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8526700000048

第48章 殉国于山麓的烈性女子张氏

张氏是前秦宣昭帝苻坚的夫人。她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深明大义的女人。但历史没有留下她的名字和生卒年月。苻坚是寿光三年(公元357年)即前秦帝位,以此推算,张氏约生于公元330——340年之间,殉国于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寿终于四十几岁。

前秦是十六国时的一个小国。十六国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只占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便结束了。

东汉末年,我国北方和西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向长城以内及近黄河沿岸迁徙,分别居住在山西中部、南部和东北的辽东、辽西以及甘肃、陕西等地。有的仍保持本名族的独自集居,也有的与汉人杂处。

西晋司马氏统一三国后,对内迁的少数民族疯狂地进行经济盘剥和政治压迫,歧视他们的人格尊严,将一些身强力壮的男人掠卖为奴,女人贱为婢妾。各少数民族不甘于这种凌辱和欺压,便纷纷起来反抗统治阶级。与此同时南方的西晋统治阶级内部,也处于自相残杀的内乱中,国事势为消弱。在内外交困中,西晋王朝只维持了五十多年便行灭亡。这时,居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中的权贵,便先后建立了十几个割据政权。这些政权又相互侵扰吞并,经过一百多年的战乱,到了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才结束了这种混乱局面。历史上把这段时间称为十六国时期。

前秦的宣昭帝苻坚于公元357年在长安称帝。他是一位胸襟开阔、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很有作为的皇帝,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征战,消灭诸多割据势力,从而统一北方,甚至于平定全国。他在位二十五年,确实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先后消灭了前燕、前凉和代国,统一了北方广大地区。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苻坚又做出了南征东晋、统一全国的计划。而后便积极准备粮秣、训练兵马。当时苻坚的王后是苟氏,张氏为妾。但因张氏貌美、稳健,说话做事均为他人所不及,所以深得苻坚的宠爱和信任。在他计划举兵东晋时,首先征求了张氏的意见。张氏深谙后宫不得过问政事的规矩,面对夫王的垂问,先是微微一笑,而后轻声说:“臣妾长年深居后宫,对军国要事懵懂无知,对东晋的国情民愿更是知之甚微。现在大王意欲御驾亲征,是否顺应天时人意,还请大王酌情定夺。”苻坚见张氏如此谦虚谨慎,便不再説什么,打算再与众大臣商议征讨事宜。

苻坚征讨东晋的计划刚一提出,便遇到了阻力,左仆射(左丞相)权翼、太子符宏和他的弟弟阳平公符融等朝中重臣都极力劝谏。认为当时举兵征讨东晋不合时宜,应从缓计议。

苻坚要征灭的东晋,是在西晋衰亡后,在我国南北方世家大族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国家,首任皇帝是司马睿。他乃是智比诸葛孔明的司马懿的曾孙,十五岁为琅琊王。在琅琊结交了大士族王导。王导也愿意为他出谋划策。公元307年移镇建康(今南京)。这时王导与司马睿已是“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刚将王府移到建康时,江南的世族大户看不起司马睿,王导便煞费苦心,为他到处游说,才逐渐打开了局面,取得了江南望族的支持与合作,形势逐渐好转。

而这时北方的割据势力,正相互拼争、战火不断,导致不少名门望族弃家南逃。王导见此情形,觉得正是笼络人才的好机会,便建议司马睿“收其贤俊,与其共事”。这就又团结了一大批北方大族中才俊之士。司马睿还将其中的一百多人任为属官。如此一来,他便得到了南北两方世族的支持,站稳了脚跟。公元318年西晋愍帝被杀,司马睿便正式称帝,即晋元帝,都城仍在建康。因其位于江左,遂称东晋。由此可以看出,东晋王朝的阶级基础是世族大家。而世族大家的贪婪本性便成了东晋的先天弱点。各世族之间的争权夺势,彼此倾轧,政治局面十分混乱,经济得不到发展,国力软弱,根本无力收复中原,更不用说统一中国了。

