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8526700000043

第43章 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

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自从秦统一六国后,七国文字逐渐由各种篆文统一为隶书。隶书较篆字易写易读,与真书(即楷书)接近,为汉字进步为楷书打下了基础。到了魏晋时期,隶书仍在盛行,但真书更为广泛的应用。书圣王羲之便是生长在东晋的名门世家,他之所以成就书法盛名,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功于他少年的书法老师卫夫人。

卫夫人,公元272年出生于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大富豪兼世代工书的卫家。她名铄,字茂漪。自幼受到翰墨书香的熏陶,再加上天赋中多有书法灵性,且自知努力,所以,她以女人之身成就了书法大家之名。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卫铄不仅生在了富豪兼书法世家,且家学渊源。她的曾祖父卫觊、祖父卫瓘、叔父卫恒都是北派书法大家。南宋书法家赵孟坚在《论书》中说:“宋、晋而下,‘书’分南北”,而东晋卫家则为北派书法艺术的奠基者,尤其是卫恒的草书曾被誉为北派之冠。除了父兄的指导,她还曾师从书法大家钟繇,将钟、卫书法之长融为一体,使得书法艺术更趋于完美。她成年后,嫁给了汝阴(今安徽阜阳)太守李矩,故人们称其为卫夫人。

已为人妻的卫夫人,依然执著于书法艺术,并以其独特的书法天赋,侧重书法理论研究,著有书论《笔阵图》。书中除借鉴了前人的书法理论外,并具体细致地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横、竖、点、捺、撇、钩,每一笔都有极为生动形象的要求。如说“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坠石”、“竖如万岁之枯藤”等。如此一来,如何下笔和收峰,便须用心认真揣摩。她拜师钟繇,但没有拘泥于钟派的扁方字型,而改为长方。这样,便距离隶书的平扁更远了些,人们看起来更为挺拔有力,闲雅清秀,楷书之型已近成熟。

除书法理论外,她还有《名姬帖》、《卫氏和南帖》传世。从影印件中可以看出帖中之谋篇、布局,合理达畅,通篇透着灵性和独特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

对于不同书体的用笔,她同样有着具体而深刻的要求。如对篆书的要求是:“要飘扬洒落”,这在笔法上就要居高临下,用力均匀;对草书“要凶险可畏”,这就要用足气力,一挥而就,气势磅礴,凛冽大方;对八分书要“窈窕出入”,这就是用力要轻,下笔要巧,字型端庄而秀美。这样一来,书法上用笔的轻重急缓之别,就都极为形象地呈现在初学书法者的面前。

接着,她又写道:“倘每为一字,各像其形,则斯超妙矣,书道尽矣。”

书圣王羲之生于公元321年,当他年少拜姨母——卫夫人为师时,她已年近花甲,名望已经很高,人称一流书法大家。非如此,当时东晋的显族兼书法世家的子弟,也不会投到她的名下。她很慈祥,但对王羲之的要求却极为严格。

王羲之之所以成就了“书圣”之名,除了他的家世影响和他的书法天赋外,就得功归他的发蒙老师——卫夫人了。

开课伊始,卫夫人问他学习书法首先要做什么,王羲之回答说:“注意选择纸、墨、笔、砚的产地和品种,一切择优而取。”她听了以后说:“这‘文房四宝’的确重要,人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上溯书法其源,师法古人。师古人之志,法古人用笔之妙’”,用她的原话便是:“书法之妙,莫先于用笔。”而在用笔之妙上,她又有许多细致而独到的见解。那就是:“言为心声,字为心画”、“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急者,心乎不齐,意后笔先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这种对“心志”的要求,表面看来似乎超出了书法艺术,实际上却是书法能否成功的根本。

她除了强调“意前笔后”外,在用笔上,提出了“多力丰筋”说,具体解释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又进一步说:“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些理论之精当,前所未有,纯系卫夫人独创,其影响之深远,直至如今。

王羲之是深谙她的这些理论的,出于对书法的热爱和对老师的尊崇,他写了一篇《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文章,在《笔阵图》的基础上,对书法理论又有了进一步的阐释和发展,以至青出于蓝,成为中国书法史上首屈一指的人物。直到现在,临摹他的《兰亭序》依然是学习书法的启蒙程序。而他的“永”字八法就是在卫夫人所倡导的笔法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王羲之在生活上极为关心恩师,经常在饭后去问候她,吃得好不好。一次,当他又去卫夫人的餐室时,见饭菜未动,砚中的墨汁却全没了。再看卫夫人的嘴,竟黑乎乎的粘满了墨汁,原来是她一时犯了“书痴”,竟把墨汁当做饭菜吃光了。经王羲之挑明后,师生两人相对大笑。

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因其人品、书品和书论具佳,所以得到了许多优异评价。有人称赞她在学习钟繇的基础上,又有了发展和创造,使得书法充溢了一种有异于其他艺术品的独特美感和女性的妩媚娇柔且挺然卓立的风格。因此,唐人韦续说:“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沼浮霞。”故将她归入著名书法家之列。其作品为第一等中的第三级;另一个书法名家李嗣真说:“卫夫人的‘正体尤绝’”,而著名书法理论家张怀瓘也承认:“李妻卫氏‘自出华宗’”。就连她的老师钟繇也夸奖自己女弟子的书法说:“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

卫夫人与李矩生有一子,名李充,曾官至中书侍郎。在母亲的影响和训导下,除文学外,书法也有很好成就,在书法史上留有其名。李充的两个堂兄李式、李廞都是东晋的书法名家。特别是李式在当时已与书法权威王廙(王羲之的叔叔)齐名。直至唐代,江夏李氏书法仍承传有人,而且出了书法大家李邕。所有这些都与卫夫人的言传身教有着密切关联。所以张怀瓘在他的《书断》中介绍李式的条目里说:“李式甚推其叔母(即指卫夫人)”

因为卫夫人的关系,李家与王家有通世之好,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王羲之同好。”

卫夫人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冬,逝世于剡县儿子李充的任所,享年78岁。她死后不久,王羲之于同年十一月十三日写有《姨母帖》,以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