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七分养三分治文化养生经
843100000040

第40章 古典戏曲中的逍遥养生术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以其富有艺术魅力和中华特色的表演形式,感染并影响着数百代炎黄子孙的生活世界,上至宫廷,下至百姓,均喜闻乐见。无论是戏曲表演,还是戏曲欣赏,在休闲逍遥的同时,也是在陶冶情操、健身养性。

京剧:宏美磅礴、理气怡神

京剧,作为国粹之一,是我国主要剧种之一,由清代中叶的徽调、汉调相继传入北京合流演变合成。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戏曲的杰出代表。京剧表演与京剧欣赏,不仅能给人带来活力,还具有养生之功效。

首先,演唱京剧可以通经理气,强身健体。京剧的唱腔主要集中在中高音区,演唱要求是气沉丹田(腹式呼吸法),一呼一吸,也就是气功中的虚实阴阳,吸为纳(阴),呼为吐(阳),借鼻音而串脑后音引起共鸣,牵动丹田之气,由会阴穴升经肾俞穴,穿玉枕直冲百会穴回上齿龈,这一升一降即为气功所谓的“周天”运行,能使任督二脉自然贯通,从而培植人体内的精、气、神,增强真气运行,调整阴阳,使人体气力充足,强身健体。

其次,京剧欣赏的过程,也是赏乐的过程,对调解情志、排遣抑郁很有成效。现代研究表明:悦耳的音乐,通过感官传到大脑,能使人体分泌出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等物质,可以对人体的内脑和躯体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京剧艺术中不同的唱腔板式和曲调,刚柔并济和阴阳虚实的变幻能使人受剧情和音乐的感染,融入剧情,从而消除杂念与烦恼,身心投入,获得精神上的美妙享受。

最后,京剧声韵的五声“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与“羽、徽、商、角、宫”五音、“水、火、金、木、土”五行及“肾、心、肺、肝、脾”五脏一一对应。所以,通过京剧声韵的五声练习,还可以调五脏、健全身,从而做到未病先防。

此外,表演或欣赏京剧这样的高雅艺术,可以增加对大脑的良性刺激,提高人的思维水平,激发灵感,进而防病强身,益寿延年。

越剧:婉丽动人、健康脏腑

越剧,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亦有“全国第二大剧种”之称,以唱为主,长于抒情,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特色。人们可以在表演或欣赏越剧的过程中,获得感性愉悦,包括松弛、快乐、满足或享受等,从而调心养性,益寿延年。

首先,演唱越剧可以调肺理气,怡养情志。越剧的唱腔主要集中在中低音区,但演唱同样要求丹田发音,通过小腹的气息上升到胸腔再上升引起声带振动,培植人体内的精、气、神。虽然中低音不像高音那样有穿透力,但它要求饱满、深情,懂得润色,尤其是越剧这种以柔美、秀美为抒情风格,常需要深吸慢呼、倾情投入、专心用情,从而使人排遣抑郁,怡养情志。同时,在演唱越剧的过程中,通过吸气与呼气的练习,对锻炼肺活量、调理肺功能也大有帮助。

其次,越剧的声韵五声“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同样与“羽、徽、商、角、宫”五音、“水、火、金、木、土”五行及“肾、心、肺、肝、脾”五脏一一对应。所以,表演同样具有调理五脏,缓解情绪,未病先防的功效。

最后,越剧与一些古老的戏曲剧种相比,表演不受严格的程式规范限制,比较自由、灵活,富有生活气息和真实感,更容易感染观众。因此,常欣赏越剧,可以使人移情于虚实结合的戏剧世界,从而排遣抑郁、忘记烦忧,调情养心,益寿延年。

此外,越剧不同的腔调会有不同的节奏,包括单纯、明快,富有跳跃性,听若山涧潺潺流水的四工腔;旋律下行,节奏舒展,风格委婉细腻、柔和深沉,富有可塑性和浓郁抒情性的尺调腔等,使人们的娱乐生活和精神世界更为丰富。

昆剧:自然和谐、舒缓精神

昆剧,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具有数百年的历史,在演变过程中,曾经有“昆山腔”(简称“昆腔”)、“昆曲”、“昆调”、“南音”、“南曲”、“雅部”等不同的名称。通常,着重表达戏曲声腔时用昆山腔,表达乐曲,尤其是脱离舞台的清唱时用昆曲,而指表演艺术的戏曲剧种,则称作昆剧。

昆剧兼南北曲,既不太“北”,也不太“南”,音乐突出的特点就是“和”,即“乐与人和”,乐曲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和核心,蕴藏着巧妙的养生之道。