苻坚就是因为看清了东晋王朝的建国基础和它的先天弱点,才萌发了进攻它、消灭它的念头。但前秦的一些朝廷重臣和谋士认为,以前秦当时的国力、军气、民心和天时地利等诸多因素,都表明不宜举兵南下攻打东晋。苻坚却不顾这些,坚持自己的主张。他的一意孤行,使得张氏十分不安。她认为那些提出反对意见的大臣是对的,特别是平阳公符融的意见更不容忽视。此公一向深谋远虑、计高一筹,又是大王的胞弟。而苻坚却充耳不闻。这是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张氏为此茶饭不思,夜不安眠,愁得暗自垂泪。经过反复思考,她决定亲自劝谏丈夫。虽然这是违背“后宫不得干预政事”禁令的,但为了国家利益,她顾不得那许多了。

这天,她穿戴整洁、神态肃穆,趁着苻坚兴致较好的机会,用着极为温婉的语气对丈夫说:“前几天大王曾垂问臣妾对举兵征战东晋的意见,当时臣妾没有做出具体回答,其实臣妾是有自己看法的,只是碍于宫禁没敢直说罢了。后来仔细想想,那样做也不合适,既然大王看得起臣妾,臣妾就应当坦言无讳。”

“是啊,在众多的后宫女人中,我最看得起的就是你。因为你聪明睿智,凡事有自己的见解。而且很多时候,你的见解是正确的。怎么,今天你想说说对我欲举兵东晋的看法吗?那就说吧。我想你不会和我的弟弟阳平公以及太子等人那样,也反对我出兵吧?”

“大王,您平时不是很信任阳平公吗?”

“阳平公对前秦忠心耿耿,人也足智多谋。但在出兵东晋问题上,竟然不支持我,我很不高兴。”

“大王,您难道不追问一下,他为什么不支持您吗?”

“还不是老一套,什么征战大事,不可轻举妄动,要靠天时地利人和。他人未老,思想却很顽固。你也不会同意他那套说教的。”

“大王,请您不要嫌弃阳平公的老一套,那是他的经验之谈,不说字字珠玑,也称得上是至理名言。臣妾大胆建议您还是认真考虑一下他意见吧。”

“怎么,你竟然与他意见相投了,岂有此理!”看得出,苻坚不高兴了。但她不想退缩,便以更加柔顺的口气说:“请大王不要动怒,臣妾之所以敢于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向大王进言,实在是出于对前秦的无比热爱、对大王的深切关怀。臣妾有许多话要说,希望大王能够容忍我说完。否则,我就枉为您的宠夫人了。”张氏在说这几句话时,是动了真情的,不只容颜变色,而且已是两眼含泪了。

苻坚坚信他的这位张夫人,是一位心底无私、识书达理、做事稳健,不轻易吐露己见的人。再加上,当时她那情真意切的样子,使得他不得不容她把话说完。于是,点头示意。

“大王,我很小的时候,就听一位智者说过,不论是天生万物,还是帝王治国,都要顺其自然,才能成功。古圣贤大禹治理水患,是用了疏通九州、堵塞九泽的办法,才成功的。这是因为他顺应地势;后稷播种百谷,春播夏锄,秋收冬藏,疗养民饥,为民造福,是因为他顺应了天时;商汤、周武之所以灭掉夏桀、商纣,是因为他们顺应了民意。就连人们使役牛马重负而致远,也是因为顺应了牛马善于劳作的本性。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凡事顺其自然的就会成功,否则就要失败。现下大王要举兵伐晋,之所以遇到了阳平公等人的劝阻,那是因为我前秦连年征战前燕、前凉和代国,百姓们苦于烽火不断,迫切希望休养生息,这就是民心所向,而大王却忽视了这些。”张氏说到这里,暂时收拢了话锋,亲切地望着苻坚。而苻坚对她的话未置可否,只说了声:“你说完了?如果没说完,可以接着说下去。”

“臣妾再从另个方面说说不应伐晋的理由。我还知道,国王兴师讨伐,还应注意观察一些征兆。民谚说:‘夜间鸡鸣不利于出师;犬聚在一起狂吠,则预示着宫室即将空虚;兵器无故响动、厩马惊跳是挥师失利不得而归的前兆。’而上述这些现象,自今年秋冬以来,都曾多次出现。大王不可不予重视啊。”

