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太后原本是汉高祖刘邦后宫中的宫女,名字叫窦漪。清河郡观津(今河北清河县)人。本为良家女孩,人也生的漂亮,天赋聪敏,懂得不少一般女孩不懂的知识和道理。
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后,太子刘盈继位,即为汉惠帝。惠帝性懦弱,吕雉便以皇太后身份把持朝政。当时后宫中,嫔妃宫女众多,有些女孩进宫几年了,还从未得到过皇上的宠幸,窦漪便是这样的黄花闺女。吕雉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决定把宫女中的处女们,分赠各个诸侯王,每个王五名。窦漪被赠与代王刘恒,做了他的妃子。五名女孩中,窦漪最为年轻貌美,刘恒很喜欢她,经常与她同床共枕。几年后,这位窦妃便为他生了一女两男。女儿名刘嫖,儿子分别为刘启和刘武。
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刘盈病逝,经由吕后之手先后立有两个皇帝。第一个是她的外孙女张皇后收养一名妃子所生的儿子,四年后被废黜,又立恒山王刘弘为帝。恰好又过了四年,即到了公元前180年,吕后薨逝。遂即发生了刘姓诸王和朝廷老臣周勃等,以消灭吕氏集团为目的的“宫廷政变”,刘弘被废,大家拥立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
刘恒做代王时,他的发妻王氏便因病去世了。她所生的四个儿子,也在刘恒称帝后相继夭亡。这时在汉文帝的诸皇子中,窦漪所生的刘启年龄最大。不久,群臣上书,敦请皇上确立太子。依嫡长子古制,刘启顺利住进了皇太子的宫寝。儿子被立为太子,母亲自然入主后宫,登上了皇后之宝座。刘启的同胞姐姐刘嫖,被封为馆陶长公主。第二年刘启的弟弟刘武受封为代王,两年后改封为淮阴王。
吕后当政时,就极为推崇黄老学派,用“清静无为”和“无为而治”的思想治理国家。这在当时对于恢复和发展战后经济、民众休养生息很有裨益。窦漪是个既聪明又有文化的女人,她也很赞赏这一思想。所谓“黄老学说”,是把黄帝和老子的主张结合起来,实际上只是宣传老子的哲学观点。老子主张求“道”,并用其“道”治国理民。目的是使得国家太平,社会清晏。而“道”是什么呢?“道”是规律,“道”藏于自然。对于具有社会和自然双重属性的人来说,“道”即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老庄所讲的“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即“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外王”就是“治理国家,平定天下”。其中的核心是修身。真正求得“内圣外王之道”,无论是对于居庙堂之高的帝王,还是身处乡野的庶民、特别是那些志怀高远的知识分子,都是一件好事。窦皇后作为身居尊位的女人,能有这种见识,应当说是难能可贵的。在她的的倡导下,太子刘启和窦氏子弟都学习黄老学说,苦读《老子》和《道德经》。
几年以后,窦皇后生了一场重病,导致双目失明。这使她极为痛苦,身体日渐衰弱,姿色也大不如从前,在汉文帝面前渐渐失宠。一位失明的半老徐娘只有一声声悲叹,凄凉无助。唯一令她欣慰的是,她最喜欢的小儿子刘武,在公元前157年又改封为梁孝王。第二年,即公元前156年,汉文帝刘恒逝世,太子刘启继位,即汉景帝,窦皇后便成了皇太后。
汉景帝刘启,与胞弟刘武一向友爱,便想立他为“皇储”。在景帝四年(公元前152年),刘启诏刘武进京,在欢迎他的酒宴上,两兄弟喝的十分高兴,景帝竟然面对窦太后说:“母亲您不是非常关心喜欢弟弟吗,朕也很喜欢他。所以决定在朕千秋万岁后,就让弟弟继承皇位。您的两个儿子成了大汉的两朝皇帝,您一定会特别开心的。”窦太后听了大儿子的话,顿时心花怒放。虽然眼睛看不见当时的情景,但能感受到气氛的和谐和热烈。便拍手助兴。
其实,她的感受是不正确的在场的大臣们有不少人不同意景帝的酒后之言,但没有人敢站出来表示反对。窦太后几声鼓掌停下后,酒宴一时冷场。突然,太后的娘家侄儿、时为大将军的窦婴站起身,手端一杯酒,走到景帝面前,跪地敬献说:“陛下,能在群臣面前坦言立储大事,是对大汉千秋事业的深切关怀和对大家的信任。但臣下对皇上的安排有不同意见。依照古制,帝位应当是父子相传。帝有子而传位于弟弟,因有悖祖制会令朝野不服的。恳请陛下对立储之事再做斟酌。”窦婴的话音刚落,他的的亲姑姑——窦太后便气势汹汹地站了起来,眯着双眼,手指着窦婴站立的方向大骂道:“窦婴,虽然你在平定吴楚之乱中立有大功,但你应当知道自己毕竟是外戚,在这关系到汉廷继嗣大位的事情上,没有你说话的地方。你刚才的多言多语,纯系一派胡言,皇上是不会听取的。”
