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8526700000081

第81章 她成就了元曲大家关汉卿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苑中的瑰宝和奇葩,它们如同闪烁耀眼的繁星,以其浩瀚深邃、色彩斑斓,坚定永恒地占领着中国古代文学“重地”和艺术“净土”。在这些文学品类中元曲比起唐诗宋词来,它的社会背景和人际关系有着许多特点。汉民族中的劳苦大众,除了受着统治阶级的盘剥压迫外,还遭受着等级森严的种族歧视。元朝统治者把黎民百姓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含契丹、女真和高丽族人)和南人。其实南人也多为汉人,是指南宋统治下的人民。在这四种人中,蒙古人是贵族,其次为色目人(西域及西北各族),被视为低劣的便是北汉人和南汉人了。

在元朝统治者的高压和统治下,一些文人志士便以笔墨为武器,创造了一种区别于唐诗宋词的文学体裁——杂剧和散曲,二者合称为元曲。写元曲的人很多,最为人们熟知的当首推关汉卿。他的一部《窦娥冤》演遍了大江南北,妇孺皆知。直到如今,人们有了冤情还以窦娥自喻。除了关汉卿外,著名的元曲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与关汉卿并称“元曲四大家”。

与关汉卿同时代的一位女艺人,被人们誉为色艺双全、侠肝义胆。她就是杂剧演员珠帘秀。这位珠帘秀貌美绝伦、才智过人,身在勾栏(当时演唱游艺场所),心志高远,蔑视权贵,勇于抗争,视杂剧艺术为生命,终身为之奋斗。

元代的杂剧是把歌乐舞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所以对杂剧演员的要求较高。既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又要具备高妙的的艺术造诣,不是一般的歌女、舞女所能及。珠帘秀是元初名望最高的杂剧演员,有人称她在中国女演员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喜剧皇后。这样一位艺术名家,史书却既没有说明她的籍贯,生卒年月也无以查考。但她在正直的文人心目中却占有显要地位。元代的传记作家夏庭芝在他的《青楼纪》中,为一百多名女艺人做传,第一名便是珠帘秀。

珠帘秀能演多种角色,《青楼纪》中说她:“驾头(帝王一类人物)、花旦,软末泥(生角)等,悉造其妙”。以致能在元代杂剧舞台上享有“当今独步”的赞誉。她性耿而活泼,善与一些文人雅士交往。当时许多女艺人都自觉身份卑微,羡慕荣华富贵,希望自己能嫁个达官显贵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唯独珠帘秀既不轻视自己,也不小看那些志大才高但地位低下的人士。她的这种清高自尊、自强的精神和她的才艺一样得到了人们的尊崇。

才子风流,才女情深,这就为珠帘秀与文学大家关汉卿的爱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关汉卿约生于金末,成长于元初,元大都(今北京)人。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高产作家。他出身贫寒,又不肯为元朝做官,他了解和同情下层百姓的苦难生活,尤其怜悯那些所受压迫更深、遭遇更惨的青年女性。平民女孩朱小兰无罪受死,含冤九泉的事件,激起了他的愤慨和创作欲望,便与珠帘秀商议说:“我想为类似朱小兰的女孩们写一个剧本,控诉当今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毫无人性,但这有很大风险,你说我应当怎么办?”

“这还用犹豫吗?写!你写,我来演。我要拿出我的看家本领演好这出戏。官府如果追究下来,我与你共同承担责任。”

关汉卿得到了她的支持和鼓舞,便奋笔疾书,几乎是一气呵成,写出了传世名作《窦娥冤》。珠帘秀第一个看了剧本,拍手叫好,并立即组织演出班子,她饰演主角窦娥。

首演成功,引起了社会轰动。珠帘秀以她的精湛演技,一丝不苟的台风和深沉哀戚、清丽动人的唱腔把个倍受冤屈的农家少妇,演的逼真鲜活。观众为之流泪,文人为之击节评说,说她把自己的才艺发挥到了极致。关汉卿对于她的鼎力支持和担纲演出,更是感激不尽,对她更加尊崇和爱慕。

