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七分养三分治文化养生经
843100000045

第45章 气中的“天人合一”养生密码 (2)

秋季:养“阴”收“阳”

秋季,既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又是千树落叶、百花凋零的季节。此时人体阳消阴长,新陈代谢逐渐减弱,故养生重点应是滋养阴气,收敛阳气,防止津气耗散,避免时邪侵袭,为冬季潜藏阴精、来年阳气勃发打下基础。依《本草纲目》所言,秋季宜增酸味,以养肝气。

立秋

立秋,在每年的8月8日左右,是秋季的开始。此时是进补的好时节,养生重点是补脾胃,聚阳气,预防各类疾病,尤其是肠道疾病。

饮食方面,应慎食瓜类水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要讲究进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要注意防止秋膘上身导致肥胖,多吃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低热量食品。同时,此时也要注意滋养津液,多喝水、淡茶等,并吃些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如萝卜、西红柿、豆腐、藕、秋梨等,少吃辛辣、油炸食物及膨化食物,少饮酒。起居方面,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多呼吸新鲜空气,在清晨安静广阔的空间里宣泄情绪,这对身体都是有好处的。此外,还应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量,以达到减肥目的。

处暑

处暑,在每年的8月23日左右,“处”是躲藏、终止的意思。此时养生重点应是预防秋燥,保证充足睡眠。

饮食方面,应该保持饮食清淡,少吃油腻、辛辣及烧烤类食物,如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等,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多吃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和豆制品等。起居方面,晚上尽量在10点以前就上床睡觉,并要早睡早起,中午最好要有一定的午休时间,以减轻困顿感;老年人宜感觉到困意就睡一会儿。运动方面,应加强锻炼,如登山、散步、做操等,以强健身心,减轻季节交替时身体的不适感;经常伸伸懒腰也可缓解秋乏,伸懒腰时人体的胸腔器官会对心、肺形成挤压,可以促进心脏的充分运动,使其提供更多的氧气供给各个组织器官。

白露

白露,在每年的9月7日左右,因白露过后,空气中的水蒸气夜晚时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成白色的露珠,故而得名。此时养生重点是滋阴润肺,预防秋燥,避免各类疾病。

饮食方面,少吃或不吃鱼虾海鲜、生冷炙烩腌菜和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多吃青菜、萝卜、葡萄、柿子、梨、芝麻、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润燥的食物,多吃熟食和暖食,不要在早上吃水果和喝凉水,避免肠胃受到过度刺激。精神方面,调整身体和精神状态,避免情绪压抑、过度劳累对缓解咳嗽、气喘、心悸等症状也有帮助。穿衣方面,要注意保暖,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女性,不要舍不得换下夏天单薄的裙子。运动方面,加强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练气功等比较舒缓的运动。此外,过敏体质的人应注意花粉、粉尘、皮毛、牛奶、鸡蛋、鱼、虾、螃蟹、油漆、药物等,尽量避免与之接触。此外,每天用冷水洗脸、洗脚甚至洗擦全身,对这些疾病也有极好的预防作用。

秋分

秋分,在每年的9月23日左右,正好是秋季的中分点。此时养生有与春分相似,要顺应四时变化,保持体内阴阳平衡。

饮食方面,对于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应忌食大热滋补之品;对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不宜过分进补;对痰湿质人,应忌食油腻;木火质人,应忌食辛辣;对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应忌食虾、蟹等海产品;对胃寒的人,应忌食生冷食物等。精神方面,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避让肃杀之气,收敛神气。起居方面,应早睡早起,睡眠充足。此外,为了去秋燥,可以煮些健胃健脾,补肾强骨的栗子粥,也可以尝试润肺、清火、制燥咳、通便秘的百合粥、菊花粥。

寒露

寒露,在每年的10月8日左右,因“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而得名,此时养生重点也应以滋阴润肺为主。

饮食方面,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少食辣椒、生姜、葱、蒜等易损伤阴精的辛辣之食;衣着方面,预防感冒,适时添加衣物,不要盲目坚持秋冻,注意防寒保暖;精神方面,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宣泄积郁之情,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也是养生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起居方面,应早睡早起。此外,心脑血管疾病是这个节气的高发病,有此类疾病的高危人群或有病史的患者,要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合理饮食起居,并保持良好心境。

霜降

霜降,在每年的10月23日左右,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此时养生要注意“外御寒、内清热”。

饮食方面,可以吃些生的白萝卜块,既解腹胀,又可以加强肺的“肃降”功能,止咳,促大肠运动;然而,白萝卜皮白而不透者肉味偏辣,只能熟吃,皮色透明,肉不辣而甜者,可以生吃。也可以吃甜食的人吃些白梨;老弱病者则吃些白木耳;对于小孩子和身体好的人,心里觉得燥热时可以吃些冷饮,但要少吃。老年人要适当多穿衣服,膝关节有问题的可以穿上一副护膝,晚上睡觉时也要注意保暖。胃不好的人注意不要吃寒凉的东西,觉得胃部不适时,可以用热水袋暖一会儿,疼痛就会缓解,以防治风湿病、老寒腿、慢性胃病等常见疾病。衣着方面,要依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以免被寒气所侵或者热伤风。运动方面,可在天气晴朗时外出登山,但老年人注意不要运动过量,外出活动以颐养身心为宜。