其实,这些现象的出现苻坚是知道的,也曾听说过这些都是不利于挥师征战的兆头。但他平定江南的心情太迫切了,竟然置一切于不顾,一意孤行了。尽管他心爱的夫人推心置腹地说了那么多话,他仍然不肯改变初衷,竟冷冷说道:“我所决定的军事大计,妇人不要干涉。”张氏听了他这话,满腔热情顿时冰冷了下来。她不再说什么了,悻悻地低下了头。

张氏有个亲生儿子符诜,深得苻坚喜爱。况且这符诜也读了不少书,懂得许多事理。她想自己劝说失败,可能真的因为自己是个女人,这么严肃的军国要事,哪能听信一个女人的意见。如果让符诜去劝说,可能会有效果。她便让儿子去劝说父王。

第二天,符诜满面春风地面对苻坚说:“父王,您要讨伐东晋平定南方,这样的雄心壮志是我们诸王子的最好榜样。但挥师南下、深入水乡,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父王应谨慎酌量。东晋虽然有许多天生弱点,但也有长我之处,像谢安、桓冲那样的能臣,便是东晋之栋梁。忠于父王的阳平公符融,也是个谋士,听信他的建议定会于国有利,可父王却置他的进谏于不顾,这让儿臣百思不解。恕儿臣冒昧,请您在伐晋的事情上改弦更张吧。”说完,恭顺地看着父亲。

苻坚的确很爱这个儿子,但听了他的一番话后,却一反常态,口气冷硬地说:“你还是个毛孩子,懂得什么,赶快回到你的宫寝去读书吧。”

所有人的劝阻,都在苻坚的固执面前失败了。他很快就着手武装被他征服过来的几十万鲜卑、羌、氐等少数民族中的男丁,作为他的讨晋大军,号称百万。于太元八年(公元383年)五月举兵南下。当时他非常自负,扬言“投鞭即可断流”,灭掉东晋指日可待。而他率领的由多民族组成的军队,都各怀心腹、且少训练,军事素质低,也不愿意为苻坚去卖命。

阳平公符融虽然不支持哥哥的独断专行,但他为了前秦还是亲率二十五万大军为先锋,从长安一路东进,直奔东晋都城建康。到了这年的十月,他便攻占了安徽的寿阳(今安徽寿县)。苻坚自己率领的七十多万步兵、骑兵为主力也在向东南挺进。

在前秦百万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暂时得到了缓解,广大人民群众也都惧怕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的进犯,于是,举国上下;一致主张奋起抗秦。而当时的东晋只有八万军队。

就是这百万大军与八万人之战,由于前者军心不振、纪律松弛,再加上万里行军,以劳对逸,人地生疏,得不到支持,虽有几次小胜,但在淝水之战中前秦军大败,阳平公符融为晋军所杀。这时的苻坚也不知所措,竟至登上寿阳城头时,出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听觉、视觉上的错误。最后他不得不带领十几万残兵败将逃回了长安。

淝水之战,使得前秦元气大伤,不久即土崩瓦解。公元384年,鲜卑族的慕容垂建立了后燕,自称为帝。第二年,羌族首领姚苌攻陷了长安,苻坚只好带着夫人张氏逃往一个叫五将山的山上避难。很快,苻坚被姚苌生擒后杀害。苻坚死前,曾悔愧交加地对张氏说:“因为我的刚愎自用,不听大家的劝阻,毁了前秦,害了自己,也连累了你。我死后,你要精心抚育诜儿,母子相依,度过后半生吧。”这时的张氏,已是万念俱灰,泪如雨下,她艰难地走到丈夫面前,爱抚地为他整理了一下衣衫,悲切地说:“大王对我之厚爱,臣妾没齿不忘。前秦灭亡,是它的气数已尽。大王不必自责,你举兵伐晋,志在统一全国,无错无过,只因天时不利,不肯助君,以致兵败国破。大王戎马一生,曾经辉煌显赫,这已经足够了。今日大王将去,臣妾亦不愿苟活,为前秦、为大王,我先行一步了。”说完,愤然扑在为杀苻坚准备的长刀上。血,鲜红的血,溅到苻坚的脸上,他两眼一时模糊,就在这瞬间,刀斧手向他举起了那柄带血的长刀,他倒在了张氏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