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你不可不知的100个足部保健妙法
8299500000005

第5章 足部敷贴保健法

足部敷贴疗法是将药物研末或捣烂或用米醋、酒、茶水、蛋清等调为稀糊状,敷于足心涌泉穴等部位,外盖湿消毒敷料,包扎固定,以保持药物湿润。通过足底局部的吸收作用和对俞穴的刺激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保健原理

凡溶于水或脂肪的药物,皆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药物用水调敷可以增强药物和皮肤的水合作用,用醋、酒或药汁调敷则可以增强脂溶性成份的溶出和吸收。足心角质层薄,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药物较易透过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而弥散入血,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这一给药途径避免了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及对肝肾的损害,减少了副作用,提高了药物利用率。

研究表明:药物的透皮吸收,主要是通过表皮角质层细胞、细胞间隙及汗腺、毛囊、皮脂腺(即中医所说的毛孔、腠理等)吸收。在外治过程中,选用冰片、麝香、白芥子、肉桂、吴茱萸等辛香走窜之品,可使皮肤类固醇透皮能力提高6~8倍。常用的氮酮等透皮促进剂,更可使药物的穿透力增强。另外,中药外敷涌泉穴,还可由于足底与鞋底的接触,使皮肤温度升高,角质层膨胀呈多孔状态,提高药物的透皮率。中药肉桂、丁香、葱、姜、椒、蒜及酒和醋等,皆可使局部血管明显扩张,血流量增加,不仅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而且加快了药物的运转和利用,有利于发挥治疗作用。

从经络角度来分析,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之井穴,由此用药可以治疗本经及相关脏腑疾患。因其经可以直入于肺,沿喉咙、挟舌根部,且络于心,与手厥阴心包经相交,所以通过涌泉穴的局部用药,可以治疗舌、咽喉、口腔及心肺等疾患。

从经络角度来说,取下肢的穴位,能治疗头面疾患,这也正是中药敷足可治疗头、面、心、肺疾患的原因所在。

应用

流涎症:天南星一个或肉桂10克,研为细末,以食醋调成饼状,分成两份,于每晚临睡前贴于两足底涌泉穴,盖上塑料薄膜后用胶布固定,次晨取下洗净。连用3~5天有效。

小儿夜啼症及小儿口腔炎、口腔溃疡:吴茱萸12克,研细末,用食醋调,分贴于足底双侧涌泉穴,固定,次晨取下。

小儿扁桃体炎:吴茱萸5克,黄连7克,共研为细末,以食醋调匀,于每晚临睡前分贴于双侧足底涌泉穴,固定。每日1次。

鼻衄:大蒜1~2枚,去皮,捣烂如泥,敷于双足涌泉穴。如左侧鼻孔出血贴右侧涌泉穴,左侧鼻孔出血则贴右侧涌泉穴。如果双侧鼻孔出血,则双侧涌泉穴均贴之。

小儿口疮(鹅口疮):生附子、吴茱萸、大黄各等分,共研细末,以食醋调和,晚上临睡前热敷涌泉穴,次晨取下。

耳鸣:吴茱萸、大黄、乌头各3克,共研细末,以食醋调敷双侧涌泉穴。

小贴士

足部敷贴疗法是运用中医原理,通过足部的相关穴位而发挥治疗的作用。妊娠期妇女严禁做足部敷贴疗法。有足部皮肤感染、骨折以及有严重足部外伤的人,不宜做足部敷贴疗法。