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8526700000021

第21章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本文标题,乃是东汉著名文史学家班固一首诗歌中的最后两句。诗中所云百男不如的缇萦复姓淳于,全名为淳于缇萦。是汉文帝时齐国临淄一位名医淳于意的女儿。是她的一纸上书,为我国帝王时代的法制史增添了熠熠生辉的一页,谱写了平民百姓“参加修改”刑律的崭新篇章,也为广大妇女大胆参政议政树立了榜样。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其赫赫政绩曾与他的儿子刘启——汉景帝并誉为“文景之治”。而汉文帝的生母薄氏却是一位出身卑微、不受汉高祖刘邦宠爱的妃子,只一次临幸就受孕生子刘恒。她担心在宫中遭受吕后的迫害,便于公元前196年跟随儿子——时为代王的刘恒住在封国代郡。一住就是十八年,直到公元前178年吕后谢世,在大臣周勃、陈平等人的拥戴下,刘恒继承帝位后,才回到京城长安。汉文帝在为代王的这段时间里,经常接触百姓,了解他们的疾苦。再加上母亲薄氏的教导,他养成了仁厚的性情、肯于体恤百姓。汉代开国之后,仍沿袭秦制,保留了对犯人的肉刑,即黥、劓、刖三种刑罚。黥刑是在受刑人的脸上刺字,也称墨刑;劓刑,是割掉鼻子;刖刑是断足。这些刑罚的残酷,不只是行刑时给犯人带来的极大痛苦,还有终身不能恢复原貌的长期折磨。

公元前167年,齐国的名医淳于意在给一位富商大贾的妻子治病时,服药几天后竟然死去。这位商人依仗自己财大气粗,便状告淳于意“庸医害命”。官衙采信了原告的一面之词,将淳于意判了肉刑,并要押赴京城长安执行。这很可能是一起冤案,因为淳于意不仅学识渊博、医术精湛,而且人品端正,极有德行。他曾担任过齐国京城粮仓的太仓令,任职期间,克尽职守,廉洁奉公。官府上下都尊称他“太仓公”。他专门行医后,因医术高超,曾与扁鹊齐名,并称为神医。他除了擅长内、外两科,还精于治疗妇女不孕或育后无乳,就连口腔诸病也能药到病除。尽管如此,他还是经常说:“病人最担心的是病多,而医生则最害怕自己的医学知识和治病的方法少。”所以,他钻研医术十分刻苦。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对这位名医给予了极高评价,曾把他治愈的二十四人的病情、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法做了详细记述。这二十四人中,上至齐王太后、王公大臣、富商大贾,下至妇孺百姓。对所有这些人,均诊断无误,言几日死者必死;言何日愈者,果愈。因此说,那位死了妻子的商人状告他“庸医害命”,可信度不多。很可能是丧妻报复。

淳于意没有儿子,但对五个女儿都给予了良好的教育。除了敦促她们学习文史,还用医书上所讲的“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德教诲她们好好做人。希望每个女儿都赛过须眉。可当他获刑即将押解长安时,心里十分委屈和难过。五个女儿除了扯着他的衣襟痛哭,没有一个能在这关键时刻帮他减轻痛苦。无奈中他只有仰天长叹,脱口说出:“因为我没生儿子,现在有了危难,连一个能够帮我办事的人也没有。你们姊妹只会哭哭啼啼,这又有何用?”说完,即被押上了囚车。他最小的女儿淳于缇萦,当时只有十三、四岁,听了父亲的长叹和抱怨,看了看四个哭成泪人的姐姐,心中一阵巨痛。暗想:“父亲说得对,那富商就是因为淳于家没有顶门立户的男子汉,才敢欺凌忠厚老实、年纪又老的父亲。不行,绝不能眼看着父亲惨遭酷刑。五姊妹中就属自己年幼,正好可以利用“童言无忌”的优势,上书皇帝,拯救父亲。”想到这里,她抹干了满脸泪水,对姐姐们说了一声:“我要跟随父亲进京,说不定对他会有些帮助。”姐姐们知道这个小妹妹自幼聪明果敢,很有才能,听了她的话,都点头赞同。急忙为她打点衣物,鼓励她陪伴父亲进京。

