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七分养三分治文化养生经
843100000039

第39章 琴乐养生:“调经络”“健五脏”

琴文化在中国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因常与瑟起奏而以琴瑟并称。所谓琴瑟之音,就是泛指音乐。而美妙、动听、健康、感人的音乐,对养生大有益处。

首先,这类音乐可以调五脏,理气血。《黄帝内经》认为,“徵、宫、角、羽、商”五音分别对应于“心、脾、肝、肾、肺”五脏,“喜、思、怒、恐、悲”五情及“火、土、木、水、金”五行。其中,“徵为火音通于心”,其扬咏助心可平喜极;“宫为土音通于脾”,其悠扬助脾可减思虑;“角为木音通于肝”,其平和助肝可抑躁怒;“羽为水音通于肾”,其柔和助肾可抚惊恐;“商为金音通于肺”,其铿锵助肺可消忧郁。现代研究还发现,音乐通过五音的声波能量,使人体的肌肉、神经放松,增强红细胞的输养能力、白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生理功能,有抵御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其次,这类音乐可以抒情感,养心神。音乐作为没有国界的特殊语言,能通过其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强弱调节人的情志,使人们自由地宣泄情绪,表达愿望,情感的适当抒发,可令人消愁解闷,排解抑郁,从而精神振作,有益健康。

最后,这类音乐可以调经络,健身体。人体内共十二条主要经络,而手上集中有六条,故吹、拉、弹、拨各种乐器时,手的各个部分都在运动,使手上的六条经络都受到刺激,从而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得到了有效调节。同时,手指的活动还可健脑益智,健体养生。同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轻松、欢快的音乐能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从而调节血流量和兴奋神经细胞,所以对欣赏音乐的人来说,同样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强身健体。

此外,在音乐养生的过程中,仍有些注意事项不容忽视:

1应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选择合适曲目。如老年人、体弱者及心脏病患者,宜选择《月夜》等慢节奏的乐曲等。

2应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地点,选择有针对性的音乐。如进餐时,听《春天》等轻松活泼的乐曲较为适宜,有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临睡前,听《渔光曲》等缓慢悠扬的乐曲,有利于入睡等。

3应注意情绪的变化。如练习、演奏乐曲,要在心闲气静之时,方能达到养生健身的目的。情绪波动、忧伤恼怒之时,不弹为佳。

弈棋养生:“益智力”、“舒身心”

棋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是无数代炎黄子孙智慧和意志的结晶。它不但不同于一般的消遣游戏,而且可影响和陶冶人的情操,磨炼人的意志,提高审美趣味和思维水平。我国棋类有很多,如围棋、象棋、军棋等,在下棋这个“弈”的过程中,恬淡、豁达、风雅、机智、军事、艺术共聚一堂,斗智的同时,更能缓解情绪、调剂生活,有益身心,延年益寿。

首先,下棋可以益智养性。它是一种外静内动、静中有动的活动,需要凝神静气、全神贯注,神凝可平心气,专注可消杂念。同时,棋局的变化,还可锻炼人的应变能力,在休息、消遣的同时,也可开发智力,修养心性。

其次,下棋可以使人缓解抑郁,身心舒畅。在会棋、切磋的过程中,不仅能增进朋友之间的往来,还可使人精神愉快,有所寄托,特别是中老年人,可起到舒畅身心的作用。

最后,下棋可以锻炼人的思维。它属于脑力活动,棋盘上的瞬息万变,均要求弈者全力以赴,开动脑筋,以应不测。在这智力角逐、行兵布阵的过程中,不仅能保持智力聪慧不衰,还能进一步锻炼思维。

不过,虽然下棋大益身心,但掌握无度,反而会损害健康。因此,有些事项必须引起注意:

1下棋不要时间过长,否则会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出现下肢麻木、疼痛等症。

2不要挑灯夜战,尤其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易疲劳但不易恢复,若夜间休息减少,身体抵抗力下降,很容易诱发疾病。

3饭后不宜立即弈棋,否则会使大脑紧张,减少消化道的供血,导致消化不良和肠胃病。

4下棋时忌情绪波动,过分紧张、激动,对人体十分有害,尤其是老年人,易诱发中风、心绞痛。

书画养生:“调气血”、“宁心神”

中国书画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既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养生益寿的一种有效手段。习书作画,可通过自己动手练字或作画,融学习、健身及艺术欣赏于一体;书画欣赏,可使自己在艺术美韵的享受之中,修身养性,健体益寿。

首先,书画活动具有理气血、通经脉的作用。习书作画要有正确的姿势:头部端正,两肩平齐,胸张背直,两脚平放,这样才能提全身之力。正如陆游所谓,“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同时,写字作画必须精力集中,心正气和,灵活自若地运用手、腕、肘、臂,从而调动全身的气和力。这样,很自然地通融全身血气,五脏和谐,百脉疏通,使体内各部分功能得到调整,大脑神经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强身健体。

其次,书画活动具有宁神静心,使心理达到平衡的作用。正如欧阳询所言:“莹神静虚,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其本质在于追求意、气、神。其中,讲意境,要求静息凝神,精神专注,杂念全消,一意于构思之中;讲气势,是要求全神贯注,气运于笔端,令作品在笔墨挥洒之间一气呵成;讲神态,是指意境、气势的集中表现。因此,在习书作画的过程中,必须用意念控制手中之笔,“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绝虑凝神,志趣高雅,便能以“静”制“动”。这样,使人消除紧张变得遇事沉着。

最后,书画欣赏,作为一种高雅的审美活动,可以引起欣赏者的想象,从而有效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分泌有益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酞胆碱,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疾病。此外,欣赏书画作品,还能够增加人的情趣,陶冶情操,令人静思凝神,心气内敛,从而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扰,大益身心。

此外,虽然书画活动可以通脉理气,修身养性,但有些事项仍需引起注意:

1饭后不宜马上习书作画。否则,会因伏案而使食物壅滞胃肠,不利于食物消化吸收。

2习书作画是“功到自然成”的事,不可操之过急,要持之以恒,坚持经常练习。

3劳累之时或病后体虚,不必强打精神,本已气虚,再耗气伤身,会加重身体负担,不易恢复。

4大怒、惊恐或心情不舒,不宜立刻写字作画,否则,气机不畅,心情难静,不仅写不出好字、绘不出好画,还会损伤身体,危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