长大以后性情乖戾,为所欲为。听说了这件事以后,大发脾气。就在俺答汗与外孙女成婚不久,把汗那吉竟带着大批奴仆、兵丁投靠到明朝管辖的大同,这时是明穆宗隆庆三年(1570)。俺答汗闻知非常着急,便派人去追寻他的孙儿。那些人没有追回把汗那吉,却迎来了几位明朝的叛臣,其中有一个人叫赵全,他本是大同的地方官员,因贪污触犯了王法,害怕治罪,便率部下叛逃。见到了俺答汗以后,竟谎说:“您的孙子刚刚到了大同,就被巡抚当做奸细关进了大狱,受尽了酷刑折磨。您得赶快发重兵进攻大同,营救孙儿,不然,小王爷就很难保住性命了。”

俺答汗觉得这个汉人说得有理,便急忙调集人马武器,准备向明朝兴师问罪。

俺答汗新婚不久的三夫人,即后来被广为传颂的三娘子,闻听此事后,在归化(今呼和浩特市旧城)的别宫里急的团团转。她从懂事开始,就立志做一名促使蒙汉友好相处的和平使者,现在自己身处大权在握的蒙古汗王身边,完全有机会劝阻他对明朝的敌视和穷兵黩武,她在等待着时机。

俺答汗的正妻克哈屯,担心丈夫以重兵进攻大同,进一步激怒了明朝官员,对孙儿更为不利,便又哭又骂俺答是个老糊涂。俺答汗听了又急又气,便回到三娘子的住处,向她问计。

三娘子诚恳劝导说:“大汗,依我的意见,还是和平解决为好,用兵打仗,胜负难料,而蒙汉两族人民都要遭受战火涂炭。为长远计,不妨派使者向明朝请和,明朝新皇帝朱载垕继位不久,内阁大学士张居正辅佐朝政。听说这个人很有执政能力,深得明皇信任。如果咱们主动友好,他和隆庆皇帝不会拒绝的。”

俺答汗深知自己的外孙女通达事理、关心国事,她想用自己的善良之心惠泽众多牧民,而自己又何尝不愿意这样做呢。可蒙汉多年对立,现在孙子又落在汉人手里,自己主动求和,怕会遭到拒绝,那样自己就威望大跌了。想到这里,他长长叹了一口气,三娘子的慧眼一下就看穿了他的心思,便又细声柔语地说:“二十年前,大汗正是年轻气盛,曾带兵进攻明朝的都城北京,结果招惹人家的反击,杀蒙人、抢蒙马,烧草原,使我们遭受了巨大灾难,这是我们无理在先。现在我们应当反思,改弦更张,以礼待人,主动请好,明朝不会拒绝的。如果第一次遭到拒绝,那就再来二次、三次表示与之友好,总会化解蒙汉之间宿怨的。”

俺答汗觉得这位年轻的三娘子,比他身边的任何人都有头脑、有见识,便同意了她的意见,派特使到大同求和。

三娘子估计的很对,当年明朝以“以暴易暴”的手段,对蒙古牧民大肆烧杀,完全是奸相严嵩唆使嘉靖皇帝的结果。到了隆庆年代,辅政大臣高拱、张居正都是很有政治远见的人,他们既要加强防御,又要坚持“睦邻”,希望与蒙古族友好相处。所以当把汗那吉进入大同后,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总督和大同巡抚方逢时,便立即接见了他,对他热情而友善,并要他安心住下去。然后,他即奏请朝廷,抓住这个机会,与俺答汗讲和。

汉蒙双方都有了友好相处的愿望,只待使者来临了。

很快,俺答汗的特使到了大同,两方经过商议,蒙方答应把赵全等叛臣立即交还明廷;明朝为了表示答谢,立即任命把汗那吉为指挥使(掌管地方治安的官员),并让他很快回到俺答汗身边。祖父见到孙儿带着明朝官职安然而归,非常高兴。他对三娘子笑着说:“是你的智慧让我从昏聩中清醒过来;是你的高瞻远瞩为蒙古大漠争得了草绿羊肥的春天,你应被尊为和平女神。”

汉蒙不仅停止了血腥征伐,还在长城的几个隘口设立了贡市,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这对双方政府和广大农牧民,都有极大好处,不仅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改善了百姓的生活,还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