首先,昆剧唱腔音域宽泛,从低音区到高音区皆备。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兼容了京剧的中高音,又兼容了越剧和黄梅戏的中低音。因此,常表演昆剧,对通经理气、调养情志、增强肺功能等大有裨益,而且,还可以防止感冒、气管炎、咽喉炎等疾病。

其次,昆剧节奏安排合理,文武搭配,动静结合。研究显示,过快的节奏会使人紧张,给人造成较大压力,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久而久之超过自我调节范围,易引发疾病。然而,过慢的节奏又会使人昏昏欲睡。因此,在舒缓的节奏中适当安插一些紧凑和激烈的节奏、旋律,对增加乐曲多样性,调节神经系统,刺激大脑活跃,很有帮助。而昆剧剧目或情节恰恰做到了这一点,无论对表演者而言,还是对欣赏者而言,都能使其精神状态和生理保持平衡,裨益身心。

最后,昆剧的音乐伴奏为典型的江南丝竹音乐类型。实验表明,用传统的丝竹音乐治疗,受试者听乐15分钟后,呼吸加深、呼吸频率减慢,血管弹性加大,血压降低平均2kPa,对血压、脉搏、神经系统、机体代谢、胃肠功能、肌肉张力等均有所改善。

此外,昆剧的歌舞表演以“圆”、“顺”为特征的,讲究一种流畅美。这样对锻炼身体、保持体形大有作用。

豫剧:细腻醇厚、怡情理气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它是我国梆子声腔剧种中极为重要的一支,传承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生成和发展时期,汲取了昆腔、吹腔、皮黄及其他梆子声腔剧种的艺术因素,同时,也广泛吸收河南民间流行的音乐、曲艺说唱和俗曲小令,形成了朴直淳厚、丰富细腻、富于乡土气息的剧种特色。其实,人们在表演、欣赏豫剧的过程中,就是蕴养胜于娱乐。

首先,演唱豫剧可以调经理气,强肺健身。豫剧的唱腔多集中在中高音区,行腔酣畅、节奏鲜明,从丹田发音,通过小腹的气息上升到胸腔,再上升引起声带振动,培植人体内的精、气、神,促进人体血流顺畅,从而调经理气。同时,在演唱豫剧的过程中,通过吸气与呼气的练习,可以锻炼肺活量,增强肺功能。

其次,豫剧属于板腔体式,其文场的主要伴奏乐器为板胡,武场的主要伴奏乐器为板鼓、堂鼓、大锣、手镲、小锣和梆子等。使用这些乐器时,无论是坐姿,还是站姿、动作等,都有一定要求。如板胡,它要求身体坐下,两腿自然分开,左脚稍向前,右脚靠后,板胡放在左大腿弯曲处稍外;或左腿架在右腿上或右腿架在左腿上,板胡放置于两腿与小腹交叉之间。这些能使身体在演奏过程中气血循环顺畅,再配以手臂拉胡的节律性动作,不仅可以锻炼肌肉,还可以强身健体。同理,在武场使用板鼓等乐器,也可以通过肢体运动达到健身的目的,即我们常说的运动养生。

最后,豫剧的风格不仅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这样很容易感染观众,使观众移情于剧,排遣抑郁,调理情志,从而达到养心健身的目的。

此外,豫剧与其他戏剧一样,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但其唱词与动态更接近大众,易懂易学,对大众来说,学习和联系起来更为简单。

黄梅戏:兼收并蓄、健脑强身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全国五大剧种之一,也是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吸收民间茶歌、渔歌、樵歌等花腔小调而发展成熟,旋律轻快优美,委婉清新。同前面所讲的四大剧一样,黄梅戏的演唱、欣赏同样具有养生之妙处。

首先,黄梅戏的唱腔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前者以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后者是正本中最主要的唱腔,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其音域主要在中低音区,通过小腹的气息上升到胸腔,再上升引起声带振动,产生富有魅力的乐音,培植人体内的精、气、神,理气通经。

其次,黄梅戏演唱者唱前需要背戏词,无形中锻炼了记忆力,使脑越用越活。同时,黄梅戏的唱词节奏明快,富有规律,演唱时要求声情并茂,字正腔圆。每唱一段如同做了一套深呼吸体操,增强真气运行,使气力充足。因此,患有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人常练习清唱黄梅戏,有利于身体康复。

最后,黄梅戏戏曲层次分明,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有喜有悲,可使演唱者陶醉、抒发感情;欣赏者被感染、倾注感情,从而排除杂念,排遣抑郁,怡情养神,陶冶情操,保健养生。

此外,黄梅戏在表演过程中,常需要高胡、锣鼓等乐器伴奏。在演奏这些乐器的同时,人们也是在做肢体运动,从而通络经血,调理五脏,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