途中,这个小姑娘紧跟着囚车,硬是一步一步走到了京城,所经历的艰辛难以言喻。进了长安城以后,淳于缇萦先住进了一家小客店。一个从未出过家门的小女孩,乍一到了这举目无亲的陌生地方,心里又时刻惦记着关进大牢等待肉刑的父亲,她难过极了。一时也想不出如何写好给皇帝的信。当天晚上,她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忽然回忆起父亲给她讲过的一个故事。大意是:父亲有一次行医到一个偏远的的小县城,刚在一个客栈住下,便来了许多人,请他赶快去抢救一名溺水的小女孩。这个女孩叫曹娥,幼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一天,父亲外出不慎失足落水,曹娥在水边哭着等待父亲。可十多天过去了仍不见父亲的踪影,她再也等不下去了,便纵身跳入水中,想深入水底寻找父亲。她水性不好,又正值天寒季节,很快她也失去了知觉。过了一会儿,她和父亲的尸体都浮出了水面,乡亲们知道后,纷纷跑到水边施救,但苦于没有办法。正在这时大家听说神医淳于意来了,便急忙前来邀请。淳于意立即跟随众人到了水边,曹娥的父亲已经死了十多天,无须抢救。而曹娥刚刚毙命,父亲使出了全身解数,想挽回小女孩的性命,可惜她也没有能够死而复生。父亲讲完这个故事后沉没了一会儿,哀叹道:“可惜她死的时间也久了,不然。我或许能够救活她。”淳于缇萦想到这里,恍惚中似乎又听到父亲的哀叹:“可惜时间太晚了,否则,或许可以免除我的肉刑。”她顷刻清醒,自言自语说:“是啊,不能把时间拖得太长了,要马上行动,一定要把呈送皇上的信,送在父亲被实施肉刑之前。”说完,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到闹市里买来书写用具,挑灯写了一封给汉文帝刘恒的短信,内云:“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进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之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汉文帝很快收读了这封寓意恳切、言辞犀利,充满仁爱、孝敬之心的书信以后,深为感动。沉思中他想了很多:高祖建政之初,吸取了秦朝严刑酷法、民怨沸腾的教训,在攻占了咸阳城以后,曾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深得民心。后来为巩固新建政权,又恢复了许多酷刑条文。他自己继承帝位后,也曾经废除了株连相坐之法和灭族之刑。原以为这样做是个很大的进步,没想到现在一个年仅十三四岁的小女孩,为了申明父亲的清白和免除肉刑之苦,竟说出了那么多深刻的道理;为了替父亲赎罪竟甘愿入宫为奴,这是多么可贵的孝行!他又遥想到帝尧时代,惩罚犯罪只是在衣服上画个特殊标记,或穿上不同于良民百姓的衣服,没有一点体罚和肉刑,竟然天下太平,犯罪日趋减少,以致大牢里空虚无人。他自责了,暗自说道:“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之薄,而教不明欤!”汉文帝终于认识到靠严刑酷法是不能减少更不能杜绝犯罪的。于是决定接受淳于缇萦的建议,立即下诏废除肉刑,并责成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等组成一个修订刑律的班子,制定出新的条文,颁行天下。

修改后的刑律,变黥刑为剃掉头发(髡刑),以铁束颈徒,刑四年;变劓刑为鞭笞三百;变刖刑为当断左趾者鞭五百,当断右趾和杀人自首、官吏贪赃枉法等犯以及判刑后又犯新罪者,皆处死刑。现在看来,这新法依然很严酷,但在当时总算让淳于缇萦得到了满足。她的父亲免除了肉刑之苦,晚年能与女儿们团聚,生活安定。

缇萦上书实在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不只拯救了父亲,更使许许多多将要遭受肉刑的人免去了巨大痛苦。这是我国立法史上一大进步,是人类由野蛮进一步走向文明的一次明显过渡。所以后人称赞说:“一言发圣主之意,可谓得事之宜矣。”东汉的著名历史学家班固,曾作五字长歌颂扬缇萦小姑娘: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仓令有罪,就逮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激扬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