正如关汉卿所预料的那样,《窦娥冤》的演出惹怒了那些贪腐的权贵们。元世祖的权臣阿哈马知道此事以后,高声大骂关汉卿斗胆包天、珠帘秀活的不耐烦。很快下令关汉卿马上修改剧本,珠帘秀不得重演原作。

关汉卿一时没了主张,便与珠帘秀商议应对办法。珠帘秀也大怒了,她秀眉倒竖,一手叉腰,一手指着阿哈马官邸方向说道:“别说是他阿哈马让修改剧本,就是忽必烈下了圣旨,我们也敢抗命不遵。难道他们还要亲手再制造一起‘窦娥冤’吗?演!继续演!”关汉卿见她一个文弱女子尚且有如此胆魄,便也勇气大增。回复阿哈马说:“不修改,继续演。”

自从元世祖入主中原,阿哈马作为朝廷重臣、皇帝宠臣还从来没有遇到过敢在他面前说个“不”字的人。这会儿遇上了,很简单,抓起来,送大狱,等候问斩。

这阿哈马因为专横跋扈、贪赃枉法,令朝野憎恨。他下令抓捕了关、珠二人,并将择日斩杀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愤怒,当时有一位地方小官、名叫王著的千户长,实在不忍眼见两个深有名望的人,惨遭杀害,便设计诱杀了阿哈马,关汉卿与珠帘秀得救出狱。从此他们更加忠于自己的事业。关汉卿奋笔疾书,很快又为珠帘秀写出了《救风尘》、《望江亭》、《调风月》、《拜月亭》等多部杂剧剧本。珠帘秀饰演了《救风尘》中见义勇为、智胜恶棍周舍的妓女赵盼儿和《望江亭》中,敢与仗势欺人的杨衙内相斗的青年女子谭记儿以及《拜月亭》中的少女王瑞兰等主要角色。这些剧目的演出,仍与《窦娥冤》一样,都获得了极大成功。演员的饰演成功,无疑也为剧作者大扬其名,因此说,两人的合作,互为成就,相得益彰。

珠帘秀除了演艺超人,文笔也很出众。经常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以小令相唱和。当她与关汉卿热恋时,两人曾暂时分离,她倍觉惆怅寂寞,便信笔写了一首《玉芙蓉》:

寂寞几时休?盼音书天际头。加人病黄鸟枝头,助人愁渭城哀柳。满眼春江都是泪,也流不尽许多愁。归来后,同行共止,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小令虽然直白了些,但可以看出她对关汉卿的思恋之深、感情之切。

除了关汉卿外,珠帘秀与著名元曲家胡紫山亦有词曲往来。一次,胡作一曲《沉醉东风》赠她,全文是:

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月淡时,风清处,都割断落红尘土。一片闲情任卷舒,挂尽朝云暮雨。

珠帘秀看了,立刻会意。曲中暗喻她的名字,夸奖了她的月淡风清,不陷红尘之性情。

还有一位元曲名家卢挚,倾慕珠帘秀的才貌和演技,遂成为她的好友。两人相识时日不长,卢挚便远去他方,临别,作《寿阳曲》(又称《落梅风》)相赠,表达了留恋她的情意:

才欢娱,早间别,痛煞俺,好难割舍。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珠帘秀很感谢他的留恋,便依韵作答:

山无数,烟万缕,憔悴煞,玉堂人物。倚蓬窗,一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

一代名伶、戏剧皇后珠帘秀与关汉卿相爱良久,但不得相伴终生,最终劳燕分飞,各守孤独。两人在分别很久,关汉卿依然思念她,曾作词赞她:

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

现代著名剧作家、诗人田汉曾于1958年写出剧本《关汉卿》,在舞台上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关、珠两人的爱情故事。

当代作家王新纪、王仲德于2007年又在北方昆剧院,推出了大型昆剧《关汉卿》,进一步演绎了关汉卿与珠帘秀的相爱,以及对元杂剧事业的不朽贡献。

在中国艺术史上,珠帘秀与关汉卿形影不离。没有她,中国的文学史不会为他树立那么光彩夺目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