窦婴知道姑姑偏爱小儿子刘武,而刘武也处处依着母亲的意愿行事。母亲推崇“黄老学说”,他便是道家理论的忠实信奉者。窦婴心里更明白,因为自己推崇儒学,姑侄的思想一直对立,所以姑姑就更不喜欢他。他预料姑姑是不会放过他的。果然,这次酒宴过后不久,窦太后在盛怒之下,便把窦婴从皇亲国戚的名册中删了出去。不承认他这个侄子了。
汉景帝时,在秦代遭到严重禁锢和打击的儒学,又渐渐抬头恢复,并日趋发展,大有与黄老学派相抗衡的势态。这就使得窦太后所坚持的学术思想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她为帝的儿子刘启,对此却不以为然,态度暧昧,这实际上是在纵容儒学与黄老思想抗争。当时的窦太后虽然目力不及,但态度坚定,旗帜鲜明,继续维护黄老思想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极力排斥和打击儒学的传播。
有一次,齐儒《诗》博士辕固生,当着窦太后的面儿,轻辱《老子》一书,批评老庄消极遁世,赞扬儒家学说树仁立义,强调伦理纲常,这些才是治国的根本。窦太后听后大怒,下令把辕固生扔进了猪圈,让他与野猪搏斗。汉景帝刘启担心他吃亏受伤,便差人偷偷送他一把利剑,刺死了野猪,辕固生才得以平安。但由于他得罪了窦太后,景帝便让他离开了皇宫,去做清河王的太傅。
公关前141年汉景帝刘启病殁,他的儿子刘彻继位,即汉武帝。窦漪遂称为太皇太后。尽管这位年迈的太皇太后依然坚守着黄老学说不放,但历史已将儒家思想逐步推向了治国理民的高层需要。汉武帝刘彻的舅舅田蚡,颇得太皇太后祖孙的信任。但这位国舅和窦婴一样,也是个大儒。他便利用太皇太后和武帝对他的好感,推荐窦婴出任丞相。武帝觉得窦婴对朝廷有功,且有办事能力,便任用了他,同时拜田蚡为太尉。如此一来这国之军政大权,就被儒学家们所掌控。紧接着,窦婴和田蚡又荐举负有盛名的儒学大师申公名下的两名学生,赵绾和王臧为御史大夫、郎中令。在这几个朝廷重臣的主使下,还酝酿在京城建立一所太学,专门传授儒家学说。汉武帝是支持他们的,特用专车把申公接到长安,并决定由他管理这所朝廷的最高学府。窦太后知道了这些以后,怒不可遏,气得浑身哆嗦。她把孙儿武帝刘彻叫到自己的宫寝,厉声责问道:“你可知道我刘汉的始祖高帝和吕后所信奉的学术思想是甚么吗?”武帝当然知道他们毕生推行的是黄老学说,主张“无为而治”,便回答说:“孙儿知道,先祖们所推崇的是黄老思想。”
“那你的祖父文帝、父亲景帝呢?”刘彻依然恭顺答道:“两位先王也都信奉老庄之道。但是先父王后来开始转变了,逐步接受了儒家思想。”
“那么你现在又如何呢?竟重用了多名信奉儒学的人士。还要筹办什么太学,专门传授儒家思想,这是理念上的昏聩和谬误,行为上的背叛。是万万不可行的。我命你立即下诏,罢免窦婴和田蚡的官职,强令那两个御史大夫赵绾和王臧自裁。你要记住,有我在,这儒学思想就不用想抬头。”说到这里,她停歇了一会儿。武帝刚要为她所指责的四位大臣申辩,这老太太竟然不给他这个机会,马上接着说:“我大汉建国凡七十年,诸先王历尽艰辛,把一个经济破败凋零、名不聊生、北方匈奴屡次入侵、社会动荡不安的国家,用黄老学说作为治国理民的指导思想,发展生产,减轻徭役赋税,废除秦之严刑酷法,使得百姓得以修养生息,才使得国家逐步富足安定,以致出现了‘文景’盛世。现在你坐上了皇帝宝座,竟置先王们的信奉于不顾,重用那些摇唇鼓舌的儒学信徒,这是万万不行的。”说完,仍是一脸怒气,并冲着武帝连连摆手叫他下去。面对着年纪老迈、双目失明的老祖母,武帝尽管有不少话要反驳她,但他不肯开口,只好无奈而违心地说:“太皇太后的话,孙儿都记下了。我马上就命吏部免了窦婴田蚡的官职,赐赵绾、王臧自裁。”这件事惊动了朝野,但无人责怪武帝,人们反倒赞扬他极尽孝道,是为人子孙的楷模。
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29),这位历经三朝、为黄老学说坚守了一辈子的窦漪太皇太后,寿终正寝,与汉文帝刘恒合葬于霸陵。
但窦漪哪里懂得,历史的发展,包括学术思想的兴衰是人力阻止不了的。汉武帝理国时大汉的国力已经相当强大,历史要求他撇弃无为政治,采用主动进攻势态,北击匈奴,内削诸侯王权,用“三钢”、“五常”思想来巩固封建的大一统局面。从此,窦漪时代结束了。但作为一个女人,能够终其一生,坚持自己治国理民的指导思想,并以她所信奉的学说辅佐文、景两位皇帝成就了伟业,呈现了“文景之治”的兴盛局面,这其中窦太后的功劳是不应泯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