冬季:养“阳”“藏”精

冬季是一个气候寒冷、万物收藏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潜藏于内的季节。此时的养生重点就是防寒养肾,养精蓄锐,以待第二年春季生机勃发。依《本草纲目》只所言,冬季宜省咸增苦,以养心气。

立冬

立冬,在每年的11月8日前后,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是进补的好时节,在养生方面应注意补肾藏精。

饮食方面,应注意营养的全面搭配和平衡吸收,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进补还应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辨,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进补方案,万不可盲目进补。

起居方面,应该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以后才起床,这样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前,应养成用热水泡脚的习惯,然后用力揉搓足心,这样不仅能御寒保暖,还有补肾强身、消除疲劳、促进睡眠、延缓衰老,以及防治感冒、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作用。

衣着方面,不能穿得过少过薄,这样会容易感冒、损耗阳气,当然也不能穿得过多过厚,否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也易于侵入。

此外,立冬常晒太阳,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

小雪

小雪,在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此时养生重点应在保暖和调节情志方面,以御寒防病。

饮食方面,应适当多吃些热量较高的食物,提高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摄入量,如全麦面包、稀粥、糕点、苏打饼干等,既有助于御寒,又可以振奋精神;要注意增加维生素的供给,多吃萝卜、胡萝卜、柑橘、苹果、香蕉等蔬菜水果;动物肝、瘦肉、鲜鱼、蛋类、豆类等含有维生素A、B1、B2等同样需要。精神方面,因喜、怒、哀、思、悲、恐、惊任何过度都会伤及脏器,故应保持开朗豁达,尽量少受天气的影响。起居方面,应该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衣着方面,注意保暖加衣。运动方面,应多参与一些户外活动、在晴朗的时候多晒太阳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大雪

大雪,在每年的12月7日前后,雪花漫天飞舞,有预示来年丰收与否的作用。此时的养生重点应是御寒和进补。

这里的进补并不是一般狭义理解上的随便吃些营养价值高的食品,或者用点壮阳的补药,进补其实是养生学的一个分支内容,具体来说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①保暖,此时预防寒是必要,但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否则不仅易损津液,阳气也不得潜藏。②脚部保健,保持清洁干燥,袜子要勤洗换,每天坚持用热水泡脚,同时要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有时间的话,每天还应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以活动双脚,强身健体。③早睡晚起,以养阳气固阴精。④调养情绪,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以消除烦闷,保养精神。⑤常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保持健康。⑥多喝水,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特别是在寒冷干燥之时更应多饮水,一般来说,冬日每天进水量最少应在2000毫升以上。⑦多喝粥,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冬至

冬至,在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因“冬至一阳生”,冬至过后体内的阳气开始萌芽,故此时应该顺应这一身体机能的变化,做好各方面的身体调养。

饮食方面,应丰富多样,谷、肉、果、蔬要合理搭配;应食清淡,不宜过咸;应食温热熟软的食物,以健脾胃;应少吃多餐。精神方面,要做到静神少虑、畅达乐观、讲究生活情趣,拥有一个好的心态。房事方面,应节欲保精,不可因房事过度,劳倦内伤,损伤肾气。运动方面,适当进行锻炼,但防止过度劳累。

小寒

小寒,在每年的1月5日前后,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此时养生重点为“养情志,补心肺,调肾脏”。

饮食方面,应减甘增苦,以温补为宜,可多食芝麻、花生、松子等;适当可膳食山药羊肉汤、素炒三丝、丝瓜西红柿粥等,有补脾胃、温肾阳等功效。精神方面,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莫要神忧事。运动方面,锻炼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宜采取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若遇到大风、大雾等天气,不适宜进行露天锻炼。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健身——搓手,即双手抱拳,从虎口接合,捏紧,再移动双手转动,在转动过程中使手的各部分互相摩擦;经常搓手,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预防冻疮的发生,使手指更加灵活自如,还对大脑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也可预防感冒。衣着方面,应注意防寒保暖。

大寒

大寒,在每年的1月20日左右,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养生,依然要防风御寒为主,妇女还应注意固护脾肾,调养肝血。

饮食方面,以温补为主,可多吃红色蔬果及辛温食物,如红辣椒、红枣、胡萝卜、樱桃、红苹果等蔬果,同时,紫苏叶、生姜、青葱、洋葱、花椒、桂皮等辛温食物对风寒感冒具有显著的食疗功效。若无尿酸高、肾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可在大寒之时喝一点酒,如米酒、葡萄酒等,有助于气血循环,睡前小酌1杯,更能提高睡眠质量。起居方面,此时最需预防的是心脑血管病,肺气肿,慢支气管炎,早晚尽量少出门;注意保暖,外出时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围巾;早晚室内要通风换气;中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坚持脸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以增加机